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處暑|故宮藏畫裡的開漁:秋浦歸漁,叢荻閑釣

作者: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李梅 整理

今天是處暑,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處暑,即“出暑”,是炎熱離開之意。今年的持續高溫,對這一節氣可謂期盼已久。處暑時節有很多的傳統習俗,開漁節就是其中之一,中國沿海地區常會在此節氣舉行多種形式的活動,歡送漁民出海,期盼漁業豐收。

2022年處暑前後,開漁節已經在沿海各地拉開了帷幕:在廣東陽江,随着開漁令的釋出,三千多艘漁船開啟了新一輪耕海征程;在福州連江,苔菉鎮漁港近千艘漁輪揚帆起航;在浙江甯波,開漁節将貫穿“萬象山海、千年漁鄉、百裡銀灘、十分海鮮、一曲漁光”主線開展活動。

《澎湃新聞·古代藝術》特整理故宮博物院與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與漁夫或捕漁相關的曆代名迹,從宋代馬遠的《秋浦歸漁圖軸》到傅抱石的《柳溪漁艇圖》,希望給讀者帶來一份清涼。

宋 馬遠 秋浦歸漁圖 軸

處暑|故宮藏畫裡的開漁:秋浦歸漁,叢荻閑釣

宋 馬遠 秋浦歸漁圖 軸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處暑|故宮藏畫裡的開漁:秋浦歸漁,叢荻閑釣

宋 馬遠 秋浦歸漁圖 軸(局部)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馬遠(1140—1225年),字遙父,号欽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濟),生長于臨安(今浙江杭州),南宋宮廷畫師。擅畫山水、人物、花鳥,山水取法李唐,筆力勁利闊略,皴法硬朗,樹葉常用夾葉,樹幹濃重,多橫斜之态。樓閣界畫精工,且加襯染。喜作邊角小景,世稱“馬一角”。人物勾描自然,花鳥常以山水為景,情意相交,生趣盎然。與李唐、劉松年、夏圭并稱“南宋四家”。

本幅有乾隆行書禦題:歸舟那系荻蘆叢,攫取笭箵滿不空。底識個翁閑逸趣,鬓絲飄散鯉魚風。丁亥(1767年)仲秋月禦題

(傳)宋 燕文貴 寒浦魚罾 軸

處暑|故宮藏畫裡的開漁:秋浦歸漁,叢荻閑釣

(傳)宋 燕文貴 寒浦魚罾 軸(局部)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寫日暮之景。近岸一翁獨坐捕魚,绻縮之狀暗示出天候之嚴寒;隔着平闊清泠的江面,遠處沙洲枯蘆繞岸,數隻雁鴨點綴其間,更添荒疏寂寥之感。此圖與本院所藏另一幅标為宋人“漁父圖”為同一粉本,舊傳為燕文貴所作,然就畫風論,應出自晚明畫家之手。

處暑|故宮藏畫裡的開漁:秋浦歸漁,叢荻閑釣

(傳)宋 燕文貴 寒浦魚罾 軸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燕文貴(967—1044年),浙江吳興人,仁宗時為畫院待诏。其山水、人物均佳,尤善畫四季景色,清雅可愛,号為“燕家景緻”。

宋人 漁父圖 軸

處暑|故宮藏畫裡的開漁:秋浦歸漁,叢荻閑釣

宋人 漁父圖 軸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開闊無涯的江面,煙霧彌漫,寒氣逼人。蘆葦環繞汀渚,野雁幾隻點綴其間,另則淩空與遊于江上者相呼應,為冷寂的江面憑添生意。江畔漁夫坐草篷中,雙手交叉胸前,彎腰縮頸,不勝寒冷地望着水面,期待著有魚上網,神态十分生動。 本幅布局行筆簡潔,意境古雅甯靜,與台北故宮博物院院藏宋燕文貴“寒浦漁罾”同一構圖,以本幅之筆墨較勝一籌,惟仍屬元明之際所作。

宋人 捕魚圖 軸

處暑|故宮藏畫裡的開漁:秋浦歸漁,叢荻閑釣

宋人 捕魚圖 軸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處暑|故宮藏畫裡的開漁:秋浦歸漁,叢荻閑釣

