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火氣最濃的菜場,往往是第一個讓人們感覺時令轉換的地方。
如今,處暑已至,夏将止,秋未滿。在嚴格落實防疫措施的基礎上,楊浦各家菜市場已陸續開放,越來越多“買汰燒”得以提着菜籃子“敞開買”,鼻尖是蔬菜的清香,耳邊是親切的呼喚,盡享“豐收的喜悅”。
“天涼好個秋”,
楊浦“買汰燒”的菜籃裡
裝着哪些“應季款”?
團圓桌上的“三劍客”已經開吃了——滾燙的那一口,裝着對生活滾燙的愛
每逢8月末,芋艿、毛豆、鴨子這中秋節前的“老三樣”就逐漸登上了市民餐桌。記者在陽普鞍山菜市場的蔬菜攤看到,芋艿、毛豆占據“C位”,人氣頗旺。
俗話說,“秋天吃芋頭,年年有餘頭。”來自浙江金華的芋艿個頭小,毛茸茸的。目前芋艿剛上市不久,産量不高,是以價格也略高,8元一斤。攤主介紹,農曆八月十五前後,芋艿會大量上市,吃口也更粉糯。
作為上海人餐桌上的常客,芋艿的做法百變多樣,甜鹹皆可。“經典款”有蔥油芋艿,将芋艿切塊後下鍋略炒,随後入清雞湯,加鹽,焖煮至芋艿酥爛,再加入小蔥。也有市民偏愛紅燒或芋艿炖排骨等做法,甚至搭配冰糖、桂花等制成甜品。
中秋時節,芋艿最常見的吃法還是直接蒸。團圓飯桌上,剛蒸好的芋艿雖熱得燙手,但人人搶着拿一個,去皮後蘸白砂糖吃,軟糯香甜。
相比芋艿,毛豆是存有更多夏日記憶的。坐在陽台上來一碟糟鹵毛豆,配着啤酒,迎着微風,與家人談笑,這是不少上海人都有過的悠閑夏夜。眼下,菜市場的這批毛豆産自南彙,吃口酥、軟、香。隻見攤主忙着去殼,盛滿小小一個圓筐。目前,其售價6元一斤,去殼的13元一斤。
毛豆諧音“毛頭”(滬語,意為稚童),在上海本地又被稱為毛豆莢,而莢又與“佳”“吉”等字諧音,是以在中秋佳節前後吃,自是因為熱愛生活的人們,心中懷有萬事順心如意的期許。
“記得幫我挑最新鮮的!”說這話的是市民王女士,自從她搬到四平路社群後,幾年來一直在陽普鞍山菜市場買菜。她告訴記者,她和這裡的攤主是“老熟人”了。“他們都知道我要什麼,買綠葉菜會幫忙挑揀,買牛肉也知道我最喜歡牛腱子。他們對我有感情,我對他們也信賴。如果去别的地方買,我會不太習慣,還是家門口的最好。”王女士說。一旁笑着為她服務的是攤主劉娜娜,“都是熟面孔。随便聊上幾句,心情就很好。”
記者在現場注意到,蔬菜攤、水果攤、肉攤、蛋禽攤等均已出攤,生意基本達到往日水準。蔬菜、水果價格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豬肉、牛肉等肉類價格也較為平穩。“隻要進貨源穩定,價格就穩定,隻有價格穩定了,老百姓才願意買。”一位攤主表示。
除了芋艿、毛豆,菜市場還有不少單品受到市民青睐。例如,百合,加入綠豆、白木耳、紅棗、蓮心等,做成綠豆百合湯,潤秋燥;蓮藕,可制成藕片,涼拌或做個排骨藕片湯,營養又美味。
“秋膘”趕緊貼起來——一手“熱氣”海鮮,一手新鮮五花肉
陽普平昌菜市場一共上下兩層,占地約兩千平方米,有一百多個攤位。蔬菜、水果、肉禽蛋、面食、豆類、水産品等一應俱全,與其它菜市場相比,最有特色的要數水産品專櫃——
帝王蟹、波斯龍、東星斑、梭子蟹、青殼條蝦、鳝絲、鲫魚……不管是“應季款”還是“常青款”,都能買到。“現在正是吃大頭蝦、基圍蝦的時節,市民來買季節性的海鮮較多,銷量比較好。”一位在此賣了三十多年水産品的攤主告訴記者。平昌菜市場場長劉仁平則介紹,“活水是我們市場的特色,平均一天有一萬多元的營業額。”
