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上風電發展成效顯現 技術創新能力有待補強

作者:光明網
海上風電發展成效顯現 技術創新能力有待補強

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自主設計建造的風電安裝平台“華電中集01”。(受訪者供圖)

國家能源局資料顯示,截至去年底,大陸海上風電累計裝機規模達到2638萬千瓦,已超過英國躍居世界第一。目前,大陸海上風電業高速發展,并逐漸走向深遠海。但專家認為,大陸海上風電欲“乘風遠航”,仍需進一步強化創新、降低成本、完善行業标準,進而做強大陸海上風電産業體系,有效助力海洋強國建設。

規模發展已現成效新增裝機容量居世界首位

海上風電是優質的新能源資源之一,對電力低碳轉型具有重要意義。大陸海上風電産業正從近海向深遠海發展。

國家能源局資料顯示,2021年大陸風電新增并網裝機容量47.57GW,其中新增海上風電并網裝機容量16.9GW,同比增長452.29%。

記者從國家海洋資訊中心與中國海洋大學共建機關——海洋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了解到,2019年至2021年,大陸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連續三年居世界首位,海上風電規模發展已現成效,總體呈現良好增長态勢。“向海争風”正成為東部沿海地區綠色低碳發展的“藍色動力”。

以山東沿海地區為例,位于山東煙台的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積極推動傳統海工平台在海上風電領域的創新利用,已經完成3座海工平台的海上風電部署利用。該模式也為下一步風電裝備改裝或更新改造奠定了基礎。同時自主研發了“3060”系列新一代海上風電安裝裝備,承建了全球起重能力最大的海上風電安裝平台,在高端海上風電裝備設計建造上跻身全球第一陣營。

煙台蓬萊在發展風電裝備産業方面擁有良好的産業基礎、區位優勢和天然深水良港等條件。

煙台市清潔能源産業鍊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說,目前蓬萊海上風電園區已建成投産項目4個,總投資60.36億元,包括大金重工塔筒及管樁項目、巨濤重工導管架項目、東方電氣葉片項目、國網煙台海纜運檢中心項目等。2021年蓬萊風電裝備産業實作産值85億元,出口4億美元,稅收3億元,分别增長42%、100%、114%,現手持訂單70億元。

坐落于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的青島寶鑒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是國内大型風電裝備制造商。該公司與德國領先的風電機組供應商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目前可年産4MW-6MW風電傳動系統裝置500台套以上。

據青島寶鑒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于建芳介紹,其主打機型具有快速安全的控制基礎設施,不僅優化了冷卻系統,同時通過優化設計轉子及輪毂,可確定每個風級均能保證穩定的電量輸出。在發電量大幅增長的基礎上,每個風級的聲功率依然維持在較低水準。

近遠海資源豐富海上風電潛力巨大

中集來福士戰略總監潘細錄表示,大陸海上風電的發展空間廣闊、潛力巨大,對大陸能源結構安全、清潔、高效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事實上,大陸擁有發展海上風電的天然優勢。中國海岸線長達1.8萬公裡,海上風能資源豐富。根據中國氣象局風能資源詳查初步成果,大陸5米至25米水深線以内近海區域、海平面以上50米高度範圍内,風電可裝機容量約2億千瓦。5米至50米水深、70米高度海上風電開發潛力約5億千瓦。還有部分潮間帶及潮下帶灘塗資源,遠海風能資源也較為豐富。

“十三五”期間,大陸為積極推動海上風電發展,完善海上風電産業鍊條,全國海上風電産業得以迅猛發展。

按《2021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最新資料,目前大陸海洋清潔能源開發勢頭強勁,2021年全國海上風電新增并網容量1690萬千瓦,同比增長4.5倍,累計容量躍居世界第一。2021年,大陸自主研發制造的抗台風型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在廣東并網發電,國内首個“海上風電+儲能”海上風電場建設進入儲能傳遞期,多項技術全球領先。

創新集約發展推動産業“乘風遠航”

随着大陸裝備技術實力不斷提升,海上風電“乘風遠航”的夢想正逐漸實作。專家認為,雖然大陸海上風電發展迅速,但在創新性、經濟性、标準性等方面的短闆還需補齊。

海洋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趙昕說,大陸海上風電業起步較晚,技術儲備和研發領域還有一定發展潛力和空間。其中,大功率海上風電機組的核心技術仍需加快研發。

與陸上風電相比,成本是制約海上風電發展的因素之一。中國海洋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郭晶表示,海上風電整機、安裝、運維等都有更高要求,其成本是陸上風電成本的1.5倍至2倍。随着技術進步,風機的成本已明顯下降,但下遊産業成本仍居高不下。

此外,中國海洋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王壘認為,國内台風、載荷及測試等相關風電機組技術标準制定較早,參數設定與目前發展情況存在一定差距。風機裝備認證也有難度。

“必須加強自主研發能力,優化産業技術創新體系。”趙昕說,應聚焦行業“痛點”,結合人工智能、區塊鍊、5G等數字資訊技術,加快核心技術部件研發。

推進海上風電規模化集約化開發,是海上風電産業走向深遠海的重要一環。王壘等專家建議,應優化海上風電産業布局,支援東部沿海地區加快形成海上風電統一規劃、集中連片、規模化滾動開發态勢。探索利用已有的海洋油氣開采裝備技術突破海上浮式風電技術,推動海上風電逐漸向深遠海發展。

針對海上風電産業面臨的成本壓力,專家建議推行“可再生能源配額+綠色證書”制度,推動海上風電企業參與市場交易,通過市場機制補償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的環境效益。

此外,業内人士建議,推動海洋能裝備機械載荷、功率特性、電能品質、并網檢測以及關鍵部件的可靠性、環境适應性等檢測技術體系建設,并積極推進海洋能裝備檢測認證的國際互認。

作者:□記者 王凱 張武嶽 濟南報道

來源: 經濟參考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