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95年以色列總理拉賓遇害,克林頓:他的死導緻了萊溫斯基的出現

作者:全民曆史觀

1995年,以色列。

廣場之上,燈火通明,十萬人在此聚集,等待着一場盛會的開幕。伴随着震耳欲聾的歡呼聲,以色列總統拉賓上台,發表了慷慨激昂的和平演說。可下一秒,槍聲響起,拉賓遇刺倒地,舉世震驚。

三年後,時任美國總統的克林頓被爆出“拉鍊門”,他出軌白宮實習生萊溫斯基的醜聞引起了極大轟動。一時間,克林頓信譽暴跌,甚至成為了美國曆史上第二位遭到彈劾的總統。

1995年以色列總理拉賓遇害,克林頓:他的死導緻了萊溫斯基的出現

然而,多年後,克林頓卻在自己的回憶錄中說:正是拉賓的死,才導緻了萊溫斯基的出現。

克林頓為何這樣說?三人之間有什麼關聯?轟動世界的“拉鍊門”背後,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隐情?

這一切,還得先回到1998年。

一、驚天醜聞:“拉鍊門”後的克林頓

“拉鍊門”是一樁發生于上世紀末的美國政壇醜聞,時任總統的克林頓被指控與白宮前實習生莫妮卡·萊溫斯基有染,敗壞道德,背叛家庭。此醜聞一出,便引發了全美熱議。

鐵證之下,克林頓無從辯駁。1998年8月17日晚,在燈火通明的白宮中,克林頓滿臉沉重,向全國人民發表電視講話,公開道歉。

他承認自己與萊溫斯基有着不正當的錯誤關系,也表示這對他而言,是一個重大的判斷失誤與失敗。對此,他将負起全部的責任。

然而,道歉不過是開始,随後克林頓将要面臨着各方勢力狂風驟雨般的轟炸。

兩個月後,美國衆議院準許對克林頓的彈劾決定,他與萊溫斯基等人均受到了多次傳喚。許多美國群眾直白地表明了對克林頓的極大不滿。

他們認為,身為總統,克林頓所玷污的不僅僅是萊溫斯基的裙子,更是總統這一職位的神聖與尊嚴。

盡管彈劾最終未能通過,但克林頓還是經曆了長時間的調查與拉鋸,可謂是元氣大傷。

1995年以色列總理拉賓遇害,克林頓:他的死導緻了萊溫斯基的出現

最明顯的,便是他與妻子希拉裡之間的關系。

過去,克林頓與希拉裡修成正果的校園戀情曾一度被傳為佳話,同時也被衆多國民視為表率。彈劾開始後,希拉裡一改過去力挺丈夫的姿态,隻在女兒切爾西的陪伴下,與克林頓一起出席過幾場活動,随後便不再跟随着丈夫露面。

