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度剖析Gartner《2022年中國資訊和通信技術成熟度曲線》

作者:暴走通信

今年7月底,國際著名研究機構Gartner釋出了《2022年中國資訊和通信技術成熟度曲線》報告,其中從技術、應用和行業等次元勾畫了技術成熟度曲線,可以幫助使用者追蹤技術的成熟度和未來潛力。近日Gartner研究副總裁季新蘇接受飛象網記者采訪,詳細解讀了這份報告。

季新蘇表示,Gartner每年都會釋出一份中國資訊和通信技術成熟度曲線報告,向國内企業CIO展示目前國内資訊與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幫助CIO識别關鍵技術的成熟度,抓住機遇引進技術,是以市場關注度高、廣受業界歡迎。在2022年報告中,Gartner從創造數字化收入和提高營運可持續性的角度出發,建議中國企業CIO關注四點:一是通過賦能數字化業務發現新機遇,二是通過使用可組合架構獲得面向業務的ICT解決方案,三是提高安全性和資料隐私保護,四是通過應用和基礎設施的現代化提高業務靈活性。

深度剖析Gartner《2022年中國資訊和通信技術成熟度曲線》

2022技術主線

在數字化業務的建設方面,全球企業依然在積極推進,但是Gartner認為2022年有一些新的特點。由于全球經濟面臨很多不确定性,是以很多企業在數字技術的投資方面趨于謹慎,比如更願意接受成熟的、能夠帶來明顯效益的技術,而不是前景未知的探索性技術。季新蘇表示,這意味着市場更青睐能夠迅速帶來收益的技術方案。

對于未來兩三年,Gartner認為可組裝的架構會非常受歡迎,這與傳統的單體架構系統有很大差異。季新蘇解釋說,客戶希望業務能快速傳遞,又希望能夠快速疊代,傳統單體架構長達幾個月的傳遞流程已經無法應對。是以市場需要一種新的技術架構,可以融合傳統架構和舊應用,也可以輕松擴充新技術、新裝置、新應用,兼具靈活性和穩定性,這就是所謂的可組裝的架構。

系統的安全性和資料防護對于企業而言至關重要,是以企業CIO們對相關技術越來越關注,相應的技術方案和産品也正在持續強化安全方面的考慮。至于基礎設施和應用的現代化改造,季新蘇認為主要是在業務的創新和疊代之外,企業也需要從根本上提升架構的穩定性,進而確定業務的可持續性和穩定發展。

資料庫國産化

為確定資料安全和相關軟體的自主可控,國内企業一直在積極推動資料庫的國産化,是以Gartner認為國内市場對國産資料庫的需求日益強烈。市場的響應也非常積極,有很高科技供應商以開源資料庫技術為基礎,向國内客戶提供有自主知識産權的資料庫産品。有的資料庫企業既有國際化的标準資料庫産品,也可以面向國内市場開發國産資料庫。

季新蘇表示,包括電商在内的很多中國企業正在積極尋求Oracle産品的替換,這也催生了不小的市場機會。“國内客戶似乎更青睐成本合理且對硬體依賴小的資料庫,而非Oracle這樣的商用資料庫,是以産生了國内獨特的需求和應用環境。”季新蘇說,“Gartner的建議是盡量使用公有雲資料庫。”

資料庫必須要符合行業的要求,像銀行等領域對資料的安全性以及穩定性、可靠性的要求非常高,在核心業務場景引入公有雲資料庫的難度比較大,而一般企業采用公有雲上的國産資料庫會更友善一些,比如阿裡雲、華為雲、騰訊雲和一些中立的雲資料庫。季新蘇解釋說,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把資料庫配置、維護等複雜工作交給公有雲服務商。無法使用公有雲的企業則要考慮,替換資料庫會對業務有什麼影響,可以采取哪些彌補措施;在選擇新的資料庫産品時,還要考慮哪些功能、名額能滿足,哪些滿足不了、可以适當妥協,哪些無法妥協、必須那邊滿足等等。“總之要考慮很多因素,是以采用騰訊、阿裡、華為或獨立資料庫廠商基于開源架構建構的國産資料庫會更友善一些。”季新蘇說。

技術趨勢變化

在Gartner的《2022年中國資訊和通信技術成熟度曲線》報告中,詳細分析了虛拟空間、雲安全、資訊保護、雲原生、邊緣計算、可信計算等技術的發展變化。

虛拟空間技術的代表是元宇宙,這種技術将通過賦能跨行業的互動業務來創造新的收入源泉。季新蘇表示,由于在内容、互動、互聯互通方面長期缺乏突破,網際網路的創新已經遭遇瓶頸,元宇宙等虛拟空間技術則可以打破這些瓶頸,為人們帶來更好的數字化體驗。

為了盤活資料的價值,中國在2020年将資料指定為生産要素,并陸續推出了中國資料安全法和個人資訊保護法。在企業資料的防護方面,可信計算技術和雲安全技術備受關注。可信計算是一種在可信執行環境中執行代碼的安全機制,不僅可以有效隔離、保護代碼和資料,還可以確定代碼的完整性和正常的身份驗證。雲安全技術則專注于保護企業雲上的關鍵數字服務和資産,這種技術與傳統的邊界防護方式有很大差異,需要企業和雲服務提供商聯手應對。在個人資訊防護方面,2021年11月中國《個人資訊保護法》正式生效,為中國公民提供了更全面的個人資料保護架構,并增加了嚴厲的經濟制裁,是以ICT産業正在針對這一法律積極強化自身的産品。

雲原生可以大大加快業務的建構速度和靈活性,加快産品的上市時間,同時雲原生功能和産品的營運費用也更少,是以備受業界關注,相關的技術和産品也趨于成熟。

邊緣計算的價值在于可以作為高度集中的公共雲架構的補充,避免因邊緣資料的大量增加而帶來業務延遲、帶寬的不必要消耗。在中國,營運商正在大面積部署邊緣計算基礎設施,與高速的5G網絡結合,服務于中國數字化經濟的發展。

季新蘇表示,大部分技術都會經曆新生、發展、成熟、消亡的生命周期,有的會快一些,有的需要很長時間的醞釀和發展,有的則中途消亡掉了。隻有了解ICT技術的成熟度曲線,才能為企業的數字化投資找準方向,帶動業務又快又好地發展,這也是Gartner每年釋出中國資訊和通信技術成熟度曲線報告的初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