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之後,一些被俘的将領的去留成了問題,但是我軍一向對俘虜寬容量。
毛主席就說過:“消滅一個肉體容易,要改造一個靈魂,就困難了!”
這些戰俘有聰明的頭腦,作戰的經驗,有過但也有功,是以主席對于這些戰犯總是持有改造态度的。
為了更好地管理戰俘,戰犯管理所應運而生,北京的功德林也被給保留了下來,并且它最為出名。
它曾經關押了8個黃埔軍校的一期生,後來有7個人被特赦,隻有1個人被槍決。
這個功德林管理所到底是何來頭呢?
功德林
功德林原是一座寺廟,這座寺廟占地廣闊,最初是清末民初清朝在這裡設立的“京師習藝所”,後來北洋軍閥占據北平後便将其改造成了一座監獄。
還未解放中國的時候,功德林作為監獄關押過我黨許多早期人物和創始人,我黨的創始人之一李大钊就死于功德林之中。
民國時期,北洋軍閥愚昧無知,害怕被“赤化” ,曾多次追捕李大钊。但是李大钊生性堅韌,沒有一絲畏懼。
李大钊曾說:“這種無恥的迫害是吓不倒我的。”在敵軍發動警力逮捕他時,他還在辦公室辦公。
1927年4月6日,反動軍警最終抓捕了李大钊,并将其關押到功德林。
敵人開始對李大钊進行嚴刑逼供,使用了電椅、老虎凳等刑訊工具逼迫李大钊,最後甚至拔掉了李大钊雙手的指甲。
其受到的痛苦可想而知,但是李大钊死咬牙關,半句資訊都沒透露出。
後來敵軍又改變政策,對李大钊進行利誘,當時張作霖的參謀長楊宇霆對其誘惑地說:
“李先生,隻要你肯為張大帥、吳大帥效勞,保你官職在我之上。”然而李大钊還是不為所動。
李大钊沒有在意敵人對他的任何作為,堅持本心,始終堅守黨的秘密,堅貞不屈。
在長達22天的牢獄生活之後,李大钊第一個走上了絞架,敵人為了折磨李大钊,絞了他三次。
解放戰争之後,功德林仍舊作為關押戰俘的地方,關押的戰犯多是黃埔軍校的進階将領,也是以有人戲稱“功德林這個地方,可不是什麼阿貓阿狗都能進得來的”。
功德林内被關押的戰犯并沒有被當作阿貓阿狗看待,他們有着被改造的希望。
功德林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曾經關押過8個黃埔一期生,隻有一個人被處以槍決,剩餘7人全部被特赦了。
這8個黃埔一期生身上發生過什麼呢?
八個一期生俘虜
晚清軍閥統治時期,革命勢态嚴峻,1921年12月共産國際代表馬林會見孫中山之後,向他提議“創辦軍官學校,建立革命軍”,由此誕生了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建立的目的便是為革命訓練軍官,進而更好地進行革命。
在蔣介石背叛革命以前,黃埔軍校是一所具有國共合作性質的革命軍事學校。當時由孫中山兼任軍校總理,廖仲恺擔任校黨代表,蔣介石擔任校長。
1924年,黃埔軍校第一期在1200名考生中隻錄取了350人,這些人都是千挑萬選出來的天之驕子,是讓人稱贊的黃埔一期“天子門生”。
黃埔軍校建校之後,為革命提供了許多優秀的人才,徐向前、陳赓、周士第等開國将帥都出自黃埔軍校一期生。
1927年,國共第一次合作出現破裂,黃埔軍校分裂,分别在廣州、武漢和南京形成了三所黃埔軍校。
後來經過一番變動,蔣介石決定在南京自行成立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正式宣誓反共,黃埔軍校的學生追随于蔣介石,并在之後成為蔣介石抵抗共産黨的有力幫手。
在追随蔣介石的黃埔一期生中,胡宗南、桂永清、俞濟時、孫元良等人都拼其性命為蔣介石做事。
功德林中關押的8個黃埔一期生,個個都曾經是蔣介石的心腹,他們分别是李仙洲、範漢傑、黃維、杜聿明、宋希濂、周振強、曾擴情和鄧子超。
李仙洲是被俘獲的第一個黃埔一期生,他憑借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擔任上連長、團長、師長,直至第28團軍總司令。
曾經參加過抗日戰争,是一位熱血好男兒,非常聽從老蔣的安排。
範漢傑是廣東大埔人,善于研究政治、軍事,曾任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将,是抗日名将,在遼沈戰役中,被我軍俘虜于錦州。
黃維在民國時期是國民黨的進階将領,他曾經帶兵參加過淞滬會戰等保衛戰争戰争,在戰鬥中有勇有謀,在紅軍長征後執行“清剿”任務,算是紅軍的死對頭。
