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傅柏林//鄉情濃濃酒飄香//文鑫國酒杯040

作者:齊魯壹點

散文 鄉情濃濃酒飄香//文鑫國酒杯040

傅柏林//鄉情濃濃酒飄香//文鑫國酒杯040
傅柏林//鄉情濃濃酒飄香//文鑫國酒杯040

原創: 傅柏林

當人們穿上防曬衣,擦着防曬霜,行走在山川河流,體驗着大地的“炙烤”時,受盤州文學沙龍邀請,鄙人跟随六盤水市鐘山區文學沙龍、雲南富源縣文聯的作家采風團,來到盤州市石橋鎮,賞千年銀杏,品盤龍美酒。漫遊在盤州爽爽的涼風中,享受着春天一般的和煦,秋天一般的涼爽。

車至樂民村,一個偌大的村莊,被一棵棵的古樹密實地掩蓋得露出一鱗半爪;巨大的樹幹把樹的丫枝送入半空之中。銀杏樹的枝頭開出純潔的花朵,枝繁葉茂的古銀杏樹就像一把撐開的綠絨絨大傘,遮擋着火辣辣的驕陽,樹下有着在盛夏裡少有的陰涼。望着滿山遍野的銀杏,心想,這是上蒼對樂民村的厚愛吧,給了這裡連綿起伏的群山,又給了這裡适宜銀杏生長的泥土,于是,勤勞聰慧的樂民人在這裡植了苗,紮了根,泛了青,任由風吹雨淋霜打日曬,仍然是一年更比一年生機勃勃。樂民村流水潺潺,古樹綿綿,小橋映虹,奇峰傍寺,春夏青翠,秋冬金黃的千株千年妥樂古銀杏,宛如一幅潑墨山水,“村在林中,林在家中,人在畫中”。構成一幅“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的優美畫卷,讓人流連忘返。

漫遊董家墳村,遠望那一座座峰嶺,一壑壑深谷,一道道峽坪生長着郁蔥茂密的樹林。仰望藏酒“涼都洞”,一條活靈活現、生龍活虎的石龍,緊緊纏繞在洞壁上。400多米深的藏酒大洞,用陶瓷土罐窖藏800多噸酒。盛酒的土罐上,藏酒溶洞四壁,長滿了迷人的酒花,還時不時蕩漾出清新的酒香味。經過時間沉澱的白酒,就好像一個又一個承載着傳統酒文化的寶藏新鮮出爐,夾帶着厚重的曆史文化氣息,走向每一位知己。我深深地被這些洞藏老酒古樸的外表、真摯的内裡吸引。洞中一年,世間三年。涼都洞藏酒利用洞中常年19度的氣溫以及董家墳村的叢林地勢、作物、氣候、水系等濕潤的空氣,來儲存盤龍系列苗霸酒、黑苦荞酒、銀杏露酒,使酒中有害物質譬如甲醇、甲醛等通過揮發和化學變化消耗殆盡,在這期間有一個繼續發酵和化學變化過程,酒的度數可能會略微降低,口感會變淡,但是酒的醇香味卻更足。涼都洞藏酒是靈山秀水的大自然對涼都人無私的恩賜。

其實我不善喝酒,對品酒和酒文化也知之甚少,隻是在朋友的點撥下,才略知酒杯裡隐藏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愛喝酒的男人都是有故事的人,原來酒杯裡藏的都是感情,交情。會喝酒的男人有血性魅力,會喝酒的男人善于交際。親朋好友坐在一起慢慢的喝酒,聊生活,聊志趣。酒品如人品,喝白酒的男人就像一杯烈酒,簡單真誠,讓枯燥乏味的生活變得有滋有味,讓平凡的生活更加悠閑自在。在生命長河裡,烈性白酒把男人鍛造得堅韌無比。喝紅酒的女人妩媚動人。當女人遇上紅酒,不但可以美容養顔,還為自己增添了人格魅力。紅酒讓女人平凡的生活有了一點點放浪的詩意,時間久了就會發生浪漫的故事。喝紅酒的女人正如清風繞梁,獨自蜷伏在室内一隅,端起酒杯,透明的液體緩緩從杯底流到杯壁,再緩緩的含在口中,仿佛要經曆一個世紀那麼綿長而悠遠。女人賦予紅酒以生命,紅酒則滲透女人的身體,這是天地精靈與自然精靈的激情碰撞。這時女人是紅酒的主宰,紅色的酒液如同女人臉上嬌媚的花朵,女人的婀娜多姿被紅酒襯托得完美無瑕!而我有胃痛、酒精過敏的毛病,對杜康美酒敬而遠之。

