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好風憑借力,OID助力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好風憑借力,OID助力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大疫目前,百業艱難,但危中有機,唯創新者勝。”

近年來,世紀疫情、國際政局動蕩沖擊全球經濟發展,世界主要國家紛紛加快數字化轉型戰略布局。數字經濟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新動力,必須加快産業數字化,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相融合。

中小企業是經濟高品質發展的主力軍,我國共有4000多萬家存續企業,其中中小企業占比99%。據工信部資料統計,中小企業為我國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就業、90%以上的市場主體數量。

中小企業的發展事關民生、就業、發展等大事,為我國建構新的發展格局提供強有力支撐。後疫情時代,企業開啟數字化自救,更新生産方式、管理模式、組織形式;激發内生動力以突破困境,實作高品質發展成為中小企業的必然選擇。

政策引導 必由之路

這兩年,國家以及各個地方政府對于數字化轉型尤為重視。

國家層面,國家“十四五” 規劃和2035遠景目标綱要明确提出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在中央各部委釋出的與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相關的“十四五”規劃中,53%的規劃将數字化轉型列為重大任務或重點工程,從數字基礎設施、關鍵技術攻關、數字産業布局等方面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保障。

地方層面,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十四五”規劃中,85%的省區市主管部門将産業數字化轉型列為重點任務,11個省區市設定專欄部署專項實施規劃。2022年,31個省區市政府工作重點均含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積極探索助力中小企業數字化更新轉型的新模式。湖北省黃石市以大冶作為試點,探索主管部門、方案提供商、标準服務方、金融機構四方合作機制,以“标準宣貫、需求對接、實施改造、效果驗證、成效獎勵”的模式為中小企業提供數字化改造服務。

道阻且長 未來可期

我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近年來取得積極進展。據中國電子标準化研究院資料顯示,2021年處于數字化初步探索階段的企業占比為79%,相較于2020年下降了10個百分點,處于數字化應用踐行階段的企業占比為12%,相較于2020年增長了4個百分點,達到數字化深度應用階段的企業占比為9%,相較于2020年增長了6個百分點,成績可觀。

但也可以看出,但絕大部分企業仍處于數字化轉型的初級階段,數字轉型之路道阻且長,經濟發展有很大進步空間。

好風憑借力,OID助力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要實作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就要解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三大痛點,即:轉型能力不夠,“不會轉”;轉型成本偏高,“不能轉”;轉型陣痛期比較長,“不敢轉”。破除三不敢,讓中小企業可預見轉型之後帶來的發展生機。

企業數字化轉型成功案例(以三峽集團為例):

好風憑借力,OID助力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九層之塔 起于壘土

資料是數字化轉型的基礎要素。

中國電子技術标準化研究院技術總監王立建指出,産業數字化轉型核心是完成從傳統生産資料向數字資源的轉移,需要完成觀念上的轉變,需要完成數字技術層面的融合、貫通。OID辨別技術可以高效整合數字資源,促進産業數字化轉型。

OID辨別作為物聯網中廣泛應用的辨別技術,是由ISO、IEC以及ITU共同提出的辨別機制,用于對任何類型對象進行全球無歧義、唯一命名。未來,OID辨別将在廣泛運用在數字化公共服務,打造數字化創新綜合體,助力傳統産業數字化轉型。

假輿馬者 能緻千裡

中小企業具有業務聚焦、機制靈活、決策高效等優勢,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如果能夠及時轉變觀念,巧借外力,找準價值切口,就可以擷取切實的經濟效益。  

目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面臨困境,如何實作驅動破局,可依托現有成熟資源——OID全球化辨別體系來提供資料支援,實作資料搜集、分析、安全、管理,使企業少走彎路。

OID全球化辨別體系由我國自主管理,且有應用成熟,安全可靠、分層靈活、擴充性強、跨異構系統等優勢,同時能夠相容現有辨別機制。現已被208個國家和地區采用,超過95萬個頂級應用OID節點被注冊。

OID為物體提供唯一數字身份,有助于打通産業上下遊資料,促進跨企業、跨行業、跨地域資料的互聯互通,支撐大資料發展,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

好風憑借力,OID助力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中國電子技術标準化研究院技術總監王立建

目前,OID通過對資料的收集整合,已經将數字服務應用到農業、工業、醫療、交通、物流、城市管理、公共資源交易等領域。通過OID體系,中小企業可打造數字供應鍊,在更高層面整合物資流、人才流、技術流、資金流等傳統生産要素,在轉型更新中達到“順風而呼、登高而招”的效果,尋找增量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