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使譚」楊乃彭:在傳承上略顯“尴尬”的楊派大家

作者:天使譚評

當代楊派有兩位前輩,一位是葉蓬,曾經在幼年時拜師楊寶森,被譽為楊三爺“沒扣門的弟子”。另一位是楊乃彭,得楊寶忠、張榮善、周嘯天等大師級名家親傳,楊派韻味醇正。

「天使譚」楊乃彭:在傳承上略顯“尴尬”的楊派大家

葉蓬

「天使譚」楊乃彭:在傳承上略顯“尴尬”的楊派大家

楊乃彭

葉蓬、楊乃彭都是當代楊派大家。不過,楊乃彭在傳承上,顯得有些尴尬。

一、楊乃彭:師法多家,集楊、餘、馬(周)三家所長

「天使譚」楊乃彭:在傳承上略顯“尴尬”的楊派大家

楊乃彭,生于1945年。著名平劇演員,天津平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工老生。梅蘭芳金獎得主、梅花獎得主。1958年入天津市戲曲學校,1965年配置設定到天津平劇團。先後得楊寶忠、張榮善、周嘯天、哈寶山親傳,是楊派(楊寶森)優秀傳人。

楊乃彭天賦極佳,嗓音甘甜高亮,音域寬廣,韻味醇厚蒼勁,剛柔相濟。他根據個人條件,充分發揮其特點,廣撷博采,集楊、餘、馬(周)三家所長,結合自己條件融合貫通,逐漸形成鮮明的個人演唱特色。

二、楊乃彭:師法多家,卻無師承

楊乃彭成長過程中,得益于楊寶忠、張榮善、周嘯天、哈寶山幾位名師的教誨。

1、楊寶忠(1899年/1900年—1967年/1968年12月28日,餘派老生演員、琴師,還有一個身份是楊派老生藝術“聯合創始人”。

「天使譚」楊乃彭:在傳承上略顯“尴尬”的楊派大家

楊寶忠曾從姚增祿、裘桂仙、陳秀華、吳寶奎等學戲,也受過姑父王瑤卿的傳授。1921年拜老生餘叔岩為師,是餘叔岩的第二位弟子(也有資料說是大弟子)。1934年,楊寶忠拜弦師錫子剛為師,并曾得到梅雨田、孫佐臣、陳彥衡的指點,從此正式改為琴師。1939年,加入“扶風社”,為馬連良操琴。1941年,與楊寶森組建了寶華社劇團,楊寶忠任首席琴師。

楊寶森初學譚派,青年時期緻力于研習餘派唱腔,均有成績。30歲以後逐漸吸取譚、汪(桂芬)諸家之長,對餘腔有所變革。後嗓音再度發生變化,在琴師楊寶忠、鼓師杭子和的輔助下,盡量舍短用長,創立了既出于餘派、又大大有别于餘腔的楊派唱腔。

楊派,可以說是楊寶森、楊寶忠與杭子和等共同創造出來的。

楊乃彭得楊寶忠親傳的戲有:《戰太平》、《定軍山》、《擊鼓罵曹》、《文昭關》、《碰碑》、《失·空·斬》、《四郎探母》、《洪羊洞》。據說楊乃彭《擊鼓罵曹》中的鼓套子也得自楊寶忠真傳。

2、周嘯天(1913年—1979年),平劇表演藝術家。老伶工吳春山為之開蒙,又從朱天祥學老生。1925年拜張春樵為師,後又從郭仲麟深造,複拜吳鐵庵為師。又得到張少甫的指點,武工受尚和玉點撥,故文武老生戲皆能。1937年周嘯天在上海拜馬連良為師。

「天使譚」楊乃彭:在傳承上略顯“尴尬”的楊派大家

楊乃彭向周嘯天先生學了《白蟒台》、《打登州》、《定軍山》等戲。

3、張榮善,男,平劇老生。榮春社榮、春科學生,平劇教育家。楊乃彭跟張榮善學了《青風亭》、《失印救火》、《四進士》、《坐樓殺惜》、《殺驿》、《盜宗卷》等劇目。

4、哈寶山(1903—1994),平劇老生演員。

「天使譚」楊乃彭:在傳承上略顯“尴尬”的楊派大家

《盜宗卷》楊寶森飾張蒼,哈寶山飾陳平

九歲起随蔡榮貴學藝,習老生,後得雷喜福、陸喜才指點。1926年參加馬連良組織的扶風社,任二路老生。1931年至1949年期間曾為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譚富英、楊寶森等配演二路老生。1956年加入天津市平劇團,為楊寶森、厲慧良、張世麟等配戲。

三:楊乃彭:不上不下的尴尬

楊乃彭老師58年進入天津戲校,得楊寶忠大師親傳,自然是道地又正宗,他的楊派得到業内外一緻好評。但他既不是楊寶森弟子,與楊大爺也是隻有師生之情,并無師徒之份。曾得周嘯天先生指導,也非周門弟子。楊乃彭除了戲校學習之外,并無直接師承。是以有人認為楊乃彭在楊派,是處在了早于三代、晚于二代的中間位置,顯得有些尴尬。

「天使譚」楊乃彭:在傳承上略顯“尴尬”的楊派大家

本人認為楊乃彭屬于楊派二代傳人。雖然沒有拜師楊寶忠、楊寶森等先生,在藝術造詣上,不影響楊乃楊派大家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