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米OV“上高”送團滅?

作者:科技新知
米OV“上高”送團滅?

高端市場,一直都是國産手機廠商的心病。

唯一在高端市場掀起過波瀾的華為,受晶片制裁等影響,迅速跌落神壇,留下唏噓一片。

不過,華為的成功給了小米、OPPO、vivo這些“第二梯隊”極大信心,“沖高端”也成了米OV近兩年發展的主旋律。

然而結果卻在意料之外,卻又合乎情理。

米OV在過去兩年多時間裡,為争奪空白市場積極備戰,更新疊代旗艦産品,但華為留下的市場空白,幾乎全被蘋果吞下。資料顯示,2021年蘋果占據了國内智能手機市場5000元以上檔位的近80%。

至于國産品牌的代表們,近日有知名數位部落客總結道:“集體沖高端算是宣告失敗了,有些品牌明年的旗艦産品線岌岌可危,要麼做不出來,要麼不準備走量,再次厮殺中端市場。”

在「科技新知」看來,現在斷定米OV沖高失敗為時尚早,但當下尴尬的現實是,米OV三家沖擊高端突破并不明顯,而蘋果已經開始盯上中端市場。這也意味着,米OV高端旗艦機如果再不能崛起,那麼退守中端市場隻是先後問題。

走不出的蘋果陰影

米OV發力沖刺高端的開局是在2018年前後,也就是華為初露被制裁風險之際。當時三家的高端化邏輯很簡單,即在硬體層面瘋狂堆料,以搭配所謂“黑科技”的旗艦機型打入高端市場。

小米Mix系列、OPPO FIND系列以及vivo NEX系列,在2018-2020年間,基本将最強骁龍處理器、120Hz高刷、2K+分辨率、65W快充、線性馬達等頂配做成了高端門檻。

硬體堆料,顯然是最便捷的打法,但三家國産品牌自身的綜合素質,又沒法為其讨得“大塊蛋糕”。

Counterpoint資料顯示,2020年蘋果以55%的市場佔有率霸占全球高端手機市場,而米OV三家市場佔有率合計也僅為7%。

米OV“上高”送團滅?

到了2021年,華為受晶片影響出貨急速下降,其高端市場佔有率也被群雄所觊觎。但從結果看,米OV三家都沒能吃到多少,華為丢掉的這塊蛋糕。

CINNO Research資料顯示,2021年國内5K價位往上的高端市場,蘋果所占據的份額由2020年的48%大幅增長至75%。

而即便将高端标準下降至4000左右,米OV也遠落後蘋果。根據IDC資料,2021年整年,國内600美金(4000人民币左右)以上價位段市場,蘋果份額為66%。

進入2022年後,米OV三家開始角逐折疊屏,雖然銷量算得上有所突破,但細分賽道裡的小衆市場,并不能改變整個高端手機市場的格局。

據StrategyAnalytics公布的《2022年Q1中國市場最暢銷手機排行榜》,前五名中僅蘋果品牌就占據了三位,iPhone13居首,iPhone13 Pro Max和iPhone13 Pro分列第三和第五,夾在其中排第二和第四位的國産手機品牌是,榮耀50與OPPO A56兩個中低端機型。

米OV“上高”送團滅?

在剛剛過去的618電商節,iPhone 13也是以絕對優勢(以京東自營手機銷量榜單統計),實作了對國産手機品牌的碾壓式超越,甚至其一個零頭都足以讓對手們追趕。

單從資料的角度來看,近兩年國産手機品牌的沖擊高端之戰,顯然是失敗的。

這也印證了2021年餘承東的那句感慨:“華為手機高端讓給了蘋果,中低端讓給了OV小米。”

“高端賽道上,沒了華為,蘋果幾近一家獨大。”深入觀察手機市場多年的一位分析師道出一個現實。更緻命的是,“蘋果開始采用較為激進的低價政策對小米、OV降維打擊。”民生證券研究院電子首席分析師表示。

近日蘋果官網釋出資訊,7月29日至8月1日,官網購機指定機型可享立減最高600元優惠,iPhone13系列也在其中。蘋果官方連續4天打折,在海外市場中十分鮮見,在國内市場更是第一次。

值得關注的是,蘋果CEO庫克否認了“清庫存”之說。“如果不是因為清庫存,為iPhone 14讓路,那麼蘋果官方下場給優惠的态度,或許是蘋果營銷政策上的變化。”一位投資人士告訴「科技新知」。

上述人士還分析,蘋果iPhone13系列若與同價位段的國産安卓高端旗艦機相比,銷量直接吊打後者。另外,低價政策下的蘋果,也會讓米OV此前享受到的“競品替代紅利”逐漸消散。

多份行業相關研報中都特别指出,品牌力不足,是國産智能手機廠商在高端市場難以突圍,不可忽視的原因。

高端由誰來定義?