直到後來希拉裡在紐約競選國會參議員成功,兩人才再度出現于同一場所,共同慶祝。

不僅如此,克林頓在國民心中的形象與口碑,也是一落千丈。

1995年以色列總理拉賓遇害,克林頓:他的死導緻了萊溫斯基的出現

曾經,在大多數美國人眼裡,克林頓是個十足的勵志典型。他出身平民,卻憑借着自己的努力進入耶魯大學,還曾經在牛津大學的校園裡取得過優異的成績。

從無到有,從一到萬,克林頓是一個大器早成的政治領袖,也曾經是“美國夢”最好的代言人。

而這場鬧得沸沸揚揚的醜聞似乎揭露了他的某種“本性”,讓他一下從可靠的總統堕落成了背叛家庭,玩弄法律的花花公子。

縱然克林頓忏悔了再多次,也無法重新在群眾心中樹立起過去的形象。

1995年以色列總理拉賓遇害,克林頓:他的死導緻了萊溫斯基的出現

更要命的是,克林頓的這樁醜聞,幾乎傳遍全球,使得美國的國際形象受到了影響。

時至今日,美國總統克林頓的“拉鍊門”仍然是各國人民所津津樂道的一樁八卦,更不必說此事在當時的影響力。

萊溫斯基一夜成名,市面上出現了以她命名的雪茄與拎包,就連伊拉克的汽車銷售商也為了噱頭,将一款豐田陸地巡洋艦越野車改名為萊溫斯基。

萊溫斯基本人自然也沒有放過克林頓,備受折磨的她不僅成功減肥,還出任了福克斯脫口秀節目的主持人,甚至還口述了一本傳記,披露這場不倫戀情的種種細節。

萊溫斯基在書中将自己比為英國的戴安娜王妃,她認為,她們同樣被一個自稱深愛自己的男子所愚弄,承受了極大的心理壓力。

萊溫斯基還表達了自己對希拉裡的敬仰之情,聲稱正因如此,每次在白宮偷情時她都提心吊膽,因為不忍心傷害到希拉裡。

1995年以色列總理拉賓遇害,克林頓:他的死導緻了萊溫斯基的出現

如此種種讨論,無異于一次又一次将克林頓與家人推至風口浪尖,反複接受人們的批評與怒罵。

毫不誇張地說,“拉鍊門”改變了克林頓的人生,在接下來的任期内,他在國際舞台上再也沒有了過去的閃亮與精明,就連與各國政要交往時,都有些束手束腳。

多年後,當克林頓撰寫自傳,回憶到此事時,也是感慨萬千。但是,他卻出人意料地提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觀點。

克林頓說,正是1995年以色列總統拉賓遇刺身亡,才導緻了萊溫斯基的出現。

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幾人,究竟有着怎樣的關聯?

想要弄明白這個問題,就得從拉賓是誰說起。

1995年以色列總理拉賓遇害,克林頓:他的死導緻了萊溫斯基的出現

二、袒露心聲:拉賓之死與萊溫斯基

拉賓擁有一段傳奇的人生。他曾經是一個狂熱的猶太複國主義者,擔任過以色列的國防部長,在他的任期内,以色列版圖急劇擴張,迅速成為了中東最強大的國家。

但是,随着戰争的不斷發生,拉賓的思想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漸漸地,他成為了一名和平主義者,與過去的自己徹底劃清了界限。

1992年,72歲高齡的拉賓再度參與競選,憑借着超高的人氣與呼聲,他第二次當選為以色列的總理。

上台之後,拉賓雷厲風行,與周邊的巴勒斯坦及約旦簽訂了一系列保障條約,甯願用土地來換取和平,這對于整個中東世界而言無異于開天辟地的壯舉。

1995年以色列總理拉賓遇害,克林頓:他的死導緻了萊溫斯基的出現

拉賓深知,戰争無法帶來和平,隻會帶來冤冤相報何時了的永恒仇恨。是以,他緻力于化解民族與民族之間的沖突,希望能夠為中東長久地和平出一份力,讓這片土地上的持續多年的戰火停止。

正是由于拉賓的種種舉動,中東才迎來了和平的曙光。而拉賓本人,也曾被多次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然而,拉賓的此種舉動卻令以色列國内的許多極端右翼不滿。他們痛斥拉賓為猶太人的叛徒,認為他是“賣國賊”。是以,這群人多次策劃,預備謀殺拉賓。

1995年11月4日,拉賓來到特拉維夫國王廣場,他将要在這裡進行一次和平演說。

雖是晚上,可這裡卻燈火通明,興奮的人們将廣場堵得水洩不通。在衆人的期待與歡呼裡,拉賓邁着堅定的步伐上台,演講結束後,更是掌聲雷動,支援者衆多。廣場上的群衆們甚至自發彈唱起《和平之歌》,表達自己對和平深深的向往。

