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古京南冀中為玉器空白區,反倒為華夏人群政權起源地

作者:路終遠山海經古史

京南冀中在上古為玉器空白區,卻可能為華夏三皇五帝人群政權起源中心地,為什麼?

作者:路終遠曆史研究,個人觀點交流探讨。

夏商時,華夏在東亞千百人群方邦中勝出的過程,就是實用青銅文化勝并奢侈玉器文化的過程。

還好在玉器時代,冀中華夏五帝沒象紅山、大汶口、屈家嶺、石家河、良渚等四方人群方邦似的癡迷奢侈玉器,不然也早團滅了。

上古京南冀中為玉器空白區,反倒為華夏人群政權起源地
上古京南冀中為玉器空白區,反倒為華夏人群政權起源地

改一下:是商前奢侈玉器空白區,不是無玉器,易縣北福地遺址本已出土有幾件八千年精美小玉器,在全國亦屬最早之列,但其後本地區并未象北方紅山、陝北石峁、蘆山峁、山西陶寺、清涼寺、甘肅馬家窯、齊家、河南西坡、南陽黃山、山東大汶口、江淮屈家嶺、石家河、淩家灘、良渚等等似的向禮器化奢侈化大量化發展,似乎主動放棄了,陶器也類似,這一帶一度也有幾處遺址(正定南楊莊/平山中賈壁/曲陽釣魚台等)出現彩陶,但也放棄并未大發展,說明本地三皇五帝血緣政治集團可能确如史書所說"黃帝節用水火材物、堯土階茅茨、禹桐棺三寸薄葬求速朽″等節約勤儉,心思多用在實用性的政治農田水利軍事上,并不在非實用奢侈品、藝朮品上下大心思,也未向宗教化神權化發展,是以才能最後戰勝大天災、征服四方各個向奢侈腐化發展的方國政權成為剩者勝者,所謂成儉敗奢,古代很明顯,一個地方人群政權因為一旦在暫時安逸環境中習慣了奢侈化,無節制超前浪費民力,就不易自省自動改回儉約了,一旦突發大天災人禍就很難主動減欲适應而敗亡。

但華夏子系夏商周遷移四方征服各個奢侈化方國政權後也感染了其進階玉器等奢侈文化,最後也不免因奢侈化亡國,但此時華夏各子系大範圍已鋪開、大勢已成,強大的政治基因未丢失,總有同時相對儉約者繼起,如夏桀奢亡,商湯儉興,商纣奢亡,周文武儉興,最近的例子是國民黨奢亡,共産黨儉興,井崗山瑞金延安西柏坡,物質條件能與上海南京比嗎?千年後考古若隻按大城重器來判斷先進政權所在,不就巅倒了麼?同理草原上發現不了大城重物,成吉思汗等強大政權難道就不存在、不是強者?反倒同時的敗亡者金宋大城列列\奢侈器物多多。

​華夏直到少昊帶隊西擴至陝北石峁、晉中陶寺,可能因接觸到西邊齊家文化的原始青銅技術,發現青銅的巨大實用價值,才如獲至寶極感興趣用心研究更加發展,在萬邦競争中一舉取得最大實用科技優勢,青銅技術才是華夏緻勝中原的核心技術而非玉器彩陶技術,疊加華夏傳統較強政治水準以緻勝,當然象金神蓐收、老童等所主石峁城擄掠四方奢侈玉器以貿易交換擷取實用技術和實用器物如銅礦石等還是不錯的。從全國範圍三皇五帝時代(4千至1萬年)文明研究看,奢侈玉器可做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物,也可說有個大範圍的玉器時代,但對三皇五帝小區域人群政權來說并不是,甚至可說主動排斥放棄,更注重實用政治和實用科技,筆者認為這才是華夏剩者成勝主之成功秘訣。

冀中後來更又最早發明冶鐵技術,藁城台西商代遺址出土了最早之鐵刃銅钺與鐵礦石,筆者《山海經落實研究》中認為此處即舜裔巫戜國,在此發明冶鐵和鐵(鐵)這個字的初型戜,鐵器更是隻重其實用性,幾乎完全無藝術價值,比青銅更徹底,也就更是以後中古華夏遙遙領先世界之實用科技。

​文明史與政權史要差別,上古華夏更多是個先進人群政權概念,并不執着于大城重物,以儉約和政治能力成最終剩者勝主,綜合吸收了各地因奢侈腐化敗亡者的一些文明因素,是以上古的大城重物可做為器物文明高水準的标志,但不能簡單做為先進人群政權的标志。