無論小米還是OPPO、vivo,在沖刺高端的路上,最大的難題就在于甩不開品牌包袱。

小米以成本效益起家,最初的商業模式是通過電商的高效率省下管道成本,降低售價。但IDC資料顯示,最近幾年,國内線上管道已趨于飽和,線上線下市場銷量占比也穩定在三七開;即便是疫情最嚴重的2020年Q1,線上管道銷量占比也不過38.7%;具體到高端手機上,線下的分量還會更重。

在與多位手機經銷商交流後,也證明了這一點。“一般來講,國内幾家廠商在網上售賣的機型都是走量的,很多成本效益較高的機型一般都隻線上上售賣,這些機型往往不會出現線上下店鋪,畢竟利潤太低,是以很多線下店鋪還是以售價更高的中高端機型為主”。

相反,OPPO、vivo雖然主攻線下,但兩者采用的均是“農村包圍城市”打法,主要門店是以縣鄉授權店的形式存在,在高線城市主要商圈的直營、專營店并不算多。

三家的管道結構以及早期依賴的銷售模式,就決定了其使用者群體跟高端沾不上邊。小米使用者多以大學生、基層白領為主,OPPO、vivo則很長一個時期撕不掉“廠妹機”的标簽。

“線下不隻是銷售管道,還代表着使用者的體驗、你的服務、消費氛圍,人與人的互動、門店環境的營造,對于打造一個高端品牌是非常重要的。”一位前京東手機業務管理人士說。

如果無法改變使用者群體,僅僅在産品上努力,自然很難推動品牌高端化。

使用者影響品牌高端化,可以更為粗暴地解釋為:當下能夠定義一款手機、一個品牌高端與否的,還是在于精英人士或有影響力的公衆人物,普通網友、品牌粉絲在網上敲壞鍵盤的評判,也抵不過明星大V一張日常使用照片。

事實上,除了管道問題,業内對于米OV沖擊高端未果的另一大原因,都歸咎于沒有底層技術上的突破,但這不是通過一時半會的努力就能改變的。

再加上,此前米OV三家在高端業務上也有過短暫高光,是以在「科技新知」看來,品牌内部的管理混亂才是更為直接的影響因素。

以OPPO為例,2018年7月釋出FIND X1,這也是OPPO高端産品線的開山之作,首發便霸占京東、天貓等多個榜單,在京東平台僅用47秒便突破一萬台。在當年8月更是力壓華為P20 Pro,奪得了銷量第三的好成績。

米OV“上高”送團滅?

開門紅并沒能延續到第二代産品上。兩年後釋出的OPPO FIND X2,硬體堆料直接将起步價格擡到5499元,頂配版達到6999元,成了同期國内市場最貴的手機,甚至超過蘋果。

而如此高價也使得FIND X2曲高和寡,釋出三個月,系列兩款機型在京東平台的月銷量沒能過萬,而對比其它品牌同價位機型,在京東的月銷量基本上都在3萬以上。

高價走不通,OPPO選擇降低姿态,FIND X3系列重新學習華為,主打影像,定價也回落到5000以内,但銷量依舊低迷。混亂的決策造成了與主流相反的定價結果,也消耗了市場對其高端化的耐心。

一般情況下,得到了市場和使用者較好的回報後,手機品牌才會對旗下産品逐漸加價。例如華為的高端MATE系列,加價幅度基本維持在百元。

而OPPO的定價卻像坐上了過山車——高起點出發,突然上到6999的頂峰,又急轉直下,至今還未探底。這本質上是OPPO團隊從一開始就沒有理清高端化的思路,隻能跟随短期市場回報進行決策。

小米、vivo身上也能看到類似的毛病。

小米從MIX系列到數字系列,vivo從NEX到數字系列再到IQOO,初代登場豔驚四座,過後的産品卻都沒有足夠的設計亮點,傳承感不足。

特别是在品牌使用者群體比較敏感的價格方面,米OV高端産品“降價背刺”的事不在少數。

“2018年前後,有華為帶領,那是米OV三家沖擊高端的最好時機,并且有堆料這個捷徑可走,可惜最終都沒有抓住這個視窗期。如今想要再沖擊高端隻有尋求差異化這一條路可走了。”上述券商分析師稱。

沖高的姿勢要正确

手機市場進入下行周期,這是事實,但不代表沒有機會,尤其是在開發不算完全的高端手機市場。

華為與蘋果正面對決時,就像狼一樣狠狠抓住了對方的弱點。彼時,蘋果一年隻有一次顯著的産品疊代,且在喬布斯之後再無革命性的創新突破。

于是,華為從影像入手大力投入,強化拍照、視訊等使用者體驗,外加自研晶片相助,才讓其在高端逐漸站穩腳跟。另一個契機是,華為還抓住了三星Note7事件的視窗期,跟進搶奪了三星敗退國内市場後的份額。

