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綦江:太公攆太婆,雞公攆飛鵝,二龍搶寶石佛崗,氈帽落在獨石沱

“太公攆太婆,雞公攆飛鵝,二龍搶寶石佛崗,氈帽落在獨石沱。”這是綦江百姓傳唱的一首民謠,涵蓋了幾塊大石頭景點及其傳說。

一、太公攆太婆

“太公攆太婆”指的是文龍街道太公村有兩塊大石頭,一塊叫太公石,一塊叫太婆石。

綦江:太公攆太婆,雞公攆飛鵝,二龍搶寶石佛崗,氈帽落在獨石沱

綦江文龍街道太公石

綦江:太公攆太婆,雞公攆飛鵝,二龍搶寶石佛崗,氈帽落在獨石沱

綦江文龍街道太婆石

兩塊石頭相距很近,仿佛老太公和老太婆相依相偎,互相守望。太公石比太婆石大,高10餘米,上面可以擺三四張大方桌吃飯。如此一塊巨大的孤石高高矗立,煞是壯觀。太公山是以石而得名。

由于太公山(萬興山)上的香爐石酷似老人頭像,也有人說這是太公石。

綦江:太公攆太婆,雞公攆飛鵝,二龍搶寶石佛崗,氈帽落在獨石沱

綦江萬興山香爐石

香爐石位于萬興山的山脊上,跨綦江和江津地界而立,正面是江津麒麟村,背後是綦江金钗村,是兩地老百姓敬重的“地方神”。

二、雞公攆飛鵝

綦江古劍山寺,是巴蜀地區著名的佛教聖地。始建于公元960年即前宋時期,是由東嶽廟擴建而成。相傳明朝萬曆年間挖廟基時,挖掘出一把古劍和一面古鏡,是以此山被叫做古劍山,因其形狀像一隻公雞,又被稱作雞公嘴。

綦江:太公攆太婆,雞公攆飛鵝,二龍搶寶石佛崗,氈帽落在獨石沱

古劍山雞公嘴

特别是古劍山淨音寺光明殿前一巨大的岩石淩空突起,神似雄雞的頭,岩上的光明殿,猶如雄雞高大的雞冠。雞頭上有尖尖嘴,有圓圓眼,好似公雞翅立,是以得名。

據專家考證,大約在1000年前的北宋時期,一場規模不大的地震造就了飛鵝石地質遺址,形成3塊石頭支撐上百噸巨石的奇異景觀,令人歎為觀止。此前曾有專家勘測稱,這一現象跟巨石的受力面、方位有關。

綦江:太公攆太婆,雞公攆飛鵝,二龍搶寶石佛崗,氈帽落在獨石沱

飛鵝石

“靈鵝天外遠飛來,不戀瓊閣落土台;呼應雞公歌盛世,和諧仙樂樂開懷。”這是詩人袁洪章為飛鵝石題寫的。

三、二龍搶寶石佛崗

綦江:太公攆太婆,雞公攆飛鵝,二龍搶寶石佛崗,氈帽落在獨石沱

綦江文龍街道雙龍路

傳說白龍與青龍為搶一個龍珠,大戰七天七夜,攪得天昏地暗,老百姓吓的不敢出門,隻看到電閃雷鳴,山洪暴發,恰似一個大火球滾到潘家河邊,煙消雲散,溪水消退。至今文龍街道留下有青龍街和白龍街,雙龍路、龍角路、龍角橋等。石佛崗這就是傳說中的白龍與青龍的搶寶之地。

四、氈帽落在獨石沱

傳說清朝中葉,有一個秀才從貴州進京趕考,那個遙遠的年代不像現在這樣,水陸空齊全,船車機任選,日行千裡,朝呼晚至。那時隻有水、旱兩路,水路是最便捷最便宜的交通方式。秀才曆盡千辛萬苦來到綦江,夜宿半邊街望江亭客棧,準備乘船沿江而下直達重慶。誰知秀才半夜酒醒,見窗外兩岸青山連綿起伏,高興地起身披衣漫步江邊。清風徐徐,明月高挂,碧波如鏡,一蹲巨石兀立江中,猶如巍巍巨人昂嘯長空,好一幅壯美的萬裡河山。秀才豪情萬丈,詩興大發,高聲吟唱:“亂石江中一秤砣............”

“亂石江中一秤砣......亂石--江中--一秤砣......”,秀才嘴裡反複念叨“秤砣”、“秤砣”,一時思緒短路,氣急攻心,不由得一口鮮血順着嘴角緩緩流出,昏倒在地。沒多時日,就在客棧命歸黃泉,幸有幾個好心人安葬在獨石沱江邊。

綦江:太公攆太婆,雞公攆飛鵝,二龍搶寶石佛崗,氈帽落在獨石沱

綦江獨石沱

說也奇怪,自從秀才死後,半夜經過獨石沱的大小商船,常常浪高水急,陰風四起,不是觸礁沉沒,就是止步不前。更有膽子小的船夫,茫茫深夜,蕩舟江上,仿佛聽到秀才幽幽的聲音從水是繼繼傳出:亂石江邊一秤砣?秤砣?秤砣?從此,人們畏懼秀才不散陰魂,獨石沱周邊船不敢行,人不敢過,商貿水運日漸蕭條。

光陰如白駒過隙,一晃數十年過去。帥氣“娃娃縣令”鄧小夥來到綦江上任,經過翻閱陳年積案,才曉得地處川黔要沖的綦江,交通閉塞,十年九澇,小夥縣令斷然決心,要安撫移民,整治河道,修築堤壩,解決水運交通和農業灌溉需要。哪個曉得方案還沒有張榜公示,當即遭到城中大戶全力抵制:一個乳臭娃娃,哪敢亂來?獨石沱的鬼秀才哪個能惹?不要壞了山河風水!

鄧小夥見勢不對,沒有撤退,而是沉下心來,天天微服私訪,實際上就是今天的下基層體民情結窮親,今天到張三家明天到李四家,吃百家飯說百家話體百家情,單單是獨石沱,就差不多轉了将近半個月,吃飯喝酒抽煙話家長,把每家每戶都走得很熟悉,聊得很熱乎,談得很透徹。最重要的是鄧小夥與獨石砣的船老大成了哥們兒,曉得了當年秀才的故事,曉得了獨石沱沉船要麼是水位太淺,要麼是船裝載過重,并不是死去的秀才在冥冥中為難衆裡鄉親。

鄧小夥回到縣衙,眉頭一皺,計上心頭,一連數天閉門不出。轉眼到了十五月圓,小夥縣令廣發貼子,在半邊街山頂觀景台擺下數十桌宴席,邀請城中大戶,把酒言歡,共賞明月。賓主雙方坐定,鄧小夥絕口不提修堤築壩,隻談喝酒吃菜,共叙鄉親。等到酒過三巡,鄧小夥起身站立,目視前方,指着江水環抱巨石,高聲歎道:本縣令初來咋到,請問何物盤踞江中?旁邊城中大戶正色道:縣令有所不知,那是江中有名的獨石沱!随後,把秀才賦詩不成氣絕身亡的事情,一一告知鄧小夥。誰知小夥縣令傲然起身,面對風清月明星河燦爛,豪情滿懷意氣風發,大聲吟唱:

“亂石江邊一秤砣,将河作秤又如何?暫将日月做鈎挂,稱你山河有幾多。”

也有傳說,隻要綦河漲水,有浮柴落在獨石沱上,就會有秀才趕考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