杜聿明是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将,曾多次帶兵與我軍抗争,對國民黨的貢獻非常大,他畢業後東征讨伐陳炯明中便初露鋒芒。
宋希濂雖說是國民黨軍,但也是抗日名将,曾經擔任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
周振強曾經擔任任大元帥府的衛士;曾擴情是由李大钊介紹進入黃埔軍校,在北伐戰争時期,北伐時曾任過政治部主任。
鄧子超在作為黃埔軍校的學生隊長時便參加了東征,并捉住了陳炯明,後來參加北伐戰争,非常被看重,在抗日戰争中也表現非凡。
這八個黃埔軍校一期生也都曾建立過豐功偉業,在抗日戰争中都表現不凡,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惜一直效命于蔣介石,與共産黨作對。
但是他們被關入功德林中并沒有遭受非人的虐待,而是被我軍苦口婆心的勸導,讓他們接受教育和改造。
态度轉變 七人獲赦
優待戰俘一直是共産黨的優良傳統,我軍捕獲日軍時都能給他們吃喝,更别說是對待自己的同胞。
說到底還是兩方的信仰不同,看法不同,如果能夠統一思想,那他們對于新中國的作用還是及其大的。
戰俘剛進入功德林時總是非常逆反的,所謂一臣不事二主,在這方面,大家都保持着高度的忠誠性。
這些一期生戰俘在功德林中被教育學習,幫助他們改正偏見。在他們看來覺得自己是在被洗腦。
這也可以了解,畢竟要接受和以前不同的觀念,要推翻蔣介石在他們心中的重要地位。
是以他們以前的思想還是很頑固的,有不少人是持反抗态度的。
黃維就是反抗較為嚴重的人之一,在剛進入功德林時,他甚至想要自殺。
借口需要安眠藥助眠,但是卻暗中積攢安眠藥,幸虧管理人員在他的褲腳中發現了他藏的50片安眠藥。
如果我軍真的不在乎這些戰俘,讓他們自殺便可,但是我軍從來沒有放棄這些曾經針鋒相對的敵人,因為他們也曾在抗日戰争中灑下熱血,他們也有一腔愛國之心。
為使這些戰俘安心,周總理強調:“功德林裡的人不會平白無故地被殺掉,并且這些人會被分批釋放。”
并且還提到他們不會被用鐐铐鎖住,在功德林裡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想說什麼也都可以提,不用擔心被懲罰。
在對他們進行教育改造的時候,黃維甚至不服管教,受到批評被要求寫檢查後,他還憤憤不平地寫下:龍困淺灘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當時甚至和管理人員打了起來,黃維原以為自己會受到嚴肅處分,但最終是那個管理人員的處分更重。
不止如此,黃維剛開始的思維非常固化,經常不服管教,通過借口研究永動機來消極對待學習改造,也是以被多次批鬥。
如果使讓他感覺無聊的批鬥還沒什麼,他隻會兩眼一閉,不聽不評;若是讓他聽到心煩的批評,他便會放一串響屁,有人說他,他便反駁道:
“放屁是生理反應,你非要把屁和你的發言聯系在一起,我也沒辦法。”令人哭笑不得。
黃維在之後被發現患有五種結核,我軍一直沒有放棄對他的治療,雖然很難擷取需要的藥物,我軍還是派人員前往香港買來藥物。
在醫護人員對他長達四年精心治療之後,他終于病愈,而他的心态也在一步一步轉變,畢竟我軍的真誠是可以看到的。
在改造期間,由于黃維身子虛弱,他的餐桌上從來不缺奶類、蛋類和肉類,在國家非常困難的時候,他的夥食也非常好,他也非常感動。
除了鄧子超,其他人都在功德林中的改造中認識到了共産黨崇高的精神,并且接受了改造,改造的過程雖說比較艱難,好歹也有成果。
其實他們也都是有一顆愛國之心的,在抗美援朝期間,待在功德林的一些将領常常一起探讨戰争局勢,擔憂當時的情形,期待我軍取得勝利。
有根美軍打過交道的将領還把自己相關的經驗和戰術彙編了起來,并交給毛主席,也希望出一份力,毛主席也欣然接受,讓我軍共同傳閱,這些經驗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抗美援朝時,我軍面臨物資短缺的困境,全國掀起了“炒面運動”。功德林的一些戰俘得知這件事之後也加入了這項運動,隻為了我軍能夠以好的狀态對抗敵軍。
這些戰俘平日裡省下自己夥食補貼裡的一部分,并彙聚在一起加入到炒面裡,再也沒有之前的針鋒相對,昔日的敵人團結起來共同對抗外來的敵軍。
戰争勝利之後,許多戰俘發自内心的感到喜悅。
除鄧子超之外,剩下的7個戰俘依次被特赦。鄧子超到底做了什麼竟讓他沒有獲得特赦,甚至被槍決?
