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04年,美國古生物學家尼爾·舒賓在北極圈發現了一種古老的動物化石,他吃驚地發現,這條魚居然長出了兩隻“手臂”,經鑒定

作者:阿中說文史

2004年,美國古生物學家尼爾·舒賓在北極圈發現了一種古老的動物化石,他吃驚地發現,這條魚居然長出了兩隻“手臂”,經鑒定,這條怪魚生活在距今3.8億年的泥盆紀,比恐龍早了近2億年,泥盆紀本來就是“魚類的時代”,是以發現那個時期的魚類化石原本沒什麼好奇怪的,但讓人驚愕的是,比起其他魚類來,這條魚的生理特征竟然如此與衆不同!

它身長約為2.7米,胸鳍比當時的其他已知魚類都要發達,不僅長出了可以支撐“手臂肌肉”的骨骼,還擁有靈活的手腕關節,也就是說,它不僅能在水裡遊動,也能通過“手臂”爬上陸地,此外,它的頭骨也十分獨特,與四足動物的腦顱非常相似。這就意味着,這條魚很有可能就是魚類走出海洋,登上陸地的關鍵點,屬于陸生生物(自然包括人類)最早的那批祖先。

舒賓将這種魚命名為提克塔利克魚,随後,把相關研究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結果,在學術界引發了不小的轟動。很多人開玩笑說,如果時光能倒流,回到3.8億年前阻止提克塔利克魚的陸地探險就好了,這樣,所有魚類都會繼續在水裡生活,從魚到四足動物的演化随之終止,那麼,就不會有如今的人類,人類社會的所有煩惱,乃至地球生态圈所出現的種種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嗎?

當然,這隻是一種幻想,不過,時光雖然無法倒流,但進化卻可以——在距離提克塔利克魚化石出土點約1.5公裡的岩層中,舒賓和他的同僚還發現了另外一種魚類的化石殘片。經過多年的努力,2020年,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一支研究團隊終于複原出這種魚類的全貌,從外形上看,這種魚類與提克塔利克魚非常相似,但它的體型要比前者足足小一圈,它的身上覆寫着一層白色的鱗片,嘴裡長着鋒利的尖牙,顯然,這是一種長期生活在水裡的強大捕食者,人們根據出土點的地名,将其命名為“奇基克塔尼魚”。

同樣,奇基克塔尼魚擁有接近完整的胸鳍和發達的肱骨(支撐上臂的骨骼)、桡骨和尺骨(支撐下臂的骨骼),也就是說,它已經開始演化出四肢,準備登陸了。然而,奇基克塔尼魚的進化之路走到這一步時,它突然掉了個頭——它的肱骨非常薄,外形像個回旋镖,看起來柔弱無力,很難将身體完全支撐起來。據此,科學家推測:奇基克塔尼魚曾試圖離開海洋,效仿提克塔利克魚爬上陸地,卻不知為何,它中途放棄了這個誘惑,打起了退堂鼓,又重新回歸水中。

可見,生物的演化并非沿着一條直線一路向前的,進化的途中往往會出現許多分叉口,有的繼續往前,有的可能停在原地,有的還可能原路傳回。

2004年,美國古生物學家尼爾·舒賓在北極圈發現了一種古老的動物化石,他吃驚地發現,這條魚居然長出了兩隻“手臂”,經鑒定
2004年,美國古生物學家尼爾·舒賓在北極圈發現了一種古老的動物化石,他吃驚地發現,這條魚居然長出了兩隻“手臂”,經鑒定
2004年,美國古生物學家尼爾·舒賓在北極圈發現了一種古老的動物化石,他吃驚地發現,這條魚居然長出了兩隻“手臂”,經鑒定
2004年,美國古生物學家尼爾·舒賓在北極圈發現了一種古老的動物化石,他吃驚地發現,這條魚居然長出了兩隻“手臂”,經鑒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