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羅馬遺珠5:無心插柳栽花不開的尤利安二世

作者:科西嘉島民

不熟悉羅馬史的人聽到尤利安(Julian)二世這個名字多半生不出絲毫感觸。然而這是羅馬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個人。他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功者,同時也是一位令人遺憾的失敗者。他從無盡的苦難中掙脫出來成就了非凡的事業,他也因為無法阻擋基督教對于西方世界的席卷大勢而最後變成叛教者。他努力複興希臘羅馬的榮耀,卻因勢不可當的時代洪流而與衆神一起越走越遠。

在談起尤裡安之前,我們先介紹一位熟悉的陌生人。君士坦丁大帝大家都很熟悉,但他的名字被人熟知卻是因為君士坦丁堡而不是因為他的事迹。事實上君士坦丁是一位驚才絕豔的統治者。他在與羅馬諸帝的角逐中笑到了最後,一統羅馬之後在拜占庭建了偉大的君士坦丁堡,他也是第一位将基督教定為羅馬國教的皇帝。

君士坦丁是私生子,他的父親另有正妻,也就是說,君士坦丁有同父異母的兄弟,這個兄弟還是正經皇族出身,比君士坦丁要正牌一些。不過誰叫君士坦丁最能打,他一統江湖之後就把這同父異母的兄弟那一支作為賦閑皇族擺在一邊。

君士坦丁有三個兒子,名字就算了,一篇文章中出現太多陌生名字很影響閱讀,我們就管他們叫君一,君二和君三吧。君二是個狠人,他在君士坦丁的葬禮上,殺害了幾乎全部親戚,君士坦丁同父異母兄弟的兩個兒子-君三的堂弟們-因為沒有參加葬禮而逃過一劫。這兩個兒子大的叫加盧斯,小的叫尤裡安。我們在這裡看到尤裡安的名字,但此時他連跑龍套的都不如,基本沒啥戲份給他。君二讓對這兩兄弟遠離權力中樞,進行嚴密監督,同時派基督教士對兄弟倆進行教育。

君一君二君三瓜分了羅馬帝國。不知為啥,君一和君三打了起來,君一戰敗被殺。君三也不争氣,沒多久就被人篡位而遭殺害。這下守在君士坦丁堡的君二坐不住了,他得過去西部收拾篡位者。

可這時有個問題,他走了誰來負責君士坦丁堡呢?

本來君二想的好好的,兄弟三個同心,其利羅馬斷金,不是一母同胞,統統都要滅掉。結果君士坦丁的血脈被他基本殺光了,就剩下蠢笨的加盧斯和木讷的尤裡安。

加盧斯是一介莽夫,他脾氣暴躁信仰蠻力,五大三粗胸無點墨,雖然有專門的老師教導,可他就像是無論如何也讀不進書的學生一樣,成天惦記的都是鬥雞走狗這些事。

尤裡安此時年紀尚小,除了他和加盧斯,再也找不出君士坦丁的血脈傳人,外姓人又個個賊眉鼠眼信不得,那就隻好讓加盧斯上位。

于是封加盧斯為凱撒(皇儲),坐鎮帝國東部的君士坦丁堡,君二帶兵去收拾帝國西部的篡位者。

君二打了幾年仗總算滅了篡位者,于是回到了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在加盧斯的統治下經過了四年的時間。按照君二的設想,一個皇室成員坐鎮君士坦丁堡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是一件難事,隻要安撫好城裡的貴族,對平民好一點,不要惹惱波斯,乖乖的當幾年凱撒,等他回來就一切都好。可是莽夫加盧斯愣是有辦法同時激怒平民和貴族,全城人都反對他,羅馬死對頭波斯覺得君士坦丁堡這麼混亂好像不搞點事對不起大好局面,于是撺掇亞美尼亞進攻君士坦丁堡。

君二搞定西部局勢後留在米蘭。他聽說了東部的殘敗局面,有心拿掉加盧斯的權位,又擔心引發内戰,加盧斯 畢竟是東部的凱撒,經過四年經營,總不至于一點實力沒有,于是他寫了一封信給加盧斯,告訴他來米蘭有要事相商。加盧斯不疑有詐,就從君士坦丁堡長途跋涉趕去米蘭,結果被下獄并被判決處斬。君二指令将在小亞細亞讀書的尤裡安遷到米蘭,後來又流放到雅典監視居住。

這下君士坦丁的血脈就剩君二和尤裡安兩人了,再殺掉尤裡安,君士坦丁王朝在君二後就此絕嗣,這讓最喜歡消滅親戚的君二也無法接受,于是尤裡安留了一條小命。

君二回君士坦丁堡後,西方又是一團糟。高盧和日耳曼地區因為君一君三的内讧及篡位者的攪局而失去了和平,君二出馬雖然暫時安定了局面,但他一離開,這片廣闊的地盤又鬧哄哄的沒了秩序。此時需要一個人去西方安定局面。