但讓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意外就在此刻發生了。

1995年以色列總理拉賓遇害,克林頓:他的死導緻了萊溫斯基的出現

突然,一聲槍響驚醒了沉浸在歡樂氛圍裡的衆人,隻見拉賓應聲倒在地上。僅僅一個小時後,拉賓就被宣布搶救無效死亡,終年75歲。

拉賓之死在以色列國内外都引發了極大的震動,各國政府與上司人紛紛發出唁電,懷念拉賓所作出的種種貢獻,克林頓也是其中一位。

至于拉賓的死,為何會導緻萊溫斯基的出現,克林頓曾在自傳中給出了明确的解答。

他說,他遭遇到了人生中的重大挫折,這讓他開始對輿論産生憎恨情緒,甚至想要報複性地與輿論作對。恰好此時,與萊溫斯基偷情,便是最好的辦法。

而他人生中所遭遇的那項重大挫折,便是拉賓的遇刺身亡。

——克林頓說,他将拉賓尊為父親。

1995年以色列總理拉賓遇害,克林頓:他的死導緻了萊溫斯基的出現

原來,克林頓的原生家庭并不幸福。他的生父在他出生前就因車禍喪生,而他的繼父則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酒鬼。

是以,成年後的克林頓始終在為自己尋找一個心目中的“父親”,所有的努力在他見到拉賓的那一刻終于成真。

拉賓對克林頓有着超乎尋常的影響。在克林頓眼中,拉賓被暗殺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在中東的出色表現,而拉賓之是以會有某些觀點,恰恰是因為受到了克林頓的囑托。

是以,悲痛之餘,克林頓始終對拉賓懷有一份深深的愧疚,他認為,或許是自己害死了拉賓。

在拉賓的葬禮上,身為美國總統的克林頓表現得極為失态,他甚至傷心到顧不得顔面,差點暈倒在地。

就連克林頓自己也完全承認,他對拉賓的感情早就不僅僅是國家層面的戰略安排,更重要的是,他摻雜了過多的私人情感。

1995年以色列總理拉賓遇害,克林頓:他的死導緻了萊溫斯基的出現

克林頓心中的拉賓是“男人中的男人”,是以他不僅是克林頓心靈上的父親,更是令他無比崇拜的戰士。

克林頓甚至說,拉賓用非凡的道德與勇氣,教會了他怎樣去做一個有正義感的政治家,而這所有的一切都讓拉賓成為了他心中最完美的父親。

克林頓的付出也從來不是單向的,就連拉賓身邊的官員也曾回憶,拉賓欣賞這位年輕的美國總統,他是一個情緒内向的人,可當他與克林頓在一起談論政治時,往往會感到放松。

在拉賓的身上,克林頓看見了一個最向往的形象。

他認為拉賓是維護國家安全的英雄,也是強硬的軍事領袖。拉賓的直來直去、不拘禮節與真誠坦白都得到了克林頓的極大認可。

他們二人在談論相關事務的時候,總是由拉賓占據主導,而克林頓對此沒有半分不滿,他往往拿着紙筆,在拉賓身邊靜靜傾聽,兩人還會适時停下,交換意見。

1995年以色列總理拉賓遇害,克林頓:他的死導緻了萊溫斯基的出現

對克林頓來說,拉賓是一個完全可以信任與依賴的人。

如此便不難了解,拉賓的猝然離世,對克林頓造成了多麼巨大的打擊。

倘若用克林頓自己的話來說,那便是,拉賓是他生活中的最後一位長者,而拉賓的離開,讓原本正脆弱不堪的克林頓内心産生了極大的空洞。正在這時,年輕美麗的萊溫斯基出現了,她熾熱的感情恰好填補了克林頓心中的空白。

但克林頓萬萬沒有想到,他這種亡羊補牢般的方法,為自己日後惹來了更多的麻煩。

拉賓或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但釀成這樁醜聞還有着方方面面的諸多原因。而隐藏在萊溫斯基背後的秘密,也由克林頓自己娓娓道來。

1995年以色列總理拉賓遇害,克林頓:他的死導緻了萊溫斯基的出現

三、另有隐情:克林頓的另一面

在克裡頓看來,萊溫斯基出現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自己缺乏安全感。而與萊溫斯基的暧昧,恰恰讓他找到了自我的價值,因而不斷迷失,直至鑄成大錯。