宋人 捕魚圖 軸(局部)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處暑|故宮藏畫裡的開漁:秋浦歸漁,叢荻閑釣

宋人 捕魚圖 軸(局部)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元 吳鎮 漁父圖 軸

處暑|故宮藏畫裡的開漁:秋浦歸漁,叢荻閑釣

元 吳鎮 漁父圖 軸 故宮博物院藏

在中國古代,漁、樵、耕、讀,常常被文人士大夫視為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并常被用作文藝作品的主題,以表達作者避世遁隐的願望,其中尤以“漁隐”的素材最為普遍。時至元代,漢族文人仕進無門,社會地位驟降,江南士人遭遇尤甚。于是,“漁隐”就更頻繁地出現在繪畫作品中,其中以吳鎮的《漁父圖》最為典型。

吳鎮,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浙江嘉興魏塘鎮人。與黃公望、倪瓒、王蒙并稱為元四大家。吳鎮善作“漁隐”題材的山水畫,傳世《漁父圖》即有多幅,此圖是其中較有代表性的一幅。

處暑|故宮藏畫裡的開漁:秋浦歸漁,叢荻閑釣

元 吳鎮 漁父圖 軸(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描繪江南水鄉景色,平崗叢樹,一漁父駕小舟逍遙于湖彎水色之間。全圖墨色蒼潤,山石、樹木、枝葉都注意到了墨色濃淡的交替運用,借以表現層次關系并突出主要物象。筆法多變,皴擦點染,均可看出作者高超的控筆能力。湖山間幽僻清寂的意境躍然紙上,給人以遠離塵俗之感。吳鎮的《漁父圖》大都以秀勁潇灑的草書《漁父群》相配,詩、書、畫相得益彰。即如此圖中所書:“目斷煙波青有無,霜凋楓葉錦模糊。千尺浪,四鰓鲈,詩筒相對酒葫蘆。”詩為畫圖點睛,真切地表達出 “一葉随風萬裡身”的隐逸情思。

元 吳鎮 漁父圖 軸

處暑|故宮藏畫裡的開漁:秋浦歸漁,叢荻閑釣

元 吳鎮 漁父圖 軸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取景江南水澤風光,近景畫江畔土崗,兩株大樹臨風而立,樹下置一茅亭,有蜿蜒小徑可穿越而過,直抵江邊。遼闊的江面,波水清澈:近岸蘆葦處,一葉扁舟沉靜地漂浮其間;舟上二人,前者文士打扮,遠眺江面,後為童仆,靜坐撐篙。對岸遠巒幾重,煙樹迷濛,房舍數間隐于林間,是一幅風情閑逸、寂靜清幽的山水佳構。山石線條勾寫柔潤,皴法出自五代巨然披麻一路,整幅畫面罩一層淡色水墨,充分掌握了大氣與光的表現。

處暑|故宮藏畫裡的開漁:秋浦歸漁,叢荻閑釣

元 吳鎮 漁父圖 軸(局部)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處暑|故宮藏畫裡的開漁:秋浦歸漁,叢荻閑釣

元 吳鎮 漁父圖 軸(局部)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從畫上自題詩看來,所繪乃月夜江湖之景。吳鎮精通命理,崇尚道家精神,一生未仕。此圖及詩可謂是他樂情山水,笑傲江湖的生活寫照,河岸中托身漁父的高士,或是其煙波釣徒的自況與隐逸情思的寄托。

元 吳鎮 洞庭漁隐 軸

處暑|故宮藏畫裡的開漁:秋浦歸漁,叢荻閑釣

元 吳鎮 洞庭漁隐 軸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是吳鎮六十二歲的作品,采用“一河兩岸”式的構圖,近景畫雙松挺立,枯樹橫斜,隔岸則是迤逦的山坡,與水邊蕩槳的漁舟,十分忠實地呈現出江南水鄉澤國的景象。雖然布局簡略,但添加邊角的簽名,以及上方的題詞之後,别具一番甯靜典雅的情調。

處暑|故宮藏畫裡的開漁:秋浦歸漁,叢荻閑釣

元 吳鎮 洞庭漁隐 軸(局部)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處暑|故宮藏畫裡的開漁:秋浦歸漁,叢荻閑釣

