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是我們很熟悉的動物了,行人路上黑底刷白漆的斑馬線也是因它命名,那麼你有沒有好奇過,斑馬是的底色是白色還是黑色,是後長出來的黑紋還是白紋?
黑底白紋的斑馬
首先把正确答案告訴大家,斑馬,其實是黑底白紋的。
有研究顯示,斑馬在胚胎發育的早期是純黑色的,到了胚胎發育晚期,黑色色素的生成被抑制,才出現了白色的條紋。
每隻斑馬的黑白條紋都有細微的差别,就好像它們各自天然的條形碼一樣。
從進化角度來分析,白色的動物很難在非洲大草原上存活下來。已經滅絕了的斑驢,也可能代表了斑馬屬的早期形象。
斑驢隻有頭上和脖子上有白色條紋,整個身體大多數地方是黑色的。如果把斑馬身上的毛全部剃掉之後,會看到它們的膚色有些深淺不一,但是整體看還是偏黑色的。
為什麼要進化黑白條紋?
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斑馬從原馬進化成今天這個樣子,其中的原因是為了适應環境。
關于它到底為了适應什麼樣的環境,有幾種主流的說法。
首先是給天敵造成迷惑。因為非洲一些叢林的主色調是灰白色的,斑馬在裡面可以很好地隐藏自己;而且斑馬是群居動物,一大群黑白相間的斑馬奔跑的時候,可以讓捕食者眼花缭亂。
2015年,《皇家學會開放科學》雜志發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員發現,溫度越高斑馬身上條紋更多。
研究推測,黑色條紋對陽光的吸收更多,白色反射更多,兩種條紋皮膚上方的氣流運動速度就不一樣。也就是說,黑白條紋可以幫助斑馬散熱。
還有科學家認為,斑馬的黑白豎條紋在某種角度上幹擾了蚊蟲的視線,讓它們很難在斑馬的身上準确着陸,是以條紋還可以防蚊蟲叮咬。
不過以上這些說法,還需要更多的證據支援。
基因導緻的條紋圖案
研究發現,動物的毛色主要是由黑色素細胞産生的黑色素的種類和分布決定。
哺乳動物黑色素細胞能産生兩種不同類型的黑色素,最重要的是呈現黃、紅棕色的褐黑素和呈現黑、棕色的真黑素。
褐黑素與真黑素的品質和比例決定了毛發和皮膚的最終顔色的數量比例和分布。
而對動物毛色有影響的基因高達100多種。其中MC1R基因和Agouti基因是研究較早,并已證明能調控哺乳動物毛色變異的關鍵基因。
不同生物的MC1R基因序列存在差異,這些差異多由突變造成,會引起動物毛色的變化,并能遺傳給後代。
要想揭開更多生物毛色的奧秘,還需要生物學家、數學家、實體學家和化學家一起,綜合多角度進行分析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