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隻上過大學的猩猩,試圖成為人類卻被囚禁30年,最終什麼結局?

作者:珺瑤婉史

2017年8月7日,一則訃告引發了全世界各方媒體的廣泛關注,這則通告來自美國亞特蘭大,死者姓名寫作“Chantek”,但毫無疑問,大多數人都完全不知道這個夏特克究竟是何許人也。

但事實令人震驚,去世的其實甚至不是一個“人”,而是一隻猩猩,但在猩猩界,夏特可絕對是知名度最高的那一位,因為他不僅智商超群,懂得用手語和人交流,還知道如何理财,怎麼攢錢、賺錢、消費,同時他還上過大學,是個高學曆分子。

一隻上過大學的猩猩,試圖成為人類卻被囚禁30年,最終什麼結局?

還有傳言,在前些年美國拍攝的特殊題材科幻電影《猩球崛起》當中,獲得了超級智力,帶領着全球的猩猩和人類開戰的主角凱撒,其原型正是夏特克。

對于自诩為高等智慧生物的人類來說,無論願不願意承認,猩猩總是在一定程度上最接近我們的物種,智力、行為、甚至長相,都和人高度接近。

但作為世界上最聰明的猩猩,族類中的傳奇角色,夏洛特的一生卻極為悲慘,它獲得了原本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作為一隻動物,卻被人類陷害,最終遭到了長達三十年的囚禁,在悲傷與苦楚中郁郁而終。

一隻上過大學的猩猩,試圖成為人類卻被囚禁30年,最終什麼結局?

在上個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之間,人類的科學技術高度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開始将目光轉向于對自身的研究。

很早之前,達爾文的《進化論》為自然科學開拓了一條全新的道路,但也可以說是颠覆,因為在當時的宗教環境下,無論是群眾還是政府,都覺得他的看法是在亵渎上帝,當然還有一點——自傲的人類怎麼會願意承認,自己是從醜陋、愚蠢的猴子進化而來的呢?

時間進入20世紀以後,《進化論》已經得到普遍認可,人類開始琢磨起自身的問題,包含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等,而科學研究第一就要做實驗,實驗則需要樣本和對象,對人類的實驗就要用人來做對象,這個目标很顯然不太容易達成。

在這種情況下,和人類DNA有着超過97%相似度的猿類就成為了最佳的實驗對象,從它們身上得出來的結論,對人類也有着很大的參考價值。

一隻上過大學的猩猩,試圖成為人類卻被囚禁30年,最終什麼結局?

但在那個科學既不算先進又不算愚昧的年代,很多實驗往往都是非常殘忍的,在這個種類的實驗中,最為知名的就當數“恒河猴實驗”了。

這是由美國心理學會前主席、威斯康星大學著名心理學家哈裡·哈洛發起的實驗,針對的是教育問題,目的在于搞清楚母親的關懷、愛護是否對孩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還是說母親隻需要提供乳汁或食物就夠了。

一句話來說,就是“愛”這個飄渺的東西是否真的存在。

哈洛把一隻剛出生的小猴子和種群隔離開來,然後用鐵絲和絨布分别為他做了兩個“假媽媽”,一個會固定給它提供食物、奶水,但另一個能給他溫暖,能夠讓他舒适地擁抱。

一隻上過大學的猩猩,試圖成為人類卻被囚禁30年,最終什麼結局?

而事實證明,在除了吃飯以外的絕大部分時間裡,小猴子都緊緊地待在“絨布媽媽”身邊,但在試驗結束以後,這隻猴子卻因為完全無法融入自己的群體而悲慘地死去。

很顯然,這樣的實驗不是絕無僅有的,在1977年時,美國的一位生物學家又開始思考起了另一個問題——人類很多行為到底是基因中包含的,還是通過後天的學習得來的?

這是一個高學曆的女性,名為琳恩,作為一個生物遺傳學家,她在長久地思索之後,決定開始進行一次實驗,而實驗對象,則是一隻幼年的紅毛大猩猩。

1977年時,夏特克出生于美國亞特蘭大的一間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在它剛出生兩個多月的時候,琳恩已經成功獲得準許展開自己的實驗,于是夏特克便被移送到了田納西大學,它的名字就是由琳恩為它取的。

一隻上過大學的猩猩,試圖成為人類卻被囚禁30年,最終什麼結局?

