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大訊飛江濤:“人形”機器人将是巨大無比的市場 與全球巨頭在同賽道奔跑

作者:央廣資本眼

央廣網北京9月8日消息(記者 李慧敏) “目前有3萬多家機器人的開發者正在調用科大訊飛的平台,占機器人創業公司的80%”。近日,科大訊飛聯合創始人、進階副總裁江濤做客《中上協會客廳》時表示,科大訊飛正在給整個行業賦能,與以谷歌為代表的國内外巨頭在同一個賽道裡奔跑,底氣源自核心技術始終保持領先,在感覺智能、認知智能和運動智能三個領域都有深厚積累和強大支撐。

對于市場熱議的“拐點論”,江濤認為,從人工智能的視角來看,機器人所涉及的三個細分領域的核心技術均有一定的路要走,而且技術成熟度的節奏不一緻,是以并不能同步前進,而是互相影響、協作推進。

江濤指出,在全球老齡化程度加深的背景下,中國必将從“人口紅利”走向“工程師紅利”,真正地用技術來提升生産力,隻有這一條路。

科大訊飛江濤:“人形”機器人将是巨大無比的市場 與全球巨頭在同賽道奔跑

科大訊飛聯合創始人、進階副總裁 江濤 (圖檔來源:央廣資本眼)

至于未來的機器人什麼“形态”更優,江濤表示,不同場景中,什麼“形态”最有利于發揮機器人的作用,市場自然會做出選擇。一個很顯然的事實是,社會、市場對于“人形”機器人的需求非常迫切,這将是一個巨大無比的市場。但目前“軟”“硬”兩方面關鍵的瓶頸仍在,很多需要持續疊代。

央廣資本眼記者注意到,對于“人形”機器人何時進入家庭,江濤雖未做出明确預測,但是從科大訊飛今年釋出的“訊飛超腦2030”戰略計劃當中大概可以窺到時間表。計劃表明,科大訊飛在2030年最終的目标是,做出能夠端茶送水的、能夠親情陪伴的家庭服務機器人。

與此同時,江濤在會客廳獨家透露,在一個多月以後的“1024開發者節”上,科大訊飛即将釋出一款新産品,就是特定場景下的“工業巡檢四足機器人”。這款機器人可以深入到需要特别關注的、危險的、特定的工業環境當中,包括異常放電、氣體洩漏等等的檢查。

三塊核心技術均有一定的路要走

聚焦人工智能20年,在目前這個“機器人”氛圍極其濃厚的背景之下,科大訊飛是否已經感受到了機器人領域即将迎來産業技術和使用者需求的拐點?

從人工智能的視角來看,江濤認為,機器人所涉及三個細分領域技術成熟度的節奏并不一緻,是以并不能同步前進,而是互相影響、協作推進。

具體而言,人工智能三個細分領域包括感覺智能、認知智能以及運動智能。

“感覺智能,就是讓計算機像人一樣能聽會說、能看會認;認知智能,是指讓計算機像人一樣能了解、會思考,具體包括閱讀了解、邏輯推理分析、歸納知識、表達等能力;運動智能,即計算機模拟人的運動的能力。”江濤解釋。

江濤認為,在認知智能領域,目前的技術離普遍使用尚有一定距離。

毋庸置疑,在感覺智能中的語音領域,科大訊飛一直占據領軍地位。

“讓計算機說話,怎麼更加惟妙惟肖,可以模仿很多人的聲音;這塊技術已經越來越成熟;在未來元宇宙、也就是機器人對應的虛拟世界中,‘虛拟人’技術也已逐漸走向成熟。”江濤介紹,在語音識别領域,這幾年突飛猛進,已有了很高的準确率。但是在高噪聲、各種濃重口音和說話習慣的場景下,還有很多問題要克服。

