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路邊的野鳥不要撿!一家人因收養來路不明鳥患鹦鹉熱,如何預防→

路遇小鳥,可以自己救助并養護嗎?

近日,陝西西安一家五口人出現了高熱、寒顫、頭疼、咳嗽及肺部的病變,正常抗生素治療一直沒有緩解,經CT檢查其雙肺有陰影,胸腔積液,在西安市人民醫院醫生超聲介入後查出感染鹦鹉熱,應用特效藥後康複。

路邊的野鳥不要撿!一家人因收養來路不明鳥患鹦鹉熱,如何預防→

■視訊截圖

據醫生介紹,得病的原因是養了一隻來源不明的鹦鹉,孩子們都很喜歡。不過,鹦鹉到家一周到十天左右死亡,家人也陸續得病。

路邊的野鳥不要撿!一家人因收養來路不明鳥患鹦鹉熱,如何預防→

■視訊截圖

什麼是鹦鹉熱?不是隻有接觸鹦鹉才會得!

患者在感染鹦鹉熱衣原體後患上的鹦鹉熱衣原體肺炎(Chlamydia psittacosis pneumonia),簡稱為鹦鹉熱。

不過,鹦鹉熱不是隻有鹦鹉才會傳染的疾病。它又被稱為鳥病、鳥疫或是飼鳥病,目前已發現26個科140多種鳥類可感染本病,鹦鹉類是其中最易感的。

路邊的野鳥不要撿!一家人因收養來路不明鳥患鹦鹉熱,如何預防→

患病後會有什麼表現?這幾年,有的患者以為自己得了新冠,其實是鹦鹉熱。确實,兩者的症狀比較相似,北京協和醫院兒科主任醫師鮑秀蘭解釋稱,鹦鹉熱患者感染後呈急性發病,高熱為主,體溫大多高于38.5℃。伴畏寒、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咳嗽咳痰、呼吸困難、嗜睡以及肺部浸潤性病變等。嚴重者可出現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等多器官功能衰竭症狀。

路邊的野鳥不要撿!一家人因收養來路不明鳥患鹦鹉熱,如何預防→

■症狀 圖檔:騰訊醫典

值得注意的是,鹦鹉熱曾在全球20多個國家暴發流行,尤其是歐洲和美國。近幾年,大陸北京、江蘇、浙江、安徽、廣東等地都有相關的報道。

就在今年,廣東珠海一市民因患鹦鹉熱險些喪命,可能原因是購買了非正規檢疫的雞鴨;深圳有人在花卉市場買了一對鹦鹉,不料鹦鹉不久後便不吃不喝、拉肚子并死亡,全家人也陸續出現發熱、咳嗽、乏力症狀,一家人被收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的隔離病房治療;江蘇南京有兩位老人先後在南京市第一醫院被确診為鹦鹉熱,一位在家裡養了十隻鹦鹉,一位常常拜訪養了很多鴿子和“八哥”的鄰居。

路邊的野鳥不要撿!一家人因收養來路不明鳥患鹦鹉熱,如何預防→

更早的時候,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的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連續收治了三例鹦鹉熱患者。浙江麗水報告7例鹦鹉熱病例,其中1例救治無效死亡,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路邊的野鳥不要撿!一家人因收養來路不明鳥患鹦鹉熱,如何預防→

如何預防鹦鹉熱?科學救助和衛生養鳥缺一不可

雖然鹦鹉熱不是“不治之症”,但是症狀可能很嚴重,最好的做法是防患于未然。

鹦鹉熱的病原體是鹦鹉熱衣原體(Cps),具有獨特二相繁殖周期的專性真核細胞内寄生細菌,傳染性不是很強,而且具有特效殺病原體藥物;傳染源是家禽、寵物鳥等鳥類;傳播途徑是入被鳥類污染的空氣而經呼吸道感染或通過損傷的皮膚黏膜感染,同時可能存在人傳人可能。

路邊的野鳥不要撿!一家人因收養來路不明鳥患鹦鹉熱,如何預防→

■傳播途徑

是以預防鹦鹉熱,第一條原則是不要撿路邊的野鳥,不要養來路不明的動物,通過正規管道購買寵物鳥。科普部落客“鳥窩裡的貓妖”在微網誌中表示,救助要謹慎,如果有必要,需要做好隔離,做好防護,盡快送到專業救助機構。

■截圖

更何況,很多時候路邊的小鳥并不需要我們的幫助。南京紅山動物園的園長沈志軍曾在直播中告訴大家:“路邊的野鳥不要撿”,這是因為很多小鳥不小心掉出了巢穴,爸爸媽媽會過來找它們。如果人類在此之前把它們送到了救助中心,小鳥一家人就永遠地分離了。

路邊的野鳥不要撿!一家人因收養來路不明鳥患鹦鹉熱,如何預防→

■截圖

第二條是養鳥時應注意保持衛生。北京協和醫院兒科主任醫師鮑秀蘭提醒大家,将鳥籠應懸挂于室外通風處,接觸後及時洗手;清理糞便時最好能戴上口罩和手套;增強自身體質,提高免疫力。

最後,如果小鳥出現了倦怠、乏力、發熱等症狀,應注意自身防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