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叫三島的男人決定去死

作者:新書推送官

1970年11月25日,有着“日本海明威”之稱的著名文學家三島由紀夫在寫完《豐饒之海》第四卷《天人五衰》後剖腹自殺。關于他自殺的原因後世争議紛纭,有人認為三島由紀夫的精神是文士、武士雙重構造。剖腹實際上表現了他内心深處對“棄文從武”的憧憬,也表現了他對現實社會的絕望。另一部分則認為三島由紀夫在尋找政治色彩濃厚的“美”的過程中,也伴随着“美”的失落和毀滅這樣一種二律背反。導緻一些右翼分子舉行“憂國忌”集會,借此煽動過激民族主義情緒。

或許還有新的了解如尤瑟納爾在《三島由紀夫,或空的幻景》一書中,作者通過對三島生平文本的研究發現,這種以激進的方式抵抗時代之惡,用武士精神的切腹的勇氣去“揭示自身的惡”呈現出一種傳統性與現代性雜糅的特征。如此來看,三島的自殺是一種有預謀的,是一種精神上、心理上做好準備的。尤瑟納爾直接認為這個自殺事件是其最精心策劃、日漸準備的一個結局。

一個叫三島的男人決定去死

從《豐饒之海》中他以四部曲的全景式的文學作品展示自己對“死亡”、“虛無”的了解與探索,這個過程中也穿插着大量的暴力成分,三島在書中表明一個走向極端的國家或許可以通過一次暴力行為便可改變一二。正是以他在後世的争議不斷,他不是一個純粹意義上的文學家更像是把文學當成某種煽動情緒的武器。他又極度的悲觀,直接稱現代日本是醜陋的,像是一條青蛇的犧牲品,誰也逃不出那個詛咒。他極力地在四部曲中搭建一個武士道精神貫穿的人物故事,他們有自己複雜的情緒,他們是那八十名幸存者,即便活着卻依然在山頂剖開自己的腹部,這種狂野故事屬實令人驚恐。

一個叫三島的男人決定去死

按照作者的分析,沒有任何一位作家能比一個寫了幾十年死亡故事的作家更了解死亡本身了,他清晰地意識到了自己的歸途,這種歸途既要要作品中完成,也要在生活中實作。他内心也堅信着《葉隐》那句“每朝每夕都決意待死,以便當死期将至,便可欣然赴死。不幸到來時,并沒有那麼可怕,我們不必畏懼……”也是看到這裡尤瑟納爾便提出了她要在本文探讨的命題“如何熟悉死亡或死得其所的辦法”,三島寫了一輩子,想了一輩子,最後發現“當我回想過去的二十五年時,其空虛讓我滿懷震驚。我幾乎不能說我活過。”一切都成“空”。

一個叫三島的男人決定去死

他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缺乏内心信念,那支撐他産生内心信念的是什麼呢?恐怕正是那不可了解的“武士道精神”吧。它采用的方式便是将内心深處所認同的切腹行為當成是一種英雄式的勇氣,這種方式能夠支撐他融入長久以來探索的“虛空”之中,得到一種世人難以了解的真實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