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借“開發非洲”牽制中國,做法“令多數非洲國家感到厭倦”

作者:環球網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南非特派記者 鄒松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陳言】日本主導的第八屆非洲開發會議(TICAD)将于本月27至28日在北非國家突尼西亞召開。多名日本政府相關人士透露,患上新冠肺炎的首相岸田文雄将通過線上視訊的方式參加會議,并宣布将幫助非洲培養30萬人才等措施,以“對抗中國在非洲影響”。非洲是個大市場,多國都在這裡開拓經營,但像日本這樣動辄把“對抗中國”而非合作發展作為目标的國家實不多見。盡管日方瞄準中國,準備抛出一系列對非洲的所謂“重磅”投資措施,但預計本屆會議的參加人數減少,規模縮小,日本多名人士擔憂,“TICAD的品牌将會失去”。有分析人士表示,TICAD影響力下降的更深層次原因在于日本對非洲的投資、人員交往等處于逐漸減少的趨勢,而日本追随美國外交戰略,将中國作為假想敵,把非洲當作博弈的戰場,附帶政治條款,已經令多數非洲國家感到厭倦。

日本的盤算

“今日日本”網站25日以“日本承諾在非洲投資人才以對抗中國”為題報道稱,在27日于突尼西亞召開的非洲開發會議上,岸田文雄将線上宣布幫助當地在今後3年間以農業和醫療衛生領域為中心培養30萬人才。此舉旨在通過人才投資支援非洲經濟增長的品質提升并確定持續性,彰顯與中國的不同。

實際上,日本媒體很早就配合政府呼籲,多次強調投資非洲“與中國不同”,幫助日本企業尋找投資機會。筆者看到日本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之一《朝日新聞》,為了配合政府号召去非洲投資,特意做了非洲方面的連載文章,談到非洲有色金屬钴等資源,希望企業去開發。

雖然日本媒體為政府搖旗呐喊,但日本内部對于能否投資非洲、對抗中國感到十分困惑。早在5月,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的一次會議上,日本貿易振興機構亞洲經濟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平野克己就公開說,“疫情及烏克蘭局勢如此不清晰,我們感覺這次會議難以定期舉行,但突尼西亞作為主辦國,對日本期待很大,想到非洲經濟的未來,我們應該繼續舉辦”。平野比較委婉地提及日本在非投資已經過了最高點,維持以往的投資已經不易,追加投資的機會并不是很大。但出于與其他國家競争的目的,呼籲日本企業繼續向非洲投資。

日本政府的呼籲、媒體的配合,與日本對非投資規模呈相反的趨勢。《朝日新聞》公布的資料顯示,日本對非洲的投資以2013年為最高點,當年超過100億美元,之後便開始下滑,到2020年已不足50億美元,2021年略有恢複,但幅度很小(如圖)。

日本借“開發非洲”牽制中國,做法“令多數非洲國家感到厭倦”

二手車、高端彩電和壽司卷

非洲方面對日本此次大會的召開反響不大,很多媒體陸續報道日本投資非洲的目的。《北非郵報》近日報道稱,此次會議将給日本一個機會,讓日非關系在疫情動蕩和前首相安倍晉三遇刺後重回正軌。過去,東京主要通過軟實力、援助和發展項目對非洲大陸施加影響,而私營部門和商業銀行則更加謹慎。然而,在疫情和俄烏沖突對全球經濟造成雙重影響的背景下,面對地緣政治上的強大競争對手中國在非洲的經濟高參與度,東京希望重新推動其私營部門投資非洲,向非洲大陸提供貸款。

《環球時報》記者在非洲多國采訪時發現,“日本元素”在非洲雖不少見,但基本隻集中于二手車、高端彩電和壽司卷。莫三鼻克司機保羅向記者表示,日本車保值率很高,非洲國家普遍不富裕,日本二手車在非洲有很成熟的供銷管道,有些是從日本直接引進的二手車,車裡的各種說明都是日文的。在家用電器領域,日本的“陣地”縮小到索尼、松下以及幾個音響品牌的高端機型,即便是在經濟相對發達的南非,家電市場占有率最高的也是海信等中國品牌。另外在非洲,壽司是接受度最高的“中餐”,多家挂“中餐”招牌的當地餐館,實際上主打的是壽司,記者曾打聽過原委,非洲黑人店員的回答是“這個好做,我學了一個下午就學會了”。

在南非經商近20年的吳先生對日本企業在非洲的式微頗有感觸。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日企從上世紀60年代進入非洲,特别是進入經濟發展程度相對較高的南非及北非地區都比較早,但近20年來在走下坡路。吳先生曾參與幾家日本駐南非醫療器械企業的代理工作,但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如今在南非基本見不到這類日企,隻有日本車企的專營店還在,但也受南韓車企的猛烈沖擊,近年來中國汽車品牌在南非也多了起來。

談到同中國競争,吳先生突出的感受是“國民性”問題,他感覺日本人很少有單打獨鬥闖蕩非洲的拼勁,在非洲的日本員工基本就是大公司打工族,對非洲國家和非洲人也沒什麼認同感。反觀中國或者南韓、印度,有很多中小型私企在非洲打拼,深度參與非洲各項發展。“這種人與人的接觸很重要,非洲人需要真正的朋友,而非隻把非洲當作賺錢的場所”,吳先生強調。

日本做法“令多數非洲國家感到厭倦”

烏幹達《獨立報》24日分析稱,日本公司對非洲大陸缺乏了解,大多數公司繼續将注意力集中在離家較近的市場。在非洲經營的日本公司數量從2010年的520家緩慢增加到2019年的796家,但受疫情影響,近年來總投資有所下降。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日前釋出的《2022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2021年對非洲國家的FDI(外國直接投資)達到創紀錄的830億美元,非洲最大的外國資産持有者仍然是歐洲人,以英國(650億美元)和法國(600億美元)的投資者為首。另據中國商務部公布的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底,中國對非投資存量已經超過434億美元,投資遍及50多個非洲國家。

“日本和中國完全不能在非洲競争!”日本亞洲太平洋論壇理事長田中健二對筆者表示,從他目前獲得的數字看,日本在非洲僅常駐數千人。日本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在非洲做了很多工作,但本國經濟規模擴張減速後,在國外能夠擴大的範圍有限。田中認為,中國一直關心非洲,本來中日之間有很大的合作空間,但從日本政客的表态看,“與中國競争的态度更濃重一些”。企業方面,田中認為,日本能夠向非洲派出的人數有限,日本資本也已經進入到投資非洲的瓶頸,此時和中國合作該是最佳機會,但企業間的合作目前還不多。

南非《外交》雜志主編克裡坦·巴哈納分析稱,日本有加大對非投資的意願令人歡迎,但意願必須轉化為現實,切實造福于非洲人民才行。從近幾十年日本對外政策來看,非洲并沒成為日本優先選項,這與日本一直追随美國外交戰略的趨勢一緻。此前日本通過金融機構也參與到對非投資中來,但往往也附有西方式“附加條件”,這種“被動受援”方式已令多數非洲國家感到厭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