董家墳村人清秀、誠摯、心平。到酒鄉董家墳村做客,隻要到了主人家,主人首先給你敬上一杯涼都洞藏酒。打開涼都洞藏酒,那股被汗水煮透的香味撲鼻而來,那是一種五谷沉甸的芬香,那是一種經過時光沉甸發酵的芬芳。物質貧乏時代,熱忱好客的董家墳村人都是用大碗喝酒,男人圍坐一席,不論菜肴豐簡,每人面前置放着一隻酒碗,賓客之間,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涼都洞藏酒成為結交朋友的紐帶。遇上志趣相投的客人,大家很快就成為知己。酒能助興,還能消愁,董家墳村人愛喝酒,卻很少喝酒傷情的,那是因為涼都洞藏酒是最好的養心飲料。充滿濃情蜜意的涼都洞藏酒,喝出了男人的氣概,女人的柔情。

民風純樸的董家墳村,至今還保留着“和好酒”的風俗。身處俗世,男人不免有諸般重壓、挫折與不平。春節期間,男人手持一壺涼都洞藏酒,遊走在大街小巷,遇到曾經和自己産生過誤會的人,互相倒一杯涼都洞藏酒,你喝我一杯,我敬你一杯。喝了酒的男人豁達超脫,凡事拿得起,放得下,沖突就此化解。如果喝了“和好酒”卻仍念舊仇,會讓村民不齒。其實,鄉裡鄉親的,哪有什麼深仇大恨,一些日常裡的龃龉,早就化解在這飄香的酒中了。

瓊漿玉液的白酒,五谷之精華,非一兩日可釀成,制作過程之精秘,無異于藝術的再創造。其史久遠,遠至何時,不得而知,相傳夏禹時期的儀狄,堪稱最早的釀酒人。史籍中有多處提到“儀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的記載,似乎儀狄乃制酒之始祖。這是否事實,有待于進一步考證。也有人說是黃帝時期的杜康,一次杜康偶然把剩飯放在空桑之中,日子久了,飯發酵産散發出一種芬芳的氣味,并流出一種甘美液體。其性狀似瓊漿、如玉液,其味香醇甘烈。在此有曹操詩賦佐證:“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英雄豪傑、帝王将相為之傾倒。

說到文豪與酒,曆史上大概沒有哪個文人與酒無關。飲酒對于文人來講,是一種壓力的抒發,感情的寄托。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正是因為如此,才會有脍炙人口的酒文化詩篇流傳下來。

一代詩仙李白對酒是情有獨鐘,《将進酒》反映了李白與酒不可分割的情緣。人在高興時要喝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人在激憤時要喝酒,“鐘鼓馔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複醒”;人排遣寂寞時要喝酒,“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人郁悶時喝酒,“五花馬,千金裘,呼爾将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怪不得杜甫曾這樣寫道:“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酒後的李白豪氣縱橫,狂放不羁,桀骜不馴,傲視王侯。這樣的李白煥發着浪漫的理想,令人仰慕。

杜甫詩歌中的“酒”,不單是呈現他個人生平的畫卷,更是折射出他所生活的唐朝社會的曆史縮影,他詩歌中的“酒”不僅是一生波折、大起大落的“良液”,更是散發着憂國憂民情懷的“佳釀”。從曆史資料看,杜甫經曆了唐王朝開元盛世到安史之亂,看到國家岌岌可危,人民災難深重,令他不得不以酒化解心中苦悶。《曲江》中的“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可以看出他以酒宣洩人生不得志,生活之潦倒窘迫。《春望》中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别鳥驚心”,山河依舊還在,但是國家支裂破碎了,眼看着自己的國家一步一步走向滅亡,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為了忘記煩惱痛苦,窮困潦倒杜甫隻能借酒消愁,麻醉自己。

