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台灣“花花公子”的首富生意經

作者:商業人物
台灣“花花公子”的首富生意經

作者:雲磐

來源:商業人物(ID:biz-leaders)

十年前,55歲的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在《福布斯》2012年度全球億萬富豪排行榜中,憑借80億美元身價首次成為台灣首富。

當時他的勢頭甚至壓過鴻海集團的郭台銘,并且連續五年牢牢把持住了這個位子。

為什麼?

“因為有大陸這個偉大的市場,才造就了旺旺的今天。”蔡衍明始終把這句話挂在嘴邊。

2021财年,旺旺告别前些年的疲軟,營收達239.85億元,創下曆史新高。

關注旺旺的想必清楚,近年來旺旺勢頭相對疲軟,好似步入“中年危機”。聲量漸小的旺旺卻在前幾天登上熱搜,硬核的家國大義,讓許久沒“旺”過的旺旺再次“旺”了起來。

尤其是旺旺集團二公子蔡旺家逗趣犀利的言論,讓旺旺的熱搜飙至爆搜。截至發稿,“旺旺”話題閱讀量超12.4億,讨論次數達48.1萬次。

台灣“花花公子”的首富生意經

今年年初,震蕩多年的旺旺股價一度漲至11.35港元,創下2015年以來的新高,此後下滑的态勢讓不少投資人捏了把汗。如今上了爆搜,立場為更多人知道的旺旺不知道能否提振市場對它的信心,扛過中年危機?

“錢你就盡量花,但要有本事把錢賺回來。”

或許與富裕的家庭出身有關,蔡衍明自創業以來對待财富這件事上從不過多關注,而且比較低調。

“我的阿公蔡文道很有錢,到我爸爸蔡章仕也很有錢,我也有一些錢。”蔡衍明曾在采訪中這樣說道。

顯然,他還是過于謙虛。旺旺2008年在香港上市後,曾在2014年創下超1600億港币的市值,比同期的茅台還高,蔡衍明的身價更是在此前的一年達到近年來最高的98億美元。

不同于王永慶等出身貧寒的台灣企業家,蔡衍明是标準的富二代,花花公子、浪蕩公子是對他青春年少時光最好的概括,叛逆、打架、逃課、整天醉心于電影,高中都沒讀完。

19歲那年,蔡章仕接手1962年成立的宜蘭食品