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傳承保護活态史詩《格薩爾王》,這位“外行”拍了一部電影

作者: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吳怡 複旦大學新聞學院記錄中國團隊成員 楊洲

遼闊高原,鷹擊長空,海拔4000米的雪域高原上,格薩爾文化在這裡孕育和發揚。格薩爾王的傳說口耳相傳,已過千載——這裡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以下稱“果洛州”)達日縣,也是“瑪域(黃河流域)明珠”。

今年7月9日,成立于1987年的格薩爾藏戲團在達日縣獅龍宮殿前表演了多幕藏戲,以紀念格薩爾王的豐功偉績,祈願世界和平、國泰民安、衆生安康,現場氣氛熱鬧非凡。

悠悠藍天之下,草原一望無垠,駿馬飛馳,演員們用矯健的身姿複刻着心中的格薩爾王。

新時代如何傳承古老的格薩爾文化,并使其煥發出新的活力?近日,“記錄中國”團隊走進果洛州,采訪達日縣文體局幹部、藏族導演嘉熙·東強,聽他講述作為“守護者”保護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故事。

為傳承保護活态史詩《格薩爾王》,這位“外行”拍了一部電影

達日縣文體局幹部、藏族導演嘉熙·東強。受訪者供圖

世界唯一的活态史詩

“格薩爾史詩還不斷地有人在唱、在寫,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活态史詩。”嘉熙·東強說道。

《格薩爾王》是大陸藏族人民創作的一部偉大的英雄史詩,講述的是藏族古代英雄格薩爾為救護生靈而投身下界,率領嶺國人民降伏妖魔、懲惡揚善,最後完成人間使命,傳回天國的故事。

為傳承保護活态史詩《格薩爾王》,這位“外行”拍了一部電影

獅龍宮殿内巨大的格薩爾王像。圖檔由複旦大學新聞學院記錄中國團隊成員楊洲拍攝

在藏區,格薩爾的故事主要是由說唱藝人口頭傳唱。史詩在延續傳承的同時也不斷得到新的創造,富有活力。

經過千年的文化“傳遞”,如今的《格薩爾王》共有120多部、100多萬詩行、2000多萬字,且根據說唱藝人的講述仍在不斷豐富更新,是迄今為止篇幅最長、内容最浩瀚的“活”史詩。

《格薩爾王》與《荷馬史詩》《吉爾伽美什史詩》并稱全球三大史詩。2009年,“格薩(斯)爾史詩傳統”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地處三江源核心區的果洛州,是青藏高原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這裡被認為是格薩爾王走向恢弘的地方,有“中國格薩爾文化之鄉”的美稱。

“道不盡、唱不完”的格薩爾文化在這裡深入人心,塑造了藏族人民的精神核心。除了說唱藝人之外,果洛州人民也以自己的方式傳承和發揚着格薩爾文化。嘉熙·東強就是其中之一。

東強回憶,在他兒時,每當夜幕四合,家裡的老人就會把孩子們叫到跟前,在漫天星光下給他們講格薩爾王的故事。夜晚的達日很安靜,零星的蟲鳴中,格薩爾王的征戰故事倍顯威武恢弘。

那時,青海人民廣播電台還有專門的欄目講述格薩爾王,東強特别愛聽。記憶中,收音機裡是著名說唱藝人尕桑智華講《格薩爾王傳》,他渾厚的嗓音,半文半白地講述着,常常沒說幾句就唱起來。東強三四歲時,還在咿呀學語,就已經喜歡模仿着唱《格薩爾王傳》。

東強介紹,說唱藝人大體可以分為神授、掘藏、圓光、聞知、吟誦和智态化等等。其中,聞知藝人是指通過聽别人說唱而口口相傳的藝人,聞知藝人數量特别多,分布廣泛,在格薩爾文化的傳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耗時六年建成的宮殿

東強對格薩爾文化的“反哺”開始于2010年。本來當老師的他,改變了職業方向,來到達日縣文化部門任職。恰逢國家大力推動文化大繁榮、大發展,東強覺得自己趕上了好時機,“我要讓格薩爾文化為更多人所知。”

2013年,中國•青海“瑪域格薩爾文化”達日論壇成功舉辦。很快,獅龍宮殿的重建項目被提上日程。據史詩記載,獅龍宮殿是格薩爾王的宮殿,也是嶺國瑪域地區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東強作為達日縣文化局負責人,全程參與了這一重建項目。

為傳承保護活态史詩《格薩爾王》,這位“外行”拍了一部電影

獅龍宮殿外景。圖檔由複旦大學新聞學院記錄中國團隊成員楊洲拍攝

然而,這項工程從2013年啟動,直到2019年才竣工。東強解釋,重建獅龍宮殿最大的困難有二,一是取材困難,二是施工周期短。達日縣當地為牧區,樹木極少,所有的建築木材都是從内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滿洲裡運來,再進行加工。而石材是從當地山上開采,但有限的資源分散分布,開采也比較困難。

在施工周期方面,由于當地的氣候特點,每年的有效工期隻有5月-8月,除了下雨和刮風等惡劣天氣,工期大約隻有90天左右,施工時間有限。是以,這座宮殿斷斷續續建了六年之久。

2019年,獅龍宮殿的重建項目終于完工。如今的宮殿共有五層,展示着格薩爾王坐像、三十大将、八十羅漢、十八宗唐卡等等珍貴文物。獅龍宮殿不僅是格薩爾文化的傳習所,是藏式傳統建築的集中展示,也是果洛州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基地。

