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做一個會學習的人

做一個會學習的人

不知道你有沒有思考過,你是怎麼學習的?

我身邊愛學習的人有很多,我問他們這個問題。

多數人的回答是,先确定要學什麼,然後上網買教程/線下上教育訓練班/找書單自學。

一般來說就這麼三種。

好像很多人都習慣了這種學習方法,從上學開始就是這麼學的,

和看書一樣,從頭到尾讀一遍,已經習慣了。

我覺得這樣學習效率很低,會浪費大量時間。

我會把學習這件分成3個步驟;

第一步是搜尋,第二步是消化,第三步是吸收。

搜尋

如果你是一名在校生,就沒有搜尋這回事了,

因為你的教材都是學校發給你的,學也得學,不學也得學。

如果你已經離開了學校,我覺得我的方法應該會對你有所幫助。

我覺得搜尋這件事特别重要,現在是資訊大爆炸的時代,

你在網上可以找到任何你想學習内容的相關資料,

而且是大量的學習資料,

因為資料量太大,就會良莠不齊;

如果你學的是好的材料,那恭喜你;

但如果你學的是較差的資料,或者根本就是錯的内容,那就會浪費超多時間。

如果你同意我的看法,請往下看。

是以

我認為搜尋、檢索材料這件事,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尤為重要,

如果整個學習看成是100%,我會把40%的時間精力都投入到搜尋,篩選資料這個步驟上來。

方法一

首先确定一個方向,我要學習什麼?

然後去搜尋,

比如我想學心理學,

我會看心理學這個領域,排名前十的大師都有哪些。

接着按照二八法則,

隻看排在前兩位的專家,都發表了哪些言論,出了哪些書,

去找這些資料。

然後将找到的資料,

再次篩選一下,

找出那些是專家的核心觀點,把講核心觀點的資料找出來,

進行學習。

方法二

跟人學,

找你能找到、能接觸到的圈子裡最厲害的人。

一定不要怕在這步上花時間,一定要在這步上下組功夫,

牢記“磨刀不誤砍柴工”,

接下來的學習才有可能會事半功倍,

反之如果在這步上偷懶,随便找人要了一份書單或者資料就去學習了,

将有可能事倍功半。

消化

學習材料有了,接下來就該開始學了,

學習時要注意的是,“認識不等于了解”

要完整的學習知識。

舉個例子:

你在微信群裡,認識了一個新朋友,你通過和他在群裡的互動,

看他的個人資料等等,對他有了一定的認識,

突然的某一天,

他來到你的城市,你們約了見面,見面的時候,你一眼就認出他了。

請問“這時的你,對他是認識還是了解?”

你隻是知道他的一些基本資訊,比如長什麼樣,是男是女,是胖是瘦等等,

知道這些隻能算認識,而不能算了解,

你不知道他家有幾口人,也不知道他月薪多少,更不知道他喜歡吃什麼,口味等等,是以你對他并不了解。

知識分為“深層知識”和“淺層知識”兩種,

很多人之是以學不好,學的慢,

其實是因為從來沒學到深層知識,隻是學完了淺層知識就覺得自己已經學會了,

然而

一遇到問題,發現自己解決不了的時候,就傻眼了。

然後就開始罵老師,罵作者,再然後内心夠強大的會換一套材料重新來過;

内心不夠強大的可能就放棄了。

淺層知識:書上白紙黑字寫明的、加粗的、标紅的,比如公式,定理等等。

深層知識:書上沒有的東西,但是又在這個知識體系内的,

比如一些常識、小技巧、注意事項等等。

很多時候這本書上的淺層知識所對應的深層知識會在另外一本書上,

你需要留意的是書中引入其他書籍的那部分内容,很多隐性知識都藏在那些書中。

舉個例子:

我上學時候,學習因式分解,書上寫的方法隻有一個,是因式定理法(也叫公式法),但其實解因式分解的方法一共有12種,公式法隻是其中之一。這剩下的十一種方法,就是深層知識了。

如何擷取深層知識,方法有二

1、請教高手;

2、搜尋,你可以上網查和這個知識點相關的内容,

然後自己辨識,也可以用我上面所的那個方法,通過查引用的書籍。

這裡補充另一個知識,叫“臨界知識”。

(出自《好好學習》這本書,意思是貫通多個領域的知識。)

當你既掌握了淺層知識,同時又掌握了深層知識,才算完整的掌握了。

吸收

什麼是吸收呢?

吸收的概念是和消化相對的,我們常把他們放在意思說“消化吸收”。

我一個朋友常說一句話

“聽到的不是你的,看到的也不是你的,用出來才是你的。”

這句話很形象的說明了消化和吸收的意思。

消化是我們從别人那裡學到,

而吸收是我們把學來的東西融彙貫通成我們自己的知識,并在該使用的地方,就它們用出來,實作我們的目的。

吸收的方法隻有一個

大量練習實踐,

很多深層知識開始時候你不知道,當你把淺層知識用的多了,你會發現很多淺層知識之間是有關系,你把這些有關系的知識都連接配接起來,形成自己的知識網絡,這就是知識管理。

昨天我去看了《李宗偉:敗者為王》這部電影,

男主角媽媽說了一句話,

她說:“我很開心有這麼多教練教過你,那些教練教你的知識就像這些碎布,而你要做的是自己把他們拼起來,以後它們就會很有用。”

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吸收有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吸收,第二個階段叫固化,第三個階段是打破固化。

第一個階段是你剛剛學會,剛剛消化吸收,

這時你用起來還不是很熟練,有的知識會想不起來,這時你要做的就是大量練習,大量實踐,背誦那些公式定理,加深印象。

第二個階段是你已經形成肌肉記憶了,

就像打字一樣,你已經可以盲打了,别人和你說拜拜,你想也不用想,直接手指就按到了那裡,然後一個回車,消息飛出去了。

第三個階段是你發現現有的知識不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