76歲的施爺爺是平昌菜市場的老顧客,疫情前,沒事他就會來這裡逛一逛,一聽說菜場恢複營業,施爺爺立馬過來“溫故而知新”,“這裡很友善,東看看西看看,高興買就買一點帶回家。”他說。
沙崗菜市場占地約一千三百平方米,共有39戶經營戶,“回歸”首日共有34戶出攤。
攤位種類齊全,蔬菜、肉禽蛋、豆制品、面食、熟食……應有盡有。其中,較有特色的是蔬菜攤位,其中4家是本地蔬菜攤位,1家來自南彙,3家來自奉賢,都是本地農民前一天采摘好,第二天一大早送到菜市場的,一般情況下上午就售罄了。市民孫女士是家住附近的老熟客,“我買了好多年了,雖然價格和外面相差不大,但選擇多,品質也有保證。”
秋天快到了,不“貼秋膘”有點說不過去。豬肉攤位上,裡脊肉、瘦肉、五花肉等整齊排開,市民李女士夫婦這次來買了兩斤五花肉,“今天的肉,嗲得很,看上去就非常新鮮。”
一家面店外,一位顧客遠遠地就跟老闆打起了招呼,“哎呀,你們終于開門了,今天特地來買面,有筋道,好吃。”當被問及做面的秘方時,面店老闆表示:“熟能生巧,把握好面粉和水的比例,雖然各家做出來的面看上去長得差不多,但口感上還是有差別的。”
痛快買買買有“堅強後盾”——防疫安全與“舌尖上的安全”同時“上鎖”
菜市場的防疫措施嚴格、貨源安全正規,是“買汰燒”痛快買買買的堅實保障。恢複營業後,各菜場是否将防疫安全和“舌尖上的安全”同時落實到位呢?
規範佩戴口罩、掃描場所碼、出示綠碼與“72小時核心酸陰性證明”、測溫……上午10點,陽普鞍山菜市場門口,這一系列規定流程居民們早已駕輕就熟。部分沒有智能手機的老人則自覺掏出身份證或紙質随申碼,通過“數字哨兵”驗證進入。
“對于攤位進貨源,我們會嚴加把控。我們每天檢查攤主的進貨單和IC卡記錄,確定商品可追溯。”菜場負責人蔡忠民告訴記者。
目前,陽普鞍山菜市場内實行“單進單出”,即隻有一個入口、一個出口,所有市民進出不交彙。菜市場方面已派出人手,在營運時間段内不間斷開展内部巡邏,提醒攤主、市民規範佩戴口罩、不過度聚集,同時引導大家進出。“通常是3個從業人員同時上陣,盡全力做好現場監管。”蔡忠民說。
陽普平昌菜市場門口,從業人員有序引導,場所碼張貼在醒目處,從業人員還手持一張場所碼,友善市民掃碼。掃描顯示72小時核酸陰性,測溫正常後方可進入。
施爺爺告訴記者,“這個菜市場的環境一直保持得很好,服務也比較到位。”環境保持得好,離不開有效管理,平昌菜市場場長劉仁平介紹,“兩個保潔工,一個負責樓上,一個負責樓下,我們的要求是,一看到地上有垃圾,就立馬保潔、做好清理工作,對于經營戶,我們也要求他們嚴格做好攤位的衛生清潔工作。”
“我們對所有經營戶,包括從業人員的管理人員,要求每天在營業之前完成本人的核酸和抗原檢測,達到要求,做好台賬,方可進入市場進行營業。在整個環境和防範上,我們是早中晚三次,對市場的環境、垃圾箱房等進行消殺。”陽普菜市場公司市場管理部經理肖軍告訴記者。
上午8點,沙崗路菜市場大門口,正中間立有一塊訓示牌,上面寫着:“進入市場,請保持距離,規範佩戴口罩,出示健康碼或身份證刷數字哨兵進入”,“顧客進入須持72小時核酸綠碼,市場裡的經營戶則須持24小時核酸綠碼才可以進入。”沙崗路菜市場場長王賜歡說。
溫馨提示
陽普鞍山菜市場的營業時間為:7:00-11:00,15:30-18:00。
陽普平昌菜市場的營業時間為:7:00-11:00,15:30-18:00。
沙崗路菜市場的營業時間為:7:30-10:30,14:30-17:30。
中午休市期間,市場開展内部環境的全面消殺。
編輯:張辰霏奚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