當然有大城重物者也曾經應有先進政治,如近來才被國際史學界承認的浙江良渚王國,但當因較長期的環境氣候條件優越、順風順水、不自控制物欲膨脹、文明極昌盛到出現大城重物時,一旦大天災突至,也就快走腐亡之路了。華夏則相反,受冀中之西山東海較狹窄地形不易展開及太行山東西向急流多水患長期存在的影響,帝庭一直有堅持儉約的政治傳統和抗天災能力,黃帝時戰略憂患意識大增,有向四方積極主動擴充的意願,才成最終剩者勝主。

​從冀中商前玉器空白區推論簡結:

華夏在夏商時東亞千百方邦中勝出的過程,就是實用青銅文明勝過奢侈玉器文明的過程。

冀中少昊西擴至晉北,分派子孫西建陝北石峁城,南建晉南陶寺城,在石峁發明冶銅術,傳入陶寺,華夏取得對陝甘豫魯鄂皖玉器方邦的政治、科技、貿易優勢。至少康因羿浞之亂,夏庭由冀中轉入晉南陶寺,後又南進轉入豫西伊洛二裡頭城,青銅技術更大發展,技術優勢更擴大,二裡頭青銅器仍以實用為主,素面無紋飾。商湯并夏後,政治、科技、貿易、軍事優勢更大,華夏成為東亞最強大者。

​在此過程中,華夏也綜合吸收了四方一些玉器文化。

​所謂征服,也很可能主要是以高科技青銅器的貿易優勢進行的,武力戰争并不主要。以實用青銅器及技術不對等置換四方唯玉器方邦的大量代表權力和财富的進階貴重玉器,也就柔服了這些唯玉器方邦。類似現今西方的高科技不對等經貿模式。

​我是覺得上古玉器文化有些被誇大了,上古一些處在較長期優越環境順風順水的方邦陷入癡迷崇拜制作非實用進階奢侈玉器的誤區,虛耗生産力,藝術化宗教化的文化,雖制作精巧琳琅滿目,也不宜太高看。

還好冀中華夏五帝人群沒有陷入癡迷玉器,而是選擇發展實用性青銅技術,再加高水準政治戰略及治水等技術,一躍成為東亞最強大最先進的人群政權至中古。

等到華夏又發明發展出鐵器技術,更是完全是實用性,幾乎無任何藝術性,比青銅器更徹底的實用化,也就更增強了優勢。

一句話說就是:華夏政權創造主宰了青銅文明青銅時代,替代融合了四方唯玉器方邦政權。

​到商代,政治上完全勝出後,也就同時把四方玉器文化和華夏青銅文化融合了,青銅器開始仿那些進階玉器出現繁雜紋飾,開始追求奢華藝術性,商又是以而亡,同時華夏内部相對儉約的周部又興起替之。奢亡儉興,治亂循環至今。

​考古發現說明青銅時代前,确實上古東亞有個大範圍長期的玉器文明時代,那些有大遺址、進階玉器多的地方無名氏人群政權确曾繁榮強盛,但冀中華夏雖處地理中心卻意外并不在此玉器文明之列,也可說華夏在玉器時代是落後的,但也正因為沒有陷入癡迷非實用玉器藝術,而是獨具慧眼抓住引領開創了實用性青銅時代成剩者勝主。

​當然,以上"商前上古冀中為玉器空白區,但又恰為華夏政權起源地″僅為個人推測而已。

史學界主流仍認為商前三皇五帝上古華夏起源中心地必然也是玉器文化昌盛地,在各省地一發現有大城重物就想當然的往三皇五帝上聯想,這恐怕不确。華夏是黃帝派少昊西征到晉北後,才有石峁、陶寺這兩處大城重物的。其他之前的和之外較遠的還不屬華夏政權,而屬當地無名氏先進人群政權,但他們後來因癡迷奢侈玉器而敗亡了,無留下史冊記錄。隻有擴張成最後剩者共主的冀中華夏人群政權留下了較系統的帝系人物事件記錄,但不能因為後來至今融合統一了,就簡單地把其他曾創造輝煌玉器文明的無名氏遺址都攬到華夏身上。

一句話:上古華夏三皇五帝若也癡迷虛耗民力之奢侈玉​器,怕也早在大天災中被團滅了。

後來青銅時代,三星堆古蜀國,是因把青銅​器極端藝術化宗教化而亡的例子,類似良渚無名氏王國因極端玉器藝術化宗教化而亡,極端癡迷非實用的藝木宗教功能,難以為繼時就要亡了,量力而求、适可而止才好。

上古京南冀中為玉器空白區,反倒為華夏人群政權起源地
上古京南冀中為玉器空白區,反倒為華夏人群政權起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