自戴克裡先時代,羅馬帝國開啟了東西方正副帝制度。因為國土太大,一個皇帝管不過來,戴克裡先就提拔了另一個人做西方皇帝留在意大利負責高盧,西班牙,北非及日耳曼地區的管理和防衛,他自己則在東部,負責土耳其,叙利亞,耶路撒冷,亞美尼亞的管理和對波斯的防衛。兩個皇帝都有一個副帝作為皇儲負責部分業務。這樣帝國就變成了四帝統治,在戴克裡先還在台上時,這種統治方式憑他的個人權威還可以勉強維持。他一下台,幾個皇帝互相鬥毆,打到最後君士坦丁成了唯一的皇帝。國土遼闊這一事實并沒有改變,一個皇帝依然很難管理這麼大的地盤,是以多帝制還是無法廢除,但君士坦丁看到前任的失敗,痛感外姓人靠不住,治理天下一定要自己的血脈才行,他掐指一算,世上流淌君士坦丁鮮血的男性公民有十來個,由這些人組成統治集團一定能夠長治久安。不料他的小兒子君二不這麼認為,這些親戚不是衆多的競争者嗎,于是在君士坦丁的葬禮上大開殺戒,一直殺得隻剩加盧斯和尤裡安。

現在隻剩尤裡安。

君二千不願萬不願,還是不得不把尤裡安派去擔任西帝。君二心想,西方是戰亂之地,又多驕兵悍将,尤裡安一個白面書生去了成不了大事,無法積累自己的勢力,如果命不好被打死,那君士坦丁血脈的滅絕就不是我的事了,我至少可以得一個心安。

于是尤裡安單槍匹馬從土耳其去了日耳曼。此時日耳曼蠻族和羅馬西部邊防軍時打時停,彼此奈何不了,呈膠着狀态。

看到尤裡安來了,衆兵痞大喜,說殿下你英明神武一看就是打勝仗的人,你帶幾個兵去打吧,我們打不過呀。這就把包袱扔給尤裡安。

尤裡安早已看破生死,在他短短二十多年生命裡,無時不刻面臨着失去生命的威脅,誰知道那個神經病堂哥皇帝什麼時候就派人過來執行,是以尤裡安的每一天都是當作最後一天過的,他也是以對死亡并不害怕。幾個兵痞的刁難難道比皇帝幾十年懸在頭上的那把刀還可怕嗎?

尤裡安披挂上馬,帶領願意跟随他的士兵向敵人攻去。在他清醒的指揮和無畏的勇敢面前,蠻族連吃敗仗,尤裡安一舉奠定了自己西部戰神的地位,從此西方兵痞們不僅再不敢為難他,而且全體宣誓效忠于他,他西部一哥的地位無可動搖。

那麼尤裡安是從哪裡學到的指揮部隊的知識呢?

其實尤裡安命很苦。前面所述,尤裡安一家慘遭屠戮,他的同胞兄長加盧斯最後也未幸存,任何一個正常人面對如此衆多的親人離去和自己所處的随時會随衆親人而去的危險困境多半會心智毀損,不要說靜下心來學習,不變成瘋子就算難能可貴。

尤裡安一開始學習的是基督教知識,所幸的是教導他的是對異教最寬容的阿利烏斯派教士,是以尤裡安沒有陷入宗教的狂熱中去,而是開始涉足古老的希臘哲學,柏拉圖的學說對尤裡安影響很大。

後來他結識了以弗所一個叫楊布裡科斯的哲學家,此人是典型的異教徒,他對基督教那一套嗤之以鼻,這和尤裡安的想法一拍即合,尤裡安從此放棄了從小接觸的基督教而改信古老的希臘衆神,醉心于思辨,崇拜蘇格拉底。

楊布裡科斯對軍事指揮和政治統治都有心得,尤裡安從這位老師身上學習到了許多實用的軍政知識,但在他被派往西部擔任西部凱撒(儲君的稱呼)之前,他都一直以文弱的基督教徒形象示人。

直到尤裡安抵達日耳曼前線,他強悍的一面才展示給世人。

話說東西方相安無事好幾年,東邊的君二出了狀況。隔壁的波斯沉寂幾年又開始跟羅馬搞摩擦,搞來搞去君二覺得這樣很頭痛,總被波斯偷偷瞄着不如沖過去痛扁他們一頓,他想到西邊的戰神堂弟,于是去信讓尤裡安帶兵來東邊勤王。

尤裡安接到信後很為難。好不容易擺脫的君二的魔掌,再去君士坦丁堡會不會是自投羅網?不去就是抗旨,惹翻了奧古斯都(皇帝的稱呼)可不是好玩的。

于是召集衆将官商議。這幫兵痞有些是北意大利人,有些是高盧人或日耳曼人,他們對遙遠的土耳其毫無感情。這些人聽說要去東邊幫皇帝打仗,個個搖頭拒絕,現在日子過得好好的,老大帶着大家打勝仗,沒事喝喝小酒唱唱小曲不知多安逸,跑那麼遠幫人打架不是吃飽了撐的。