唯一被槍決的一期生戰俘
其實還得仔細說說鄧子超的背景,出生于動蕩年代,他在年少時便參軍強國、征戰沙場的志向。後來他努力學習,成功成為了黃埔軍校一期生。
後來跟随孫中山先生一起參加北伐戰争時便展露了才能,是個不可多得的好苗子。
北伐戰争結束之後,他便跟随蔣介石南征北戰,蔣介石對他也非常重用,将他任命為江西保安第十四團團長,負責鎮守當時中國的軍事中心之一——廬山。
蔣介石對鄧子超如此看重,鄧子超便對他更加衷心。後來鄧子超的部隊又在抗日戰争中大顯身手,創下佳績。
蔣介石對其更是器重,鄧子超也奉蔣介石之命處處與我軍對抗,成為我軍的威脅勢力之一,他曾宣稱誓死追随蔣介石。
但最終戰敗被捕,送入功德林,由于他對蔣介石忠誠地追随,他在改造期間反抗教育,不服管理。
他甚至與張國勳等人多次秘密謀劃越獄出逃,對其他人産生了非常不好的影響。
鄧子超在越獄被捕之後也從來沒有悔過之心,還是我行我素,纨绔不化,隻能說他對于蔣介石太過忠誠,對于共産黨還存在偏見。
這樣一個人是一個定時炸彈。盡管我軍崇尚以德報怨的原則,但是為了大局考慮,害怕他影響其他戰俘,隻能将鄧子超處以槍決。
鄧子超成為了第一個被槍決的黃埔一期生,其他7個黃埔一期生都有着還不錯的結局。
李仙洲在獲釋之後就受到了周總理的接見,他們共同回憶黃埔軍校的過去,總理讓他往前看。
後來因李仙洲的能力出衆,從一個小小專員當上了山東省政協常務委員,在自己的崗位上為人民做貢獻。
曾經在功德林中反抗也很激烈的黃維是最後一個被特赦的,當初對他的改造便十分艱難,但後來他對共産黨也非常服氣。
在被特赦後,他在永定門内東街分到了一套寬敞的住房,妻子也被配置設定了工作。
杜聿明是第一批被特赦的戰俘,他其實是蔣介石的嫡親,更是他的心腹,但在後來的改造中表現非常積極。
他的釋放當時在監獄中受到了巨大的議論,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但這也鼓動了更多人接受改造。
杜聿明獲釋之後心存感激,留在了大陸,被安排去擔任文史館專員,過上了衣食無憂的後半生。
其他被特赦的戰俘的結局也大緻相同,基本上可以過上吃穿不愁的生活。
我軍既沒有在監獄裡為難他們,也沒有在他們出監獄後限制他們的自由、為難他們,而是盡可能提供幫助。
被特赦的戰俘經過改造早已經改變了思想,一心一意想着造福大陸,配合共産黨,可以說這是最好的結局。
中國共産黨是仁慈客觀的,是想要用盡渾身解數幫助戰俘走上正道的。但是若他們自己不配合,我軍也隻好手下不留情了。
結語:
黃埔軍校這8個被俘的一期生在蔣介石手下也是個頂個的輝煌,不服管教其實也在所難免,也有人懷疑過是否真的能将他們改邪歸正。
然而中國共産黨總是熱愛挑戰的,善于把不可能化為可能,正是這種自信讓我黨帶領着新中國走上一個又一個高峰。
鄧子超被槍決其實是我軍不願看到的,我軍希望每個戰俘都能夠了解共産黨的苦心,了解團結起來的力量。
痛下殺手比以理服人簡單得多,但是共産黨還是選擇笨方法,隻因都是中國人,一緻對外才是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