元 吳鎮 洞庭漁隐 軸(局部)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吳鎮草書自題:洞庭湖上晚風生,風攬湖心一葉橫。蘭棹穩,草花新,隻釣鲈魚不釣名。至正元年(1341年)秋九月梅花道人戲墨。

元 唐棣 霜浦歸漁圖 軸

處暑|故宮藏畫裡的開漁:秋浦歸漁,叢荻閑釣

元 唐棣 霜浦歸漁圖 軸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唐棣(約1287?—1355年),字子華,晚号遁齋。吳興人。幼聰穎,年方弱冠,詩畫均為鄉人推重。初畫山水學趙孟頫,得其華潤森郁之趣。繼窺郭熙,晚縱筆入韋偃,而其中對郭熙用力最深。

處暑|故宮藏畫裡的開漁:秋浦歸漁,叢荻閑釣

元 唐棣 霜浦歸漁圖 軸(局部)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畫松樹二株,挺峙幾達于頂端,枯樹三株左右偃仰橫斜,秋樹四株穿錯雜于其中。漁夫三人,背着網罟負荷漁具,邊走邊談笑。中段為岚霧橫隔,虛淡杳遠。石頭用雲頭皴,坡則略帶披麻,幹筆為多,運筆雖微用側勢,然大皆出以中鋒,輪廓線條均勻,故覺圓厚。巨石下緣近水處不施勾皴,形成上豐下銳,并狀水氣空濛,此乃法郭熙“早春圖”。背景用淡層層托染,墨色豐郁,使主景更顯突出。

元人 漁莊秋色 軸

處暑|故宮藏畫裡的開漁:秋浦歸漁,叢荻閑釣

元人 漁莊秋色 軸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處暑|故宮藏畫裡的開漁:秋浦歸漁,叢荻閑釣

元人 漁莊秋色 軸(局部)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柳岸秋風,兩舟并進。一人垂釣,一人觀書,舷邊系一魚簏。觀者釣者皆閑适之甚,其意若不在漁。岸上村坊,懸簾賣酒,其後丘陵起伏,煙樹迷濛。一山巍然高聳,雄踞上方。全幅用筆細謹,構景時有拙趣。

明 宣宗 煙波捕魚 軸

處暑|故宮藏畫裡的開漁:秋浦歸漁,叢荻閑釣

明宣宗 煙波捕魚 軸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處暑|故宮藏畫裡的開漁:秋浦歸漁,叢荻閑釣

明 宣宗 煙波捕魚 軸(局部)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宣宗朱瞻基,号長春真人,明成祖朱棣之孫,明仁宗朱高熾長子,明朝第五位皇帝、書畫家,年号“宣德”。

朱瞻基生于北平燕王府 。幼年聰穎,深得祖父朱棣喜愛。永樂九年(1411年),冊立為皇太孫,多次跟随明成祖朱棣征讨蒙古。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漢王朱高煦叛亂。在政治上,重視整頓吏治和财政,提升内閣地位,任用“三楊”、蹇義、夏原吉等。清革前弊,整頓統治機構,實行精簡和裁冗措施,以振朝風;教導宦官讀書參政。經濟上,實行休養生息,緩和社會沖突的措施。對外關系上,進行第七次鄭和下西洋;停止用兵交趾,節省了大批人力财力,也利于交阯與中國各族人民的交往。于宣德三年(1428年)出塞,并修建永甯、隆慶諸城。明宣宗的一系列措施使得社會經濟空前的發展,與其父明仁宗統治時期合稱“仁宣之治”。

明宣宗在書畫方面極有造詣,翰墨圖書,極為精緻。“點墨寫生,遂與宣和(宋徽宗)争勝”,書法能于圓熟之外見遒勁。工于繪事,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草蟲均佳,曾钤“廣運之寶“、”武英殿寶”及“雍熙世人”等印章。

