天天看點

女王謝幕

來源:海外網

9月8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蘇格蘭巴爾莫勒爾堡去世,享年96歲。作為全世界在位時間最久、年紀最長的君主,伊麗莎白二世先後經曆了15位英國首相,被譽為“現代英國的基石”。

女王謝幕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圖源:外媒)

女王的一生幾乎就是一部英國當代史。

1952年,父親喬治六世去世,伊麗莎白繼任加冕。繼位初期,她面對的是英國國力衰退、物資短缺、冷戰陰雲,還需要面臨與前殖民地的關系調處問題。丘吉爾曾評價:“她細緻入微、見多識廣、認真負責,剛登基就接見各國總理、大使……她做得毫無纰漏。”

長達70年的統治期内,伊麗莎白二世經曆了“日不落帝國”解體、冷戰、英阿馬島戰争、蘇聯解體、脫歐、疫情等風風雨雨,見證了人類科技突飛猛進、國際格局劇烈變化,稱得上“在廣播中繼位,在手機上謝幕”。許多英國群眾說,她是變化浪潮中近乎唯一的不變,也是一種精神象征。

女王在位的最後一年,太平洋島國巴貝多脫離英聯邦,不再尊女王為元首;英聯邦成員牙買加、聖盧西亞等國呼籲取消君主制,成立共和國;澳洲此前也暗示,澳群眾給予伊麗莎白二世很多“情感支援”,但女王去世後,情況可能發生變化。

而在英國國内,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的獨立暗潮一直湧動,甚至關于“君主制”的去留,近年來英國民間也有不少讨論。

如今女王離世,英國是否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

女王謝幕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加冕。圖源:中國新聞周刊

女王很受英國人歡迎,但群眾尤其是年輕人對君主制的支援率卻在下滑。有人甚至預測,新國王查爾斯三世很可能目睹君主制的瓦解。此前也有英國民調顯示,18至24歲受訪者支援選舉産生國家元首的比例超過了希望維持君主制的人。

但這畢竟隻是一部分群體,在保守主義政治傳統根深蒂固的英國,制度的更替并不會輕而易舉達成。在可預見的将來,大部分英國群眾還會繼續支援英國王室,君主制終結的可能性較低。

女王去世對英國來說更多是象征性事件。如今,英國君主已經實作平穩更替,新國王和新首相還會依照慣例形成合作關系。

但作為國家元首,女王的離世會讓英國在短期内缺少一個凝聚性的力量,尤其在涉及國家主權和統一的問題上,會形成一個較大的政治真空。

女王在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備受愛戴。2014年蘇格蘭獨立公投前夕,女王就作為國家統一的一個象征,從超越英國政府的高度,呼籲當地群眾“慎重考慮未來”,這對抑制蘇格蘭分離勢力起到了積極作用。

她的離世令一些群眾陷入茫然,不排除一些地方分離主義勢力借機生事,這也是留給繼任者的巨大挑戰。但英國畢竟還有強大的國家機器,觀察人士分析,短期内,蘇格蘭大機率不會獨立,北愛爾蘭與愛爾蘭也很難統一。

目前,英聯邦有50多個成員國,元首由英國君主兼任,并無實權。近些年,英國在英聯邦内部的影響逐漸下降,一些成員國趁機脫離體系成立共和國,但這已不是二戰後殖民地的民族獨立潮。事實上,這些國家與英國的密切關系沒有多少改變,多年殖民曆史形成的語言文化、經濟交往等關系不會輕易割斷,體系中的一些小國經濟相當依賴英國。

女王謝幕

9月6日,特拉斯在蘇格蘭觐見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圖源:視覺中國

對英國新任首相特拉斯來說,剛上任就遇到女王離世這樣的大事件,的确是不小的挑戰。但治喪過後,内政外交的困局才真正棘手。

眼下英國通脹高企,群眾生活成本大幅攀升,經濟增長乏力,還有蘇格蘭獨立及北愛爾蘭問題的近憂遠慮;國際上,既得妥善應對俄烏沖突,又得處理好同美國、歐盟、中國的關系,哪一個都不容易。特拉斯意識形态傾向明顯,不少英國群眾認為其勝選系保守黨内“私相授受”,擔心新首相強硬的對歐、對華政策,會讓英國付出更大經濟代價。這些都需要新首相拿出實實在在的辦法予以解決。

對于新國王查爾斯三世,英國民調顯示,他在群眾中的受歡迎程度遠比不上其母親。眼下,新國王面臨的難題是如何與政府合作緩解民生危機,可能需要減少王室财政開支,支援更多慈善及公益活動。長遠看,查爾斯三世能否以自身威望維護英國國家統一和英聯邦團結,才是更大考驗。

英媒稱,很多英國人從記事起,就是伊麗莎白二世在執政,她帶給英國人太多的時代感,她是一個沒落帝國最後的彌合劑。

但曆史的一頁注定要翻過。随着經曆過二戰的老一代世界政治家逐漸退出曆史舞台,新一代開始接棒全球治理的重任。他們要把世界帶向何方?還需要時間來檢驗。

觀點/徐瑞珂(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副教授)

張蓓(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助理研究員)

采寫/在焉、點蒼、雲歌

編輯/九段

來源:俠客島微信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