在和夏特克進行了為期幾天的短暫相處之後,琳恩就驚訝地發現,這隻一歲不到的紅毛猩猩,竟然十分靈動,看自己的眼神也非常認真,對自己的行為總是能作出回應。

這讓琳恩異常興奮,她發現自己完全可以通過觀察這隻猩猩來找到人類行為的邏輯規律——如果把它完全當作一個人類幼兒撫養長大,它究竟會表現出什麼樣的行為呢?

一隻上過大學的猩猩,試圖成為人類卻被囚禁30年,最終什麼結局?

在當時而言,這無疑是個具有創造性的實驗,而且夏特克剛出生的時候,不知為何,它的母親一直沒有給它喂奶,是以它對母親并不親近,這讓琳恩對它的撫養難度更小了。

實驗開始後,琳恩完全按照對一個嬰兒的标準和環境對待夏特克,它擁有母親(琳恩)的關懷和愛護,喝着不錯的奶粉,琳恩會給它買不少孩子們喜愛的玩具,給它讀睡前故事。

不僅如此,琳恩扭轉了它一切的動物習性,教會它如何自己上廁所,不能随地大小便,而且一直給它穿着紙尿褲。

作為一隻紅毛大猩猩,夏特克的待遇簡直是皇帝級别的,它吃的都是溫暖的講究的食物,還十分營養,有自己的卧室、獨立衛生間、廚房、還有自己的嬰兒床和一個無微不至的媽媽。

一隻上過大學的猩猩,試圖成為人類卻被囚禁30年,最終什麼結局?

琳恩知道有一些較聰明的猩猩能聽懂人的意思,但讓它們說話是肯定不可能的,是以她準備再等夏特克長大一些,就教他手語表達。

而夏特克的進步遠遠超出了她的想象,有一天晚上睡覺之前,琳恩坐在嬰兒床邊,收音機播放着一些兒童欄目,正在發出各種動物的叫聲,而夏特克忽然從床上爬起,滾了幾圈後開始手舞足蹈起來。

琳恩仔細一看,震驚地發現它竟然在按照收音機放出的叫聲來模仿不同動物的标志動作和姿态,這樣的智力實在非常驚人。

看到這樣的場景,琳恩在不久之後便開始教夏特克學起了手語,并且教它認識一些簡單的單詞,它果然學得很快,甚至舉一反三,比如那個詞是一種食物,夏特克就會同時作出咀嚼的動作,表示自己的确明白那個詞的意思。

一隻上過大學的猩猩,試圖成為人類卻被囚禁30年,最終什麼結局?

相應的,它也很快開始出現了情緒的表達,如果琳恩誇獎他,他就會表現得非常活潑、喜悅,如果受到批評,則會悶悶不樂、暗自神傷。

時間一晃就過去了九個月,按照黑猩猩的年紀,夏特克此時已經抵得上一個五歲的人類孩子了,而在此時,它已經熟練掌握了超過種手語手勢,還能夠靈活地把它們組合起來使用,在生日這一天,它成功用手語展示出了“我愛琳恩”這句話。

既然要和人類一模一樣,那麼夏特克也需要上學,于是琳恩便帶着它進入了一家幼稚園開始進一步學習,其他孩子對于這個“猩猩同學”自然感到非常驚奇,但随着時間的推移,他們發現夏特克除了不會講話,在其他方面和一個正常人幾乎沒什麼不同。

在幼稚園中,夏特克又學會了很多,它可以輕松地踩着兒童自行車到處溜達,可以創作出一些色彩鮮豔的簡筆畫,可以自己疊衣服、疊被子,甚至還能自己做早餐,這簡直不可思議。

一隻上過大學的猩猩,試圖成為人類卻被囚禁30年,最終什麼結局?

随着心智的成長,幼稚園很顯然已經不再适合夏特克了,而琳恩身為田納西大學的教授,自然有着充足的便利,雖然在人類的角度看來,從幼稚園直接進入大學肯定十分奇怪,但對壽命較短的猩猩當然不是這樣的,于是夏特克被安排進了田納西大學開始學習。

琳恩将夏特克帶入了自己的課堂,對于這麼一位新同學,其他學生都很喜歡也覺得很新奇,它很是乖巧,每天乘坐校車前往學校,進了教室後便安安靜靜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有些學生也懂得手語,便嘗試着和夏特克進行交談,然而它竟然總是能清晰地回答出來,了解和表達都非常完善,讓學生極為吃驚。

既然進了“高等學府”,要學習的東西當然也難度更大了,不過肖特可在校期間的成績一直非常優秀,在完成了自己的“畢業考試”以後,它的照片也被光榮地貼在了一大片照片牆上,成為了這所學校的畢業生之一。

一隻上過大學的猩猩,試圖成為人類卻被囚禁30年,最終什麼結局?

