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的一天,中南海接待室來了一個人,他開口就說要見毛主席。從業人員按規矩詢問他有沒有和中央辦公廳聯系。來人一聽,頓時站起身來瞪大眼睛說 “我不管什麼規矩,我叫李德才,就是想要見毛主席。”
動靜有點大,外面警衛員趕緊進來維持秩序,從業人員絲毫不通融。這位“不速之客”隻好說,可以打電話給毛主席,隻要說是“土佬”來了,他肯定會接見的。從業人員還是不同意。
軍官氣得差點硬闖,好在有警衛員攔住。這位敢硬闖中南海的軍官是誰?他最終見到毛主席了嗎?
李德才參加紅軍,從農民成長為戰士
這位敢硬闖中南海的軍官名叫李德才,人們送他一個外号叫“土佬”,他的軍銜是大校。别看他軍銜是大校,但是開國元帥林彪、聶榮臻都會給他面子。
1904年5月出生的李德才,是江西萍鄉偏遠農村一個農民的兒子。因為家境貧困,從來沒有上過學。李德才從懂事起就開始幫家裡幹活,因為長年勞作,他性格憨實。
村裡人建立了農民自衛隊,李德才也開始意識到農民也可以争取自己的權利,于是也加入了農民自衛隊。
日子就這樣來到了1930年,這一年李德26歲。紅三軍團在彭德懷帶領下行軍路過江西萍鄉,李德才是以親眼見到了紅軍,受到正義和使命的感召,他毅然決定參加紅軍。
成為一名紅軍戰士後,上司一看李德才個頭高大,就把配置設定到重機槍班。學習重機槍上,李德才很有天賦,沒多久就充分掌握了相關技術。
在部隊裡,戰友朝夕相處,彼此也都熟悉起來,大家知道李德才憨厚老實,開得起玩笑,上了戰場又勇猛非常,都非常喜歡他。不過,李德才因為沒文化見識少,鬧過幾次笑話。
李德才“土佬”這個綽号的由來
彭德懷在1930年率領紅三軍團攻占了長沙。這是土地革命時期,我軍唯一一座占領的省會城市,戰略意義重大。
李德才進入長沙城後,才算第一次開了眼。他對很多東西都很陌生,于是休息時就和兩個戰友出去逛一逛,也算長見識。李德才對所有新奇的東西都很好奇,需要觀察研究半天。戰友隻好把他強拉回去。
李德才是以不滿,戰友趕緊解釋說:“我們沒見過城裡的東西,但隻是少數。對你而言,絕大多數都沒見過,我們實在受不了!”李德才隻好就此作罷。
晚上,戰友打開屋内的電燈。李德才沒見過電燈,他認為能發出光亮的東西裡面肯定有火。于是他拿出旱煙,打算用電燈點燃。戰友不明是以,知道他的想法後全部哄堂大笑。
李德才也是在戰友解釋下才明白原因,他并不生氣,又用火柴把旱煙點燃,美美地抽起煙來。
那時紅軍條件非常艱苦,吃不飽穿不暖。紅三軍團進入長沙後,發現有一些新衣服,彭德懷便訓示将新衣服分發給戰士。李德才是以分到了一條新褲子。
這條褲子是以德國軍褲做标準,所有在褲裆前方有個開口,與現在西裝褲牛仔褲的設計一樣。但李德才沒見過,不知道這個開口是幹嘛的?想了半天他最後認為這個開口是為了上大号友善,于是就把開口那一邊穿在了屁股後面。
首長黃公略視察時,看到李德才的褲子,就問他為什麼把褲子反着穿?不明是以的李德才說:“褲子穿反了?我以為那個開口是友善上大号!”
黃公略聽他這麼一說,當場哈哈大笑,之後就打趣稱他“土佬”。
漸漸地戰士們也喜歡這樣叫他。李德才聽後覺得這個外号也挺不錯,就接受了。後來,更多的人也喜歡這樣叫他。
大渡河上的第18名勇士
1935年5,紅軍長征來到了大渡河。在此次戰役中有十七位公認的勇士。也有人認為這次戰役中的勇士應該是十八位,那第十八名勇士就是李德才。
當年我軍要想過大渡河,所有船隻船工都被國民黨帶走,附近房屋一律燒毀,斷絕一切紅軍可以尋求幫助的機會。
國民黨20萬大軍兵分三路,一路在川西想要斷我軍後路;一路在大渡河南岸,正面攔截,阻止我軍渡河;第三路則安排在大渡河北岸,
防止我軍能夠成功渡河轉移。
大渡河水流湍急,水面下的暗礁很多,整個河面差不多有三百多米寬。當時正值春天,雨水豐沛,河面暗流洶湧。想要過河,我軍隻能晚上。如果乘船過河,不熟悉暗礁的人駕船,很容易船毀人亡。
最後決定,派部分人引開敵軍主力,其餘的人馬突襲安順場,從這裡過河。這個計策難得是如何渡河。首先得有部分士兵過到南岸,才能幫大部隊創造條件渡河。
這部分士兵非常需要在渡河時有人幫忙掩護,李德才正是最好的人選。因為他出色的重機槍技術是絕佳的掩護手段。
安順場很快就被我軍攻占。有個叫帥仕高的年輕人藏有一條船,他願意幫紅軍渡河。有了船和船工,紅一團團長楊得志在一營二連挑選出17名戰士,要他們率先過河。
17名戰士出發前,聶榮臻特意問了情況,還詢問“土佬來沒來”。楊得志回答說來了,駕着兩挺重機槍打掩護。
總參謀長劉伯承在一旁聽了,好奇誰會叫“土佬”這麼個名字?楊得志這才把緣由說了一遍。聽完讓劉伯承非常想見見本人。于是楊得志就帶着劉伯承見到了李德才。
渡江戰役開始後,李德才一個人用兩挺重機槍,硬生生壓住了上百敵人。劉伯承用望遠鏡看到後,連連稱贊“土佬”打仗真不錯!
在所有人的努力下,我軍取得了這次戰役的勝利,主力部隊全部渡過大渡河。戰役結束後,毛主席等中央上司接見有突出貢獻的戰士,綽号“土佬”的李德才就這樣被中央上司記住了。
“土佬”巧施妙計,見到了毛主席
李德才在解放戰争、抗美援朝戰争中表現突出,立下很多戰功,1952年他被任命為保定軍分區司令員。軍分區沒有籃球場,李德才就想建一個。
那時修建籃球場可不容易,因為水泥非常稀缺,屬于國家計劃物資,地方政府沒辦法解決。李德才正好非常想念毛主席,為了解決水泥問題打算去找他,于是才出現了文章開頭那一幕。
李德才當時被警衛員攔在中南海外,他隻能憤而離去,剛一出門就看到一位少年。這位少年父親是中央首長,他認識李德才。李德才連忙問少年能見到毛主席嗎?
少年回答說毛主席住在自己旁邊,當然可以見到。李德才立馬寫了個紙條說自己到了北京,想見毛主席,落款處寫上李德才後,還特意加上了 “土佬”。他請少年将紙條轉交給毛主席。
沒多久毛主席就派人來找李德才,兩人開心地聊天。之後,毛主席安排了水泥的事情,還将一支鋼筆一條皮帶送給他,周總理負責将事情落實。如李德才所願,保定分軍區籃球場建好了,多出的水泥捐贈給了學校。
總結
李德才從一個沒有文化的農民成長為一個軍分區的司令員,變化之大不得不令人欽佩。他一直保持憨厚樸實的性格,在自己的崗位發揮光與熱。李德才在1960年6月25日因病逝世,終年5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