身為美國總統,克林頓說出這樣的話聽起來極其沒有說服力。但當我們了解到他成長的經曆後,或許也會誕生新的判斷。

在成為美國總統之前,克林頓有着極為悲慘的童年。

他出生于美國阿肯色州的小石城,繼父是遠近聞名的酒鬼,曾多次對他與弟弟實施家庭暴力。這種童年的巨大陰影始終留存在克林頓的性格中,就連他本人都毫不避諱的承認,他常常會因為某些心理障礙,而做出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舉動。

1995年以色列總理拉賓遇害,克林頓:他的死導緻了萊溫斯基的出現

衆所周知,克裡頓與希拉裡結識于校園之中,一路見證了彼此的成長,從學生到總統,可謂是共同經曆了人生的風風雨雨。

那麼,如此情比金堅的夫妻,克林頓又為何會出軌呢?

實際上,克林頓與希拉裡的婚姻生活要比人們想象中的複雜許多。

克林頓曾評價自己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他所呈現在公衆面前的良好作風實際上都隻是一種表象。

他的出軌行為也并非頭一次,早在與希拉裡交往時,他就曾腳踏幾條船。

有意思的是,這些細節全部都是由克林頓本人披露的,他似乎一邊對自己這樣的行為接受良好,一邊也有着深深的不屑與唾棄。

他說自己的确是個不折不扣的花花公子,而遇見萊溫斯基之後,不過是再一次發揮了這種特質。克林頓甚至斷言:“舊的習慣是很難改變的,總統也不能例外。”

1995年以色列總理拉賓遇害,克林頓:他的死導緻了萊溫斯基的出現

另外,除了拉賓在1995年遭遇刺殺外,在1994年至1996年間,克裡頓還失去了人生中另外兩個無比重要的人。

1994年,克林頓的母親去世,在那之後,媒體對此大加渲染與炒作,令克林頓身心疲憊,大受打擊。

第二年,拉賓因意外去世,無異于雪上加霜。可噩運似乎纏繞住了他,1996年,克林頓的摯友布朗又因一場飛機事故而不幸喪生。

接二連三的打擊令克林頓一蹶不振,精神在崩潰的邊緣徘徊,急需尋找到一個切實可靠的慰藉。

除此之外,克林頓政治生涯上的壓力也是促成他出軌的重要原因。

當年,克林頓在民主黨的圍攻之下,被迫解除了一批共和黨人的職位。為了確定自己在政治上的優勢,展現自己國人的政治才能,克林頓一意孤行,枉顧國會的反對,組建了一個年輕的内閣。

盡管這一決定在當時獲得了美國人民的支援,但事後克林頓意識到,危機也就此潛伏了下來,他開始為日後能否坐穩總統寶座而焦慮不安。

1995年以色列總理拉賓遇害,克林頓:他的死導緻了萊溫斯基的出現

在這樣的重重壓力下,克林頓踏上了一條錯誤的道路。而對于萊溫斯基,克林頓自己也有過精确的評價,他說,萊溫斯基實際上是某種意義上的犧牲品,也是那三個死去的人的替代品。他心中真正在乎的,或許始終是自己。

但時過境遷,我們也應當用更加客觀公正的态度來看待這樁轟動世界的醜聞。

一方面,萊溫斯基的出現或許正如克林頓所言,既是偶然中的必然,又在必然内蘊含着偶然。但另一方面,這畢竟是當事人的一家之言,或許背後的原因還要比我們所想象的複雜更多。事實究竟如何,也許隻能留待由後人評說。

參考資料:

1、《我的生活:克林頓回憶錄》

2、谷山石,于春苓主編. 中外名人忏悔錄[M]. 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 2001.01.

3、王春永主編;宋曉東,王衛賓編著. 你可能不知道的美國 插圖本[M]. 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 2008.01.

4、中國新聞社編. 中國新聞社六十年佳作 1952-2012 2 通訊篇[M]. 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2012.08.

5、北文編著. 美國,男人的天堂[M]. 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2006.10.

6、淡霞主編. 世界未解之謎 圖文珍藏版[M]. 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6.12.

7、(以)丹尼·亞托姆著;蔡永良;顔麗娟譯. 權力的迷宮 摩薩德前局長回憶錄[M]. 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 2017.08.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