談到宮殿,東強滿是驕傲:“它就像一座博物館,是人們了解格薩爾曆史、文化的重要視窗。”

把故事搬上大銀幕

就在獅龍宮殿快要竣工之時,東強産生了一個新想法:要做一個文藝作品,讓格薩爾文化“走出去”。

2018年,東強導演、編劇的電影《格薩爾藏戲》開機。這部電影講述了小主人公紮德熱愛格薩爾文化,克服困難學習表演格薩爾藏戲,終于得到縣文化館館長的支援,一步步實作夢想的故事。

在此之前,東強并沒有接觸過電影,他稱自己是“純粹業餘的外行”。

電影聚焦于一個孩子對格薩爾藏戲的追尋。談到電影創作的初衷,東強說,希望更細膩具體地呈現自己對于格薩爾文化的了解,讓作品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讓觀衆認識到藏族人對于格薩爾文化的熱愛深入骨髓。

“我小時候也一直深受格薩爾文化的熏陶,這個故事有我自己的影子。”東強說道。

為傳承保護活态史詩《格薩爾王》,這位“外行”拍了一部電影

嘉熙·東強在采風。受訪者供圖

專業的電影演員對格薩爾文化難免生疏,東強更傾向于邀請土生土長的格薩爾藝人來表演,哪怕沒有表演經曆也沒關系,“這是把民間說唱藝人的表演搬上大銀幕,有特别的傳承意義。”

《格薩爾藏戲》的小主人公就是果洛最著名的一位格薩爾說唱藝人的外孫。昂熱已經去世很長時間,但格薩爾傳唱技藝在他們家口口相傳了下來。

東強說,他在選角時看到這個小男孩的照片,一眼就覺得這就是他的“男一号”。小男孩家住甘德縣,離達日縣有50公裡,東強直接開着車過去選角。“很多東西我不用教他,他說唱已經很内行了,對于格薩爾文化的熱愛也是流淌在血液中。——我覺得這就是我想表達的東西。”

為傳承保護活态史詩《格薩爾王》,這位“外行”拍了一部電影

嘉熙·東強與電影劇組成員。受訪者供圖

參演的人員很多是東強的朋友、親戚,大家都是憑着一腔熱血參與,沒有拿一分錢的酬勞。由于資金問題,劇組住不起飯店,東強把自家的老宅騰了出來,鄰居們也把閑置的房子借給劇組人員暫住,取景拍攝均在達日縣當地完成。夢想就是在這麼“簡陋”的條件下一步步變成現實。

這部電影于2020年8月在全國上映。受到疫情影響,電影院的上座率不高,但東強關注到不少看過電影的觀衆給予了肯定的評價。

他覺得,電影的成功與否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我一如既往地熱愛和關心着民族文化的發揚,想要去告訴大家,格薩爾文化是怎樣塑造了藏族人民的價值觀和精神态度。”

“藏族的百科全書”

格薩爾的英雄傳奇故事是藏族人民的精神核心之一,它教會人們慈悲和向善,帶給人們以生活的希望和激情。

但是,東強也感受到,由于生活環境和條件的變化,現在的年輕人能接觸到更豐富的娛樂生活,對格薩爾文化的了解有所弱化。另外,格薩爾民間說唱藝人的生活境遇也有所改變。

作為格薩爾文化生态保護實驗區的果洛州,該如何發揮作用?東強認為,保護文化遺址、保障藝人經費和傳承發揚技藝是關鍵。

他介紹,果洛州内有無數格薩爾相關的遺址,除著名的獅龍宮殿外,還有阿達拉姆城堡、桑倫宮殿等等,有待進一步發掘和研究。

史詩文本卷帙浩繁,精通格薩爾史詩的專家們正進行着艱巨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民間說唱藝人則承擔着活态技藝傳承的責任,需要專業技藝的教育訓練和經費支援。

此外,在果洛州,民間和政府都有大大小小的藏戲團。這些藏戲團都緻力于排演格薩爾藏戲,将宏大的史詩内容展現為《賽馬稱王》《英雄誕生》《羌國王子》《辛丹内讧》等劇目,在馬背上表演。盛大的節日慶典上總有他們的身影,他們也經常走出青海,去外地進行演出。

為傳承保護活态史詩《格薩爾王》,這位“外行”拍了一部電影

煨桑節上的格薩爾藏戲。圖檔由複旦大學新聞學院記錄中國團隊成員楊洲拍攝

2022年,格薩爾藏戲《賽馬稱王》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舉行演出,意在助力冬奧,讓世界感受中國藏族文化的豐富多彩。

在《賽馬稱王》中,最讓東強印象深刻的一句台詞是:“唯有佛法的公敵,沒有格薩爾的私仇。”它蘊含的意思是匡扶正義、仁慈大愛。

東強進一步闡述,格薩爾的征戰,不是出于私利去征服或統領哪一個地區,而是在當地選出最有名、最權威的人去管理,為當地的老百姓着想,救贖芸芸衆生,造福一方。這是格薩爾傳遞給藏族人民最重要的精神價值。

“格薩爾史詩是關于藏族曆史文化和社會風俗的百科全書,也是一部衆人參與的流動活态史詩,這是一種文化現象,應該得到進一步保護、傳承和發揚。”東強說道。

責任編輯:鐘煜豪 圖檔編輯:金潔

校對:施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