“老大,你當皇帝吧”。不知道誰先說出這句話,結果大家一緻同意。其實這種事一點都不突兀,皇帝由軍隊擁立在羅馬曆史上幾乎是常态。

這下東西羅馬徹底翻了臉。兩邊都整軍待發,天意弄人,正當尤裡安在考慮在擊敗君二後如何洗清弑君罪名的時候,君二很懂事的病死了。

尤裡安成了全羅馬唯一的皇帝。他從來沒有當皇帝的想法,可無心插柳,皇冠落在他的頭上。

尤裡安開始蓄須。羅馬人臉上喜歡刮得光光的,蓄須是希臘人的習慣,不錯,尤裡安打算從蓄須開始他的希臘偉大複興計劃。

他有意提拔一些非基督教人才加入政府,同時對基督教進行打壓,提高基督教徒的稅收,基督教徒被趕出軍隊和學校,教堂被焚毀,重新宣揚多神教來對抗基督教。而多神教的源頭就在希臘,尤裡安希望能通過這種方式讓一神教的羅馬回到多神教的希臘道路上。

為了打壓基督教,尤裡安不惜與猶太教合作,他提高猶太教的地位,對猶太人的經濟活動限制極為寬松,這使得尤裡安統治時期猶太人大量從波斯移民到羅馬,同時帶走了波斯的财富,進而引起波斯人的憤怒。

内政方面,尤裡安改革稅收制度,提拔平民進入議會,完善郵政系統,提高軍隊管理和訓練水準,短短時間内有了很好的成效。

尤裡安的帝國無法避免和波斯薩珊帝國的戰争。與其等待敵人攻過來,不如主動出擊。尤裡安親自帶兵,一舉突破底格裡斯河防線,兵臨波斯都城伊拉克泰西封城下,打得波斯王求和,尤裡安不允。這是羅馬與波斯的戰争史上羅馬軍隊最高光的一次記錄。

波斯國土極為遼闊,羅馬軍的消耗超出預期,補給跟不上,在攻不下泰西封而波斯援兵已到的情況下,羅馬退而進攻波斯的其他城市,進而一場殲滅戰變成了拉鋸戰。

最後在馬蘭加會戰中,尤裡安被一隻标槍擊中,重傷不治,當晚殒于軍中。有種說法名額槍不是來自前方的波斯敵人,而是來自後方的基督徒。這種事不可考,但也并非無因。

此時離尤裡安當上皇帝才不過一年零八個月,而他此時也不過三十二歲。假以時日,天知道尤裡安會做出多大的成就。當他想做一個好皇帝的時候,卻有心栽花花不開。

尤裡安駕崩,最開心的就是基督徒。他們拿回了被尤裡安剝奪的一切,還給尤裡安上了一個“判教者”的名号,這是比異教徒更嚴重的指控。

可惜君士坦丁王朝就此絕嗣,沒人幫尤裡安說話,他從此就以“判教者”的身份被蓋棺論定。

附尤裡安的遺言如下:

朋友們!弟兄們!離别的時刻就快到了!我帶着歡愉的心情走完人生道路。哲學使我得知靈魂超越肉體,能夠脫離高貴的皮囊,并非痛苦而是快樂。宗教讓我領會到早死是信仰虔誠的報酬,迄今為止我靠着德行和堅忍支援,是神明賜我恩惠,現在接受緻命一擊,爾後使我不再有玷唇名譽的危險。由于我生前沒有觸犯罪行,死時也毫無遺憾。我很高興自己的私生活能清白無邪,也很有信心肯定最高神明對我的賜福,在我手中保持純潔和幹淨。

憎惡專制政體的腐化敗壞和草菅人命,我認為政府的目的是使人民得到幸福;我的行為都能遵從審慎、公正和穩健的規範,把一切事物都委之于天命。我的建議是要以和平為目标,長久以來和平與全民的利益息息相關,但是當國家在緊急關頭召喚我拿起武器,我就會獻身危險的戰争,同時有明确的預兆,命定要在劍下亡身。現在我用崇敬的言行向不朽的神明獻上我感恩的心,沒有讓我在暴君的殘酷、陰謀的暗算或慢性的病痛中喪失生命,祂讓我在榮譽的事業和燦爛的生涯中告别這個世界。說來可笑,我還想拖追死亡的打擊,還有很多想要說的話,但是我的精力不濟,感到死亡即将臨頭。

我很小心地抑制不要說出任何話,以免影響到你們投票選出皇帝,我的抉擇可能考慮不夠明智。要是無法獲得軍隊的同意,我的推薦可能會危及他的性命。我僅以一個好市民的身份表示我的希望,祝福羅馬人能有一位賢明的君主。

注:君二的大号是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君一叫君士坦丁二世,君三叫君士坦斯。都差不多,完全記不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