而感覺領域與機器人高度相關的視覺技術比如人臉識别,有很多企業也做得非常好了。

“但機器人除了能看人臉以外,其實還需要在具體的、複雜的場景下,有很多感覺的能力要不斷地提升。”江濤表示。

對于業界整體關注度非常高的認知智能方面,科大訊飛在此領域亦屬于重兵投入。相關資料顯示,訊飛研究院超1000人的規模中有三分之二的研究力量,是投在認知智能。

江濤認為,認知智能的“通用”技術有待進一步突破。

“近年來,在教育、醫療等等具體場景下,在腦力勞動者的特定的任務之下,通過大量的專家知識的學習和訓練,認知智能确實在不斷逼近人類專家的水準。”江濤表示,但業界也普遍認識到的一點是,在認知智能領域,想要有放之四海皆準、各種場景都能解決問題的、通用的模型,目前技術上還有待進一步突破。

江濤同時認為,在運動智能方面,無論是算法上還是從對應的元器件的不斷成熟上,也還有一定的路要走。

“運動智能過去幾年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國際上一些比較有顯示度的原型已經出現。目前傳統的工業機器人,主要還是在相對單純的環境下執行特定的任務,在複雜場景下還比較難處理。”江濤表示。

而從應用場景來說,機器人也分成三類,特種機器人、工業機器人以及家庭機器人。

特種機器人市值在特定場景下完成特定任務的,比如說軍用、礦山、探測等等,在越來越多的場景中應用。

工業機器人,是可以替代人類完成某些動作的機器人,比如在流水線上,做不複雜環境下的特定任務。

“整個工業機器人産業已經比較成熟并形成了相當規模,在這個基礎上,更加柔性地增加個性化、更加小批量、更加适應各種複雜環境的工業機器人,正在持續往上走。”江濤表示。

而家庭機器人,就是以家庭為典型場景的服務機器人。“家庭機器人是一個全球公認的一個巨大的市場,但是确實也是剛剛起步,成熟還有待時日。”江濤表示。

科大訊飛自身定位于“平台賦能者”

那麼,大潮湧來的時候,到底誰能夠最大化地抓住機器人的紅利?各自在産業當中的定位是怎樣的?

對此,江濤指出,科大訊飛一貫的人工智能戰略是“平台+賽道”,之于機器人産業格局當中,則定位于“平台的賦能者”。

“平台”指的就是人工智能開放平台。

“科大訊飛是大陸首批國家級人工智能開放平台之一。就是各行各業的開發者如需要使用人工智能的能力,不用自己去做這方面的研究,隻要連接配接到訊飛這個平台上即可。”江濤如是介紹。

而一個令人震驚的資料表明,科大訊飛把自身定位于“賦能者”亦非虛言。

江濤提到,在産業領域,目前有3萬多家機器人的開發者正在調用科大訊飛的平台,占機器人創業公司的80%,科大訊飛通過人工智能開放平台切入行業,而且正在給整個行業賦能。

江濤補充,在此領域,科大訊飛的競争對手,既有以谷歌為代表的國外的人工智能開放平台,也包括國内一些做得比較大的企業。

與全球巨頭在同一個賽道裡奔跑,科大訊飛的底氣源自核心技術始終保持領先,在感覺、認知和運動智能三個領域都有深厚積累和強大支撐。

再讓機器人能聽、會說、能看、會認的感覺智能方面,科大訊飛擁有大陸唯一的“語音及語言國家工程實驗室”,有很好的産、學、研體系,涵蓋中科大、清華、中科院的相關研究所。

“而且我們已經形成了從源頭技術的研究、到技術原型的工程化、到産品、到商品一整套流程。”江濤表示。

在認知智能領域怎麼讓機器能了解、會思考?國家唯一的“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也設在科大訊飛,又足以說明問題。

而在今年上半年,在世界頂級“認知智能”的挑戰賽中,科大訊飛兩項比賽結果均重新整理了全球紀錄,其中既包括通用任務比賽,也包括特定任務比賽。

江濤認為,科大訊飛多年來保持的高強度投入,才形成了諸多在全球非常領先的認知智能的成果。

據介紹,在運動智能方面,科大訊飛近年來與中科大工程學院的聯合實驗室,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現在我們已經形成了一個超大規模的AI仿真訓練平台,可以讓機器人、機器狗,在仿真的各種地形地貌去跑,比如有光滑的、小碎石的、有台階的、水泥的、柏油的等等各種路面,讓機器人在裡面跌倒再爬起來。不斷地通過在仿真系統的持續訓練,把我們的算法持續地疊代,以利其适應各種複雜的環境,而不是環境稍微變一點兒就‘吧嗒’一下跌倒。”江濤表示,這個仿真訓練平台的資料積累可以非常快,如果僅靠實體的機器人去跑去訓練,積累會異常慢。