明 周臣 漁樂圖卷

處暑|故宮藏畫裡的開漁:秋浦歸漁,叢荻閑釣

元 周臣 漁樂圖卷(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周臣(生卒年不詳),字舜卿,号東村,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畫山水師陳暹(1405-1496年),摹古于宋人李成、郭熙、馬遠、夏圭,用筆純熟,所謂“行家”意勝耳。何良俊以為,與戴進(1388-1462年)并驅,則互有所長,亦是院體中一高手。兼勞工物,古貌奇姿,綿細蕭散,各極意能。

處暑|故宮藏畫裡的開漁:秋浦歸漁,叢荻閑釣

明 周臣 漁樂圖卷(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圖繪江南水鄉漁人作業生活的場景。作者細膩地捕捉漁人們各種動作,扣魚、撒網、垂釣、撈蝦、織網等,以及他們天真自然的神态,表現他們淳樸的性情和一種于生計中尋找樂趣的生活态度,刻畫入微,生動明快。同時,傳達出文人心目中漁隐的回歸思想。繪畫技法上,人物以勾寫塑其形廓,薄色淡染,衣紋施镢頭描,水畫波線顯其動态,坡石以濕墨皴染,筆法純熟率逸,出自宋人寫實的繪畫風格。

明 吳偉 漁樂圖 軸

處暑|故宮藏畫裡的開漁:秋浦歸漁,叢荻閑釣

明 吳偉 漁樂圖 軸 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又名《溪山漁艇圖》,漁樂圖是吳偉經常描繪的題材,他浪迹江湖為職業畫家時,“獨樂與山人野夫厚”,熟悉下層人民,所繪漁樂、栖憩、耕讀等内容,亦多取自現實生活,形象質樸,環境真實,境界自然,極少文人穩逸畫中的理想化色彩,此圖即為一例。

處暑|故宮藏畫裡的開漁:秋浦歸漁,叢荻閑釣

明 吳偉 漁樂圖 軸(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圖繪湖山相接漁艇栖泊的港灣,布景簡略,近處幾塊嶙峋山石,數株偃蹇老樹,三五泊岸漁船;中景一片亘綿山巒和一角延伸沙碛;遠處是溟濛的峰嶺。但布局豐富多變,S形的構圖,使近、中、遠三景顯得曲折起伏又虛實相生,諸景既互相系連,又不顯迫塞,富有層次感和深遠感。整體境界開闊,氣勢雄偉,生動地傳達出江南漁港之美。

處暑|故宮藏畫裡的開漁:秋浦歸漁,叢荻閑釣

明 吳偉 漁樂圖 軸(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作品展現的漁樂生活真實可信,無論栖息者、垂釣者、閑話者,都是衣着樸素、形象淳厚的山村漁夫,而非飄灑閑逸的文人高士。漁港環境也是喧鬧的勞作或栖息場所,而非隐士向往的幽居怡情勝地。畫面散發出較濃郁的世俗氣息,反映了吳偉鮮明的藝術特色。

此圖畫法也不拘一格。勁健的用筆,淋漓的水墨,源于南宋馬遠、夏圭;斷續短促的山石勾皴則近似戴進;形同“披麻”的皴法和濃淡有序的墨色又受元人影響;而迅疾的用筆和雄闊的氣勢則顯現自身本色。與他創作的其它漁樂圖相比較,此圖更多集大成特色,故當繪于技藝精熟的晚年。

明 吳偉 松溪漁炊圖 軸

處暑|故宮藏畫裡的開漁:秋浦歸漁,叢荻閑釣

明 吳偉 松溪漁炊圖 軸 故宮博物院藏

圖繪遠山如屏,水煙渺茫,近景山崖峭壁,老松虬曲,溪岸泊船,一翁低頭吹管助燃爐火,具有濃郁的世俗生活氣息。

處暑|故宮藏畫裡的開漁:秋浦歸漁,叢荻閑釣

明 吳偉 松溪漁炊圖 軸(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畫法主要從南宋馬遠、夏圭而來,取一角之景,大斧劈皴山石,大片水墨渲染水面,人物衣紋方勁簡練,筆鋒迅疾外露。而筆墨和線條獨具的粗勁力度、縱放氣息,整幅畫作表現的野逸之趣、透露出的反雅諧俗之氣,則是吳偉的自家特點。

