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市值蒸發5000億!金龍魚深陷“增收不增利”旋渦

作者:經理人雜志
市值蒸發5000億!金龍魚深陷“增收不增利”旋渦
市值蒸發5000億!金龍魚深陷“增收不增利”旋渦

金龍魚,如何應對原材料價格猛增?

來源 | 經理人傳媒旗下《經理人》雜志

全媒體記者/孫晨

市值蒸發5000億!金龍魚深陷“增收不增利”旋渦

來源/pexels

在原材料價格持續走高的經濟環境下,盡管金龍魚上半年多次上調産品價格,轉嫁成本壓力,同時,減少“費用”支出,但仍無法擺脫“增收不增利”旋渦。

在二級市場上,金龍魚的表現更是難言樂觀,股價一路下跌,市值較最高點縮水超過5000億元,但似乎仍然沒看到“終點”。

市值蒸發5000億!金龍魚深陷“增收不增利”旋渦

多次調價,轉嫁壓力

今年上半年,金龍魚實作營業收入1194.83億元,同比增長15.74%,然而,其歸母淨利潤、扣非歸母淨利潤則同比大幅驟降,分别為19.76億元、24.24億元,同比分别下降33.47%、38.05%。

分季度來看,金龍魚在2021年第二季度至2022年第一季度期間,均屬于增收不增利狀态,今年第二季度,雖然其歸母淨利潤實作近33%增幅,但扣非歸母淨利潤則依舊下滑近20%,主營業務盈利能力有待加強。

增收不增利,對于絕大部分企業而言都不是好消息,之于金龍魚而言,扣非歸母淨利潤連續四個季度同比下滑的背後,公司采取了哪些措施?又為何依舊沒能改變增收不增利的現狀呢?哪些因素讓金龍魚陷入該困境?又是否有“脫身”之計?

金龍魚的主營業務是廚房食品、飼料原料及油脂科技産品的研發、生産與銷售。廚房食品包括食用油、大米、面粉及挂面、調味品、食品原輔料等,飼料原料包括豆粕、麸皮、米糠粕等,油脂科技産品包括油脂基礎化學品、油脂衍生化學品、營養品、日化用品等。

廚房食品是金龍魚的核心品類,中報的營業收入高達761.36億元,占主營業務比例近64%,而飼料原料及油脂科技營業收入達424.69億元,占比近36%。

今年上半年,雖然金龍魚的營業收入增速較快,但同期營業成本增速更猛,為1104.91億元,同比增長20.04%,直接結果就是銷售增額長了,但毛利、毛利率則出現了同比下滑的情況,毛利為89.92億元,同比減少21.96億元,毛利率為7.53%,同比下滑3.31個百分點。

金龍魚産品原材料的成本占主營業務成本的比重較高,以中報為例,成本占營業收入的比例逾92%,這也意味着原材料價格的波動會對其盈利能力造成重大影響,而其采購的主要原材料大豆、水稻、小麥、食用油脂等産品價格增長迅猛。

2021年,金龍魚采購的大豆及加工品、油籽及加工品、棕榈及月桂酸油分别為4734元/噸、8242元/噸、5611元/噸,同比分别大幅增長50.52%、17.34%、35.63%。

今年上半年,上述原材料的價格進一步增長,分别為5369元/噸、8158元/噸、8118元/噸,同比分别增長18.05%、5.57%、52.68%。此外,金龍魚采購的小麥及加工品價格同樣飛漲,為2790元/噸,同比增長18.22%。

金龍魚在中報中表示,2022年上半年,受南美幹旱天氣影響大豆産量預期以及俄烏沖突等因素影響,公司主要原材料大豆、大豆油及棕榈油等價格出現前所未有的快速大幅上漲,盡管6月中下旬價格有所下跌,但相比去年同期,産品成本仍大幅上升。

面對原材料價格的不斷上漲,金龍魚采取的措施是“移花接木”,提升産品價格,讓消費者承擔。在此前2021年業績說明會上,金龍魚曾表示年内食用油産品已經調過兩次價格,面對國際食用油大漲的環境,近期還在考慮第三次漲價。

雖然作出上調産品價格的舉措,但結果卻并不盡人意,金龍魚坦言,上調部分産品的售價并未完全覆寫原材料成本的上漲,直接展現就是毛利率的明顯下降。

值得指出的是,金龍魚選擇調價,是否考慮過消費者會有什麼反應?又是否會讓部分消費者選擇遠離呢?畢竟消費者還有福臨門、魯花、道道全可以選擇。

對此,《經理人》雜志全媒體緻函金龍魚,但截至發稿,未獲得回複。

縮水逾5000億,機構撤退

事實上,面臨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金龍魚除了提高産品價格,降低成本壓力之外,同時為了有效規避原材料價格波動帶來的影響,還進行期貨套期保值操作。

不過,效果不盡人意。2021年,金龍魚投資損失為9.23億元,而今年上半年的投資損失為9.95億元,對于後者,金龍魚表示,主要是衍生金融工具已實作損益的變動。

具體來看,上述損失主要産生于金龍魚正常經營活動中用來管理其商品價格和外彙等風險的衍生工具,即期貨套期保值和外彙套期保值,金龍魚稱,因未完全滿足套期會計的要求而計入投資收益。

除了上述操作,金龍魚還從費用端入手,控制費用,以增加公司的利潤水準。

今年上半年,金龍魚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分别為30億元、15.84億元,同比分别下降7.97%、1.01%,其中銷售費用大幅降低主要是因為促銷費、廣告費大幅減少所緻,同比去年同期減少3.86億元。

不過,金龍魚的财務費用則猛增,為4.69億元,同比增加4.38億元,增長率1400.96%,公司稱主要是因為淨利息支出的增加,以及彙兌損失的增加。

進一步研究發現,金龍魚的利息支出、利息收入分别為12.54億元、9.97億元,同比分别增加3.35億元、1.29億元,增長率分别為36.4%、14.91%,而金龍魚提到的彙兌損失則高達1.94億元。

一增一減,這讓金龍魚要從減少“費用端”支出進而來增加利潤的想法泡湯了,也就有了上述“增收不增利”情形的延續,導緻的直接後果就是其在二級市場遭遇投資者用腳投票。

2020年10月,金龍魚登陸創業闆,此後三個月,股價一路飛漲至高點145.62元/股,市值逼近7900億元,但此後,金龍魚股價在經曆兩次暴跌之後,開始了長時間的下跌,低點至42.77元/股。

截至8月19日收盤,金龍魚股價為45.89元/股,較高點跌幅接近7成,總市值為2488億元,縮水超過5000億元。目前,金龍魚的動态市盈率為62.95倍,而綜合考慮金龍魚連續多個季度的增收不增利,此市盈率是否偏高?作為對比,深糧控股、京糧控股的動态市盈率分别為16.33倍、43.33倍。

與股價大幅下跌成正比的是,持有金龍魚股票的機構正在“大撤退”。據同花順資料,2021年中報,持有金龍魚股票的機構數量高達302家,而到了年末,持股機構數量為282家,而到了中報,機構數量驟降至27家。

近6個月内,華鑫證券多次對金龍魚持“買入”态度,研報評級為買入,而國盛證券、開源證券、興業證券則持“增持”态度,而群益證券(香港)持“中性”态度。

在原材料成本屢創新高,毛利降低,利潤承壓之下,金龍魚與“買入”、“增持”的評級是否比對,投資者需要自行斟酌,審慎投資。

市值蒸發5000億!金龍魚深陷“增收不增利”旋渦

如涉及版權請告知删除,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