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國女王去世,她見證了一次次曆史變革|新京報快評

作者:Beiqing.com
英國女王去世,她見證了一次次曆史變革|新京報快評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資料圖。圖/新華社

當地時間9月8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蘇格蘭巴爾莫勒爾城堡去世,享年96歲。她的長子、王儲查爾斯繼承英國王位。

當天,白金漢宮釋出國王聲明說,女王的辭世“對我和我家庭的所有成員來說是最悲傷的時刻……我們深切哀悼一位深受愛戴的君主和母親”。英國首相特拉斯也在首相府發表聲明說,女王去世的消息“令人震驚”,她是“現代英國的基石”。

伊麗莎白二世是英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1926年4月21日出生的伊麗莎白二世,是已故英王喬治六世的長女。她于1952年2月6日即位,1953年6月2日加冕,開啟了近70年的在位曆程。

年少時,伊麗莎白二世曾經曆二戰。加冕後,她曾經曆冷戰風雲變幻、殖民地的紛紛獨立、人類首次登月、歐共體乃至歐盟的誕生、冷戰的結束、千禧年的到來……當然,還有英國脫歐與新冠疫情。她見證了大時代的一次又一次的變革。

作為君主立憲制國家,英國王室僅僅是凝聚國家力量的象征,并不具備實質性權力。伊麗莎白二世作為女王,并不會在政治場域參與角力,她更像一個“吉祥物”,為幾代英國人提供精神支援。

這份“工作”看似簡單,隻需出席各種必要場合,但實際上并不容易。作為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王室,英國王室需要恪守本國傳統,并提供價值觀層面的指引。對于伊麗莎白二世而言,這既是責任,也是一種限制。

責任感的背負,在伊麗莎白二世年少時就已有深刻感受。二戰爆發時,她隻有13歲,曾避難于蘇格蘭。當有人建議她前往加拿大避難時,她的母親明确表示反對,并說出了著名的“三個不能離開”:“孩子們不能在沒有我的情況下離開,我不能在沒有國王的情況下離開,而國王不能在任何情況下離開。”

英國女王去世,她見證了一次次曆史變革|新京報快評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資料圖。圖/新華社

伊麗莎白二世是參加“二戰”的英國王室中唯一的女性,作為一名女子輔助服務團隊員,她不僅僅會駕駛軍用卡車,也會維修車輛。父母在“二戰”中的堅守,被伊麗莎白二世視為力量的來源。1947年,身為王儲的伊麗莎白二世首次外訪,将宣誓“終身投入到對英聯邦和帝國的服務”作為自己的生日禮物。

僅有責任感并不足夠,作為王室的核心人物,伊麗莎白二世在即位之初就必須面對英帝國的分崩離析。在“二戰”後的民族自決風潮之下,衆多殖民地擺脫英國統治,“日不落帝國”成為曆史。

同時,“二戰”後的世界還是一個政治巨人博弈的時代。在這個場域裡,丘吉爾才是英國在談判桌上的關鍵人物。但是,伊麗莎白二世仍舊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付出了巨大努力,依靠着一次次出訪,以親和力維系着英國的形象。

而在英國國内,伊麗莎白二世的任務甚至比她曾吐槽的沉重王冠更加沉重。

面對英國戰後經濟的低迷,群眾情緒的低落,伊麗莎白二世盡量發揮着“吉祥物”的作用,鼓勵群眾共渡難關。她成功做到了一點:既沒有破壞英國固有的權力平衡,沒有讓王室越俎代庖,也成功讓王室被英國人接納和熱愛。

相比過往王室與首相時常緊張的關系,伊麗莎白二世與曾經曆過的十幾任首相多半關系融洽。即使是與強勢的撒切爾夫人關系相對緊張,也隻是停留在“不愛同時在公開場合露面”的程度。

英國女王去世,她見證了一次次曆史變革|新京報快評

2016年6月10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右)和丈夫菲利普親王(左)抵達英國倫敦的聖保羅大教堂參加全國感恩儀式。2021年4月9日,菲利普親王在溫莎城堡去世。圖/新華社

在“流水的首相,鐵打的女王”之下,伊麗莎白二世保持了極高的“适配度”。也正是以,有人認為伊麗莎白二世堪稱政治家的原因,恰恰是她非常明智地不幹涉政治,超然于黨派政治之外。

對于英國人來說,他們更關注的是女王的優雅穿着,還有她最愛搭配的各種帽子。他們還喜愛女王在年邁之時仍開設社交網站賬戶,“緊跟潮流”的年輕心态。

伊麗莎白二世曾裁減王室成員以減輕國家負擔,上網公示王室開銷。在經曆過黛安娜王妃之事後,她也逐漸學着更開明,允許查爾斯王儲迎娶離過婚的卡米拉,允許威廉王子迎娶平民出身的凱特。

這些過往王室不可能的“操作”,讓伊麗莎白二世更“接地氣”,也讓英國王室更适合現代社會的文明程序。當然,也為英國王室赢得了更多英國群眾的心。

現代社會中,君主制始終是一種沒落的統治方式。英國王室在英國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已不再來自于舊日的“君權神授”思想,而是基于伊麗莎白二世個人道德所起到的榜樣作用,是她在位70年所積累的聲譽。

莎士比亞曾在《亨利四世》中寫下“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伊麗莎白二世的人生确實承載了這樣的“重”。

撰稿 / 葉克飛(專欄作家)

編輯 / 劉昀昀

校對 / 陳荻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