明 倪端 捕魚圖 軸

處暑|故宮藏畫裡的開漁:秋浦歸漁,叢荻閑釣

明 倪端 捕魚圖 軸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倪端,于明宣宗時,值仁智殿。嘉興人,字文初,工寫真,兼善山水。本幅繪溪濱衰葦疏落,漁人蓑笠攀罾,覺秋浦凝霜,有逼人寒氣。

處暑|故宮藏畫裡的開漁:秋浦歸漁,叢荻閑釣

明 倪端 捕魚圖 軸(局部)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院派畫大抵皆從南宋院畫出,惟用筆鼓努為力,用墨特多濕筆,變化層次不多,遂有毫厘千裡之别,蓋亦一時風氣使然。

明 葉廣 叢荻閑漁圖 軸

處暑|故宮藏畫裡的開漁:秋浦歸漁,叢荻閑釣

明 葉廣 叢荻閑漁圖 軸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葉廣,明代畫家,字元博,号海漁,巢縣人。葉廣是米(芾)派畫家,米體山水及大小畫,勁骨遠神,時流莫及。

清 樊圻 柳村漁樂圖卷

處暑|故宮藏畫裡的開漁:秋浦歸漁,叢荻閑釣

清 樊圻 柳村漁樂圖卷(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圖繪“楊柳青青江水準,聞郎江上唱歌聲”的漁家樂場景。王士禛《池北偶談》記:“柳村在恒山之間,梁冶湄使君讀書其中,屬金陵樊圻畫《柳村漁樂圖》。”由此可知,柳村确有其地,在今河北省境内。此圖是樊圻應朋友梁冶湄(即梁允植,字承笃,河北正定人,官至延平知府)之邀所繪,以解其宦遊的思鄉之情。樊圻作為江南地區的畫家,充分發揮想像力,把北方水鄉表現得如同江南漁莊一般,含煙帶霧,充滿了浪漫詩意,将生活詩意化。此幅構圖簡潔,主題突出,用筆工整嚴謹,皴法細密,設色清雅,是樊圻的代表之作。

款署 “己酉蒲月鐘陵樊圻畫”,钤“圻”朱文印、“會公”白文印。“己酉”為康熙八年(1669年),作者時年54歲。

近現代 傅抱石 漁歸圖軸

處暑|故宮藏畫裡的開漁:秋浦歸漁,叢荻閑釣

近現代 傅抱石 漁歸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自題:“己醜三月,寫于洪都。新喻傅抱石。”钤“傅”朱文圓印、“抱石私印”白文方印、“抱石得心之作”朱文長方印、“往往醉後”朱文方印。己醜為1949年。

此圖風格清新,取雅淡風韻。群峰起伏,松柏澤被,山間隐約得見寺廟的紅牆,仿佛可聽到悠揚的鐘聲飄蕩在幽谷之間。盡管“抱石皴”尚未達到畫家晚期信筆所至、皆成神妙的境地,但已揮灑自如,收放得法,形成粗放中蘊含精微的藝術效果,獨具面目。畫面一角,漁夫肩扛扁擔行色匆匆,全然不顧青山綠嶼、無盡的山色。人物不大,卻也勾寫精到,須發眉眼一絲不苟,歸家的急迫心情躍然紙上。 此圖為傅抱石夫人羅時慧捐獻。

近現代 傅抱石 柳溪漁艇圖 軸

處暑|故宮藏畫裡的開漁:秋浦歸漁,叢荻閑釣

近現代 傅抱石 柳溪漁艇圖 軸(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自題:“抱石寫。”钤“抱石私印”白文方印、“往往醉後”朱文長方印。

圖寫煙波浩淼之間,一葉漁舟由蘆葦蕩中緩緩撐出,近處柳條随風搖曳,意境靜谧安甯。縱目所及,水天相接,清風拂面,仿佛有濃濃的春意。盡管筆墨不多,然而如詩如歌的田園小景躍然紙上。自古以來,鄉間的生活常常成為畫家描摹的對象,借以表現對平靜生活的向往。此類題材經常能夠在傅抱石的畫中見到,應是他内心世界的外在表達。

此圖為傅抱石夫人羅時慧捐獻。

(本文據故宮博物院和台北故宮博物院相關資料整理。)

責任編輯:顧維華

校對:張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