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建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屬性特征

作者:文彙網

從第一個國家級新區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浦東全域成為特殊經濟功能區,為推進浦東制度型開放提供了前提。同時浦東區域面積大,經濟活動集聚度高,産業發展多元,社會結構豐富,為推進浦東制度型開放提供了全場景的落地空間。推動新時代浦東高水準改革開放躍上新台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取得新突破,要把握引領區建設的屬性特征。

一是承續性:進一步深化浦東開發開放。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指出,隆重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浦東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高起點推進,“王牌”作用更加凸顯。浦東要成為更高水準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就是要在更深層次改革、更高水準開放上攻堅突破。這和當年浦東開發開放的使命是一脈相承的,浦東擴大開放、融入全球的要求沒有變,隻是面對的外部環境和改革開放的内涵發生了深刻變化;浦東作為世界了解中國的視窗功能沒有變,過去30多年的輝煌成就,充分折射出中國方案在通往現代化道路上所具有的典範性價值,引領區的建設就是要在創新發展、內建改革、制度開放、功能打造、城市治理上發揮引領作用,在持續增強硬實力的同時全面提升軟實力,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國理念、中國精神、中國道路。

二是現代性:實作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引領區建設就是要破除“現代化就是西方化”的現代性定義迷思。在推進現代化程序中,現代性與世界前沿、發展方向和人類理想緊密相關,而且都是與時俱進的。是以,現代性具有動态性和多樣性。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是中國共産黨立足中國基本國情的偉大創造。引領區建設就是要回答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大時代課題。目前,面對世界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的嚴峻挑戰,加快建構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互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實作高水準的自立自強,是新發展階段大陸實作現代化的路徑選擇。引領區就是新發展格局下全方位制度型開放的改革者,就是在中國共産黨上司下新時代現代化發展道路的探索者和踐行者。

三是創新性: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主陣地和戰略性産業新高地。面對全球激烈的科技競争,引領區将聚焦“打造自主創新新高地”,全力做強創新引擎。一是全力落實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引領區将連續布局一批大科學設施和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牽頭和參與一批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努力實作更多“從0到1”的突破。在基礎科學、基礎研究、基礎産業方面投入巨資,抓住“技術問題的總開關”,把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實到創新策源基礎層面。二是大力建設戰略性新興産業高地。在內建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領域打造世界級産業叢集,在新能源汽車、大飛機、新材料等領域打造一批硬核産業叢集。引領區将進一步推進垂直分工+水準分工的混合型分工協作,在核心部件、高端産品、中國标準上有所突破。

四是制度性: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标準等制度系統性開放。一是制度設計必須聚焦“增創國際合作和競争新優勢”。引領區要更好發揮上海自貿試驗區特别是臨港新片區“試驗田”作用,對标國際最高标準、最高水準,實行更大程度的壓力測試。在國際仲裁、國際商事糾紛解決機制等方面加大探索力度。二是制度設計必須遵循“市場能了解企業能操作”的有效性原則。制度設計與安排應以市場主體為主導,以企業為中心。面對經濟發展精細化、産業發展多元化的現狀,所涉及的各項經濟管理政策特别是産業管理政策,應建立企業充分參與決策的機制體制。三是制度設計必須堅持改革與法治的協同關聯。切實增強改革的合法性和權威性。全國人大已經授權上海市人大制定浦東新區法規,在浦東新區實施。這意味着浦東在制度型開放中,可利用浦東法規權限,拓展制度空間,為引領區業态創新、模式創新、制度創新提供法治保障。

五是人民性:打造充滿人文關愛的人民城市。一要補短闆。作為新城區,浦東外來人口多、人口結構複雜,城市基礎設施密度分布不均衡,公共服務資源人均擁有數量偏低,城市功能滞後于經濟功能、社會事業滞後于經濟發展、生活功能滞後于生産功能等問題仍然突出,引領區必須把民生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補齊短闆,讓浦東開發開放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二要加快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準。城市治理的現代化包括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作“一網統管”等具有技術含量的内涵,但不應是全部。管理密度不等于溫度,管理速度不等于态度,引領區更要強調人對人的直接服務,點對點的細緻關懷。要建立讓市民參與城市治理的機制,使市民的呼聲、要求能轉化為決策管理的内容。

六是市場性:繼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一是繼續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加快建設全球資産管理中心、金融科技中心、國際金融資産交易平台,發展更高能級的總部經濟,努力成為全球産業鍊供應鍊價值鍊的重要樞紐。通過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建構更多聯通國際市場和國内市場的高能級服務平台和戰略通道。二是進一步加大金融開放力度,建設海内外重要投融資平台。全球資源配置的核心是金融資源配置,引領區将完善金融市場體系、産品體系、機構體系、基礎設施體系等四大體系,支援浦東發展人民币離岸交易、跨境貿易結算和海外融資服務,建設國際金融資産交易平台,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價格影響力,更好服務和引領實體經濟發展。以臨港新片區為突破口,建設涵蓋多個領域的新興金融中心節點。

七是相容性:建立規則互相銜接的全球新發展體系。上世紀90年代,全球經貿和治理體系相對穩定,中國當時的開放主要是接軌。目前全球治理體系動蕩,進入到新的裂變整合期,同時由于中國的發展,全球治理體系中已經不能沒有中國的參與,是以更多的應該是規則的銜接。如在全球最低公司稅率的具體談判中,引領區作為全球跨國企業在中國最集中的區域,對稅率的執行應擁有發言權;如在數字确權、數字交易和數字安全等方面,以資料交易所建設為契機,應率先形成可行模式。

八是協同性:形成具有強大協同能力的新體制。一要強化國際資源協同能力。進一步強化國際經濟組織集聚計劃,吸引培育與浦東功能優勢和産業特色相關的國際商會、行業協會、同業公會等高能級國際經濟組織。二要優化與長三角資源的關聯機制。要形成利益共享的園區合作機制,鼓勵浦東園區與長三角園區實作聯合。三要優化“央地”協同機制。進一步強化優化部市合作,将引領區相關意見和方案,作為未來一段時期部市合作的重點内容,更加注重合作機制的常态化運作。四要有效整合上海市範圍内各類行政資源、産業資源和政策資源。圍繞浦東在資源配置、創新策源、自貿區政策、張江科創政策等稀缺性功能方面的優勢,與上海其他各區形成優惠政策分享、功能性政策共享的良性互動局面。

(作者機關:上海社會科學院應用經濟研究所)

陳建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屬性特征

作者:陳建勳

編輯:陳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