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塞爾維亞成了東西方角力場,武契奇一席話,道出巴爾幹半島的病根

作者:大象觀察室

據環球網報道,當地時間30日,武契奇發表講話時稱,塞爾維亞将會繼續頂住壓力,拒絕對俄羅斯實施制裁。

塞爾維亞成了東西方角力場,武契奇一席話,道出巴爾幹半島的病根

武契奇開玩笑似的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西方因對俄制裁一事對塞爾維亞施加的所有壓力,都能寫成一本書了,比馬克思的《資本論》還要厚。

看得出來,塞爾維亞和科索沃就塞族人身份證問題達成協定後,武契奇的心情輕松了不少,還有心思開玩笑,畢竟之前都準備好不惜一切代價保護塞族人的利益了。

不過,武契奇也說了,這并不代表科索沃問題已經完美解決了。事實上,雙方的談判既失敗又艱難,能達成這樣一個小協定純粹是出于現實利益,無法達到為科索沃局勢降溫的目标。

塞爾維亞成了東西方角力場,武契奇一席話,道出巴爾幹半島的病根

事實的确如此,身份證問題解決後,塞爾維亞國内又爆發了反對歐洲“驕傲月”活動的示威遊行,參與者大多是反對性少數群體的東正教保守派。但它又不單單是宗教行為,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手持俄羅斯國旗,以表達對盟友的支援。

用武契奇的話說,東西方正在塞爾維亞打一場代理人戰争。也就是說,科索沃和俄烏沖突不過是他們用來挑撥戰火的借口而已。

西方媒體把武契奇這番話解讀為,塞爾維亞正試圖在東西方之間保持平衡,稍有不慎,“巴爾幹火藥桶”就會再次爆炸。

在人們的印象中,巴爾幹半島一直是戰争的代名詞。從古希臘到羅馬,從奧斯曼到沙俄,各個民族在這片土地上争鬥厮殺,留下無數關于“歐洲火藥桶”的傳說。造成這一切慘劇的原因有很多,但根源在于巴爾幹複雜的地緣政治。

塞爾維亞成了東西方角力場,武契奇一席話,道出巴爾幹半島的病根

從地圖上看,巴爾幹半島地處歐洲東南部,三面環海,與歐洲内陸的交界線隻有一條并不寬闊的多瑙河,沒有任何跨越難度,無法幫助半島抵禦外敵入侵。

相對獨立的地理位置,并沒有讓巴爾幹成為獨立的權力中心,因為半島70%的面積是山地,打遊擊是個好地方,發展農業文明就很難了。

平原分布過于零散有兩個弊端:一是發展潛力有限,二是各地區文明很難融合到一塊,形成大一統政權。要不然也不會出現5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居然分布着11個國家的奇葩現象了。

這樣一來,巴爾幹半島上的國家和民族就沒辦法團結起來共禦外敵,隻有被虐的命運。然而,巴爾幹最大的不幸還不是戰鬥力弱,而是地緣價值極其重要,用一句話形容就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塞爾維亞成了東西方角力場,武契奇一席話,道出巴爾幹半島的病根

巴爾幹位于東歐、西歐和東地中海三大核心區之間,是通往亞、歐、非三大洲的戰略要地。對于歐洲國家來說,巴爾幹是向亞洲和非洲進攻的跳闆,同理,要從西亞進入歐洲,也繞不開巴爾幹半島。

到了近代,沙俄要打通出海口,也要途經巴爾幹半島進入大西洋。巴爾幹确實沒啥資源,但你要想擴張就不得不拿下它。

就拿咱們最熟悉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來說,就是因為奧斯曼帝國被打跑後,奧匈帝國又盯上了巴爾幹,是以塞爾維亞的民族主義者才會刺殺斐迪南大公,點燃了一戰的戰火。

塞爾維亞成了東西方角力場,武契奇一席話,道出巴爾幹半島的病根

曆經各大帝國的蹂躏和洗禮,巴爾幹又成了天主教、伊斯蘭教和東正教的交彙地帶,這下局勢就更複雜了。比起公權力的擴張,宗教之間的流血沖突才是最吓人的,上世紀90年代爆發的一系列南斯拉夫内戰不都和宗教有關嗎?

南斯拉夫解體後,北約和歐盟向東擴張,把手伸到巴爾幹半島,進一步加劇了該地區的不穩定局勢。而塞爾維亞作為南斯拉夫的主要繼承國,又不屬于任何一方,自然要承受很大的壓力。

武契奇最大的難題,就是塞爾維亞内部親西方派和親俄派的對立,具體來說是親西方的政治精英和親俄的國民之間的撕裂。這也就是為什麼,武契奇在赢得今年4月的大選之後,一直在盡可能地推遲組閣,以形成一個既不親西方也不親俄的中立政府。

塞爾維亞成了東西方角力場,武契奇一席話,道出巴爾幹半島的病根

但随着俄烏戰争的拉長,以及西方默許下科索沃當局的挑釁力度加大,武契奇想要保持中立幾乎已經不可能實作了。即将到來的波黑選舉則為巴爾幹局勢帶來了更多不确定性。總之,火星子已經開始滋滋作響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