千百年來,似乎酒就和英雄有了千絲萬屢的聯系,“酒壯英雄膽,酒助英雄興”,演繹了多少可歌可泣,催人淚下的動人故事,也造就了一個個英雄好漢。都說英雄離不開酒,酒也同樣離不開英雄;不喝酒的英雄則少了許多豪氣,而酒離開了英雄隻能當作餐前酒、開胃酒、養顔酒。

《煮酒論英雄》三國時,劉備依附曹操,曹操長歌當嘯,豪氣沖天,指點群雄;劉備寄人籬下,一味謙恭,裝孬不折本。此次酒局堪稱雙龍聚會。從曹操的“說破英雄驚殺人”到劉備“随機應變信如神”,可謂步步玄機。曹操的睥睨群雄之态,雄霸天下之志暴露無遺。而劉備随機應變,進退自如,也表現出了一世豪傑所應有的技巧和城府。這是一場政治官場博弈,雙方都是赢家。

武松打虎。回鄉途中,武松經過景陽岡,上演了家喻戶曉的打虎壯舉,進而使武松真正名揚江湖。而其打虎,也是從一場酒開始的。武松是一位光彩照人的英雄,他桀骜不馴,武藝高強,打虎寫出了他的英雄性格,而打虎又是由喝酒引起的。當他看到“三碗不過岡”的招牌,強迫店家賣了他十八碗老酒,大碗喝酒寫出了他的英雄本色。上山以後,酒的力量發揮出來了才開始打虎,最終打了幾十拳才将老虎打死,表現了武松打虎時的勇武。不喝酒就不能打虎,也顯示不出武松的英雄本色。後來醉打蔣門神,則顯示出武松與黑暗勢力作鬥争的英雄精神,這也是和酒有關。

在殘酷的政治鬥争中,酒不但是帝王運籌帷幄的工具,還是消滅異己的特殊工具。“鴻門宴”就是這方面的顯例。秦朝滅亡後,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楚漢相争,謀士範增本想借“鴻門宴”殺死劉邦,卻因為項羽的婦人之仁和劉邦部下樊哙的勇敢,張良的智慧而失敗。《鴻門宴》帶來的直接影響,項羽戰敗,在烏江自刎而死,劉邦建立王朝,成為漢高祖。并開創了史上“布衣天子”的局面,結束了封建君主主義思想。

而宋太祖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則解決了國家的内憂問題。趙匡胤奪取政權初期,看到和他出生入死掌有軍權的将領權力過大,妨礙統治者利益。為此,趙匡胤在一次酒宴上對石守信等大将威逼利誘,打起了感情牌,兵不血刃收回了兵權。

英雄在酒中把英雄的壯舉完成了,文人在酒中把英雄的夢圓了,帝王在酒中統一大業。于是便有世世代代的不朽,英雄豪傑便源遠流長。他們共同的圖騰便是這采五谷之精華、凝智慧之結晶的美酒佳釀,美酒孕育了英雄和傳世佳篇。

古往今來,那些溫文爾雅,謙謙禮讓的文人墨客,把自己的英雄夢想,編織在散文、小說、詩歌裡。其實酒就是酒,英雄的骨子血液裡流淌着愛國愛民的家國情懷,才會讓酒為其增加些許豪邁激情的色彩。酒就是酒,真正的英雄即使沒有酒也不會變成懦夫,而市場無賴小人,即使酒喝得萬丈紅塵,酒後發狂,用醉酒發洩私憤,撕下虛假面具,露出醜惡的嘴臉,将平日心内藏匿見不得人的肮髒與不滿,全抖露出來。這種突破做人的底線,傷風敗俗,丢人顯眼的言行,讓人唾棄。

身為凡人,為了身體健康,無意縱酒。節日之中,相聚之日,婚慶之時,小飲無妨,品一壺老酒,講一段故事。噓!此時的盤州、鐘山、富源的文人墨客,或許酒事正酣。

傅柏林,四川成都市人,中國鐵路作家協會會員,貴州省作家協會會員,貴州散文學會會員,《六盤水文學院》簽約作家,鐘山區作協副主席。作品散見于《科幻畫報》《散文選刊》《中國鐵路文藝》等雜志。

壹點号 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