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球連線 | 熱浪幹旱夾擊歐洲

作者:每日

幹涸的河床,闆結的土壤,燃燒的森林……今年夏天,歐洲遭遇熱浪和幹旱的侵襲,多地氣溫創下曆史新高,降雨明顯少于往年。

熱浪和幹旱不僅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生态環境,還給歐洲的經濟和民生帶來不小挑戰。讓更多人認識到應對氣候變化的迫切性,但歐盟的減排工作如今又面臨能源安全的挑戰。

視訊加載中...

熱浪幹旱來襲

6月底至今,接連不斷的熱浪讓歐洲人叫苦不疊,南歐、西歐和東歐多地氣溫創下有記錄以來新高。

夏季炎熱幹燥是南歐地中海氣候的特征,但溫帶海洋性氣候的西歐今夏也沒有了往常的涼爽濕潤。資料顯示,葡萄牙、西班牙、法國和英國部分地區7月均出現40攝氏度以上高溫,其中英國首次突破40攝氏度。西歐家庭普遍沒有空調,人們隻能忍受酷熱。

天氣炎熱,外加降雨明顯少于往年,歐洲一些地方出現了幹旱。法國盧瓦爾河部分河段幾乎完全幹涸,一些運河被迫關閉。萊茵河是歐洲黃金水道之一,8月16日的資料顯示,它流經德國科隆河段的水深已不到兩米。意大利最長河流波河水位創曆史新低,今年夏天部分河段遊船觀光活動暫停。歐洲幹旱觀測網站近期釋出的資料顯示,歐盟和英國約63%的地區釋出了幹旱警告或預警。

全球連線 | 熱浪幹旱夾擊歐洲

這是7月19日在希臘雅典拍攝的山火。新華社發(帕納約蒂斯攝)

炎熱和幹旱導緻了山火頻發。法國西南部近日山火迅猛,火勢蔓延已迫使上萬人疏散;截至8月15日,西班牙阿利坎特東北約60公裡處一場大火已經摧毀了約6500公頃的森林,大約1200人被疏散。

根據歐洲森林火災資訊系統的資料,今年1月至8月中旬,歐盟已有超過74萬公頃森林被燒毀,創2006年開始相關記錄以來的同期新高。

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的氣象學家近日警告說,2018年的歐洲旱情是過去500年内最嚴重的一次。今年夏天尚未結束,預計今年的旱情很可能将超過2018年的水準。

旱情沖擊民生和經濟

炎熱和幹旱對歐洲造成了多方面的沖擊,其中農業受到了最直接的沖擊。在意大利波河地區,嚴重幹旱導緻稻田水幹涸,當地農民估算,今年的水稻收成可能會“腰斬”。

全球連線 | 熱浪幹旱夾擊歐洲

這是7月12日在意大利倫巴第大區曼托瓦拍攝的因幹旱受損的作物。新華社發(阿爾貝托·林格裡亞攝)

德國農民協會近日警告說,在持續幹旱的情況下,要警惕作物歉收和價格上漲的情況出現。如果不能盡快持續下雨,收成可能會減少30%或40%。

幹旱還嚴重影響了歐洲的内河航運。許多駁船需要為發電廠運送煤炭,為鋼鐵、化工等工業企業運送原材料。但由于水位下降,萊茵河上的駁船隻能以25%的運力運作。德國環境技術員莉莉絲告訴新華社記者,如今的水位下降到幾乎斷航的臨界點了,“高溫把水都蒸幹了”。

全球連線 | 熱浪幹旱夾擊歐洲

這是7月26日在德國杜塞爾多夫拍攝的萊茵河。受高溫和幹旱影響,德國萊茵河水位下降。新華社發(烏爾裡希·胡夫納格爾攝)

確定能源安全是歐盟目前頭等大事,然而幹旱影響了水力、核能發電。挪威咨詢企業呂斯塔德能源公司統計資料顯示,歐洲今年前7個月水力發電量比去年同期減少兩成,核能發電量減少12%。

敲響氣候變化警鐘

面對今夏席卷歐洲的熱浪和幹旱,權威機構、專家學者和輿論認為,這再次敲響了氣候變化加劇的警鐘。

英國東英吉利大學氣候變化學教授科琳娜·勒奎雷爾告訴新華社記者,異常高溫反映了大趨勢。這不單純是出現了幾個熱天的事,實際上是整個天氣、氣候的變化。氣候變化導緻的極端溫度越來越多。整個社會應對氣候變化采取行動迫在眉睫。

世界氣象組織預計,由于人類活動造成的氣候變化,未來高溫熱浪将成為常見現象,其中歐洲地區的溫度将比其他地區上升得更快。

全球變暖正加劇歐洲幹旱,而且幹旱持續時間将會更長,影響範圍将會更大。德國亥姆霍茲環境研究中心在2018年參與的一項研究發現,如果地球溫度升高3攝氏度,歐洲幹旱地區面積占比将從13%擴大到26%。

瑞士《新蘇黎世報》近期在一篇評論文章中說,今年夏天,許多歐洲人第一次明白了氣候變化的形勢是多麼嚴峻。文章呼籲各國采取更有力的應對措施。

全球連線 | 熱浪幹旱夾擊歐洲

這是2021年10月8日在德國首都柏林拍攝的一座正在拆除煙囪的熱電廠。新華社記者單宇琦攝

但在目前形勢下,歐盟應對氣候變化的雄心面臨重重困難。受多種因素影響,歐盟能源供應無法得到保障,一些歐洲國家為此重新開機煤電項目。雖然近日德國等國重申将保持溫室氣體減排目标不變,但如何在解決目前能源供應和緩解未來炎熱幹旱之間找到平衡,成為擺在歐盟面前的一個難題。(記者:任珂、劉芳、陳浩、周玥、周嘯天、彭卓、賀飛、田帆、王平平、單玮怡、胡小兵、李曉鵬、王湘江、康逸、孟鼎博、趙小娜、郭爽、黃澤民、韓岩、姜雪蘭、劉曲;報道員:羅伯托·費蘭蒂、迪南德拉·哈裡亞、雷伊·唐、喬恩·休珀;剪輯:淡然;編輯:馮玉婧、張忠霞、黃堃、王豐豐、錢泳文)

新華社國際部制作

新華社國際傳播融合平台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