任何市場隻要有競争對手犯錯,就可以抓住機會發展起來。

對于米OV來說,華為被制裁、榮耀還在重整之際,就是趕超的時機。然而現實是,大家都沒做好準備,做出了趕超的動作,卻不具備趕超的實力。

橫向對比米OV所推出的一衆高端旗艦,無不用着一樣的處理晶片,一樣的旗艦級螢幕,一樣的大底鏡頭,唯一不同的僅僅隻是系統層面的優化、軟體體驗、UI設計以及噱頭成分更大的相機調教。

上遊供應鍊層面,高通目前主打一年兩款旗艦級晶片的政策,這也就導緻安卓機型往往隻能選擇在這兩個時間點,紮堆釋出旗下的一衆高端機型,市場和使用者感受不到所謂高端的“稀缺性”。

為了彌補短闆,自研晶片和聯合開發,也一直是米OV的發力重點,但通往成功的路上絕非坦途。

2014年小米松果電子成立,三年打磨出首個28nm制程的系統級晶片澎湃S1,但成熟度、性能等多方面的不足使其飽受争議。

于是在2017年後,松果轉向開發ISP(圖像信号處理)晶片澎湃C1以及快充晶片澎湃P1等非系統晶片,提升圖像和充電效果。

今年自研的電池管理晶片澎湃G1,與P1合體為電池管理晶片,補充了小米初步的晶片版圖。

OV這邊在晶片上的布局稍顯緩慢,OPPO目前僅有一款影像NPU晶片,而vivo的V1也隻更新了兩代。

外部投資方面可以看出,小米主要布局于晶片設計,OV整個半導體投資并沒有一個明确的方向,通信,定位,攝像等等都有,但還未實作全鍊路覆寫。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OV兩家投資企業的股東名單中,包括唯捷創芯、南芯半導體等均有三者身影。OPPO所投的14家半導體公司中,和小米重合的甚至達到了11家。

米OV“上高”送團滅?

“CPU才是核心。”多位分析師強調,“CPU是多種晶片整合的結果,是綜合實力的展現,不是單一功能晶片可比。”

目前從公開資料可以得知,除了小米已經釋出的澎湃S1外,隻有OPPO的自研處理器晶片流傳過研發進度傳聞。

今年3月,有半導體業内知名人士在微網誌爆料稱,“OPPO投入了百億元人民币和數千名晶片設計研發人員,在深圳、上海、北京研發手機處理器、基帶晶片,已經超過2年,有機會在2023年下半年流片,2024年搭載于自家手機産品上,計劃采用台積電6nm、5nm工藝。”

但現實是 ,市場上一般晶片需要三年的研發時間,而OPPO從提出計劃到産品落地,僅僅用了20個月,并且起步就選擇打造6nm晶片(小米,華為是從28nm起步),而目前能做6nm的廠商也不過華為海思、聯發科與紫光展銳三家,後兩者還是做低端晶片的。

是以一衆業内人士分析,OPPO即便做出6nm晶片,在制程采用及效能設計上可能仍然無法與高通、聯發科相比,技術也隻能先在低端産品上試試水。

其實,從OPPO的首款晶片馬裡亞納X也能看出,OPPO在晶片研發上準備得并不充分。

OPPO FIND X5 Pro作為首款搭載馬裡亞納晶片+哈蘇聯名的機型,在拍照的調校上并沒有做到最好,其他方面的表現也隻能說是合理。

OPPO前副總裁沈義人也坦承,這台沒有明顯短闆的手機并沒有特别突出的個性,不适合“大張旗鼓”的宣傳,以免讓消費者失望。

事實也證明了OPPO有些操之過急。馬裡亞納X初期表現并不算好,X5 Pro的影像調校并沒有達到理想中的高度,隻能說中規中矩,甚至在對比度、光暈、像素等方面被消費者吐槽,這也造成了X5 Pro前期口碑不盡如人意,不過好在後期經過了一系列OTA提升,才挽回一些顔面。

高端旗艦手機所搭載的晶片性能調教與打磨,更為需要時間。是以OPPO也好,小米、vivo也罷,日後即便自研出處理器晶片,調教磨合也是個漫長的過程。

如果時代未變,打入高端市場或許隻有晶片這一條可走,但随着萬物互聯之勢愈發明顯,借此機會建構底層生态系統,用其他IoT産品拉動手機,這對于米OV來說不失為一個機會。

總之,雖然短期内還不能定義米OV高端化的成敗,但形勢上每一家的高端化都處在一個尴尬期,如同雞肋。而如果沖高是堅定的目标,那麼對于下一代旗艦的打磨,必須要投入十二分的努力,否則很可能走上退守中端市場甚至更差的局面。

本文來源:科技新知,作者:王思原,編輯,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