當然了,它的考試自然是單獨特殊設計的,包含手語描述、辨識長相、與人社交等等方面,在大猩猩種族裡,這些可都是非常高深的“學問”了。

而在課外的生活中,琳恩也在嘗試着探索夏特克的潛力,她将罐子剪碎制成一個個的小鐵片,而這些鐵片就是夏特克專屬的“貨币”。

想教會一個大猩猩了解經濟、消費,這簡直令人發笑,但夏特克做到了,它很快就了解了媽媽的意思——如果幫助她做一些家務,或者是完成她提出的要求,就會得到一些相應數量的鐵片,而這些鐵片是有價值的,可以從媽媽那裡換來自己的想要的東西,比如玩具、零食、衣服等等。

一隻上過大學的猩猩,試圖成為人類卻被囚禁30年,最終什麼結局?

沒過多久,琳恩竟然發現夏特克自己搞明白了攢錢的概念,它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使用鐵片,而是把它們儲存起來,然後積攢到一定程度後跑來找琳恩表示想買一輛自行車。

琳恩和夏特克在長期的相處中越來越親近,她幾乎已經将這隻猩猩當作了自己的孩子,而這也讓她忽視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夏特克仍然是猩猩。

這并不是說夏特克永遠無法真的變成人類,而是說人類永遠不可能将它真正當作自己的同類,但這個問題是誰也無法改變的,是以夏特克的一生才最終以悲劇收尾。

要知道,一隻成年的紅毛猩猩,體格是非常魁梧壯碩的,粗壯的手臂、濃密的毛發都會讓普通人感到很大的壓迫感,而在1986年2月5日,一切都如往常一樣,琳恩去上課,夏特克獨自在校園中玩耍。

但很快琳恩就收到了校方的緊急通知:一位女學生表示夏特克當衆襲擊了自己,因為它想搶走自己的冰淇淋。

一隻上過大學的猩猩,試圖成為人類卻被囚禁30年,最終什麼結局?

沒有了解、沒有寬容、沒有猶豫,夏特克立即被捕送回了自己出生的地方——那間動物研究所,而且被關入了大鐵籠。

它惶恐地向籠外的琳恩發出呼救,希望能回家、能出去玩、能吃好吃的東西,琳恩四處奔走希望能将它釋放,但所有人的觀念都很一緻——它隻是一隻猩猩,它肯定會攻擊别人。

時間一點一點流逝,夏特克陷入了無盡的絕望,它開始明白,已經沒有人能救得了自己,它忽然就從外面豐富的世界落入了囚籠,而換一個角度去想,它其實就是一個完全以人類标準長大的九歲孩子,接着這個孩子便在暗無天日中被關了整整十一年。

琳恩無能為力,她能做的僅僅是經常前來看望,但卻能清晰感受到自己和這個“孩子”越來越陌生,直到1997年,夏特克終于脫離禁锢,得以被送往亞特蘭大動物園,琳恩用手語問他:你覺得自己到底是人,還是猩猩?

夏特克回答:我既是猩猩,同時也是人類。

一隻上過大學的猩猩,試圖成為人類卻被囚禁30年,最終什麼結局?

此後的漫長歲月裡,夏特克雖然可以在寬敞的動物園内自由漫步,但他根本無法融入其他同類的群體,因為他曾是“人”,擁有着遠超其他猩猩的智慧。

2017年8月7日,夏特克因抑郁症、心髒病等原因在亞特蘭大動物園内痛苦地去世了,作為全世界唯一一隻可以和人類交流的大猩猩,夏特克的心路曆程,無人能懂。

如同美國著名女詩人艾米莉·狄金森所寫的那樣,“我本可以容忍黑暗,如果我不曾見過太陽”,夏特克的悲劇無疑源自于人類,即使我們明白種族之差别難以逾越,但心中的憤懑仍然難以平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