在仿真地貌當中漫山遍野地去跑的機器人當中,包括上萬隻四足機器人,而這其中就有科大訊飛一個多月以後即将釋出的新品。

江濤在會客廳首次獨家透露,在“1024開發者節”上科大訊飛即将釋出的關于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新技術産品,就是特定場景下的“工業巡檢四足機器人”。這款機器人可以深入到特定的工業環境當中,去檢查是否有異常放電、氣體洩漏等等,這些都是需要特别關注的危險場景。“下一步我們逐漸會進一步開發更多特定領域,解決特定問題的、端到端的機器人。”江濤表示。

據了解,“1024開發者節”是科大訊飛人工智能開放平台的一個盛大節日,每年的10月24日召開,到今年已是第六屆。

“人形”機器人将有巨大無比的市場

本輪所迎來的機器人熱潮中,最為引人關注的,莫過于機器人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形态——人形。關注的同時仍不乏疑問,就是機器人為什麼要用技術上、成本上要求更高的“人形”?這種形态是否非常必要?

“講到機器人‘人形’的必要性,我們要回到今年年初,科大訊飛正式釋出了‘訊飛超腦2030’的戰略計劃,這是一個跨度10年的、長周期的計劃,最終目标是做出能夠端茶送水的、能夠親情陪伴的家庭服務機器人。”江濤表示,而這種機器人,它必須是“人形”的,才能适應家庭這種環境。

據江濤講,“訊飛超腦2030”的計劃分三個階段,總體政策是“沿途下蛋”,在過沉重形成産業化的成果,用商業成功支撐持續研究。

第一個階段大概兩三年時間,将陸續推出“四足機器人”和“機器寵物”,時間點分别在今年年底和明年。

“目前看的比較清楚的是,‘四足機器人’有其獨特價值。它具有天生的穩定性,經過比較好的訓練後,在礦山、港口等比較複雜的環境下,比‘輪式機器人’能夠更好地适應,同時,相對于‘雙足機器人’,其算法的要求又沒那麼高。”江濤判斷,這個新形态會成為一個階段内的主流。而“機器寵物”,則是能夠就是能夠親情互動、陪伴小孩子成長的機器人。

在“訊飛超腦2030”的中期,科大訊飛即會推出“外骨骼機器人”,主要利好腿腳不便的老年人以及殘障人士,套上“外骨骼機器人”,就可以行動自如甚至健步如飛。

“到計劃的後期,‘人形’的家庭服務機器人條件就會逐漸具備。”江濤預計,真正的家庭的“人形”機器人出來,那将是一個巨大無比的市場,可能比我們現在的汽車産業還大。

江濤指出,未來全球都面臨人口老齡化問題,下階段中國要繼續往前走,要從“人口紅利”到“工程師紅利”,真正地用技術來提升生産力,隻有這一條路。

“未來機器人在各個場景中,什麼‘形态’最有利于發揮機器人的作用,市場自然會做出選擇。”江濤表示,往前走的過程中,一個很顯然的事實是,社會、市場對于“人形”機器人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

當然,眼前的現實是“軟”“硬”兩方面關鍵的瓶頸仍在,很多需要持續疊代。

江濤表示,“軟”的部分就是機器人“腦”的部分,有的技術已接近使用,有的還有差距。

與硬體相關的技術比如人造肌肉,要想真正地像人的手這麼靈巧,還要有新的技術突破。

傳感器方面,雖然聲學傳感器已經比較成熟,科大訊飛的麥克風陣列,已經可以給到人耳聽不到的超音波,但是其他門類也還有很大差距。

“我相信隻要有需求牽引,整個産業會不斷地向前演進。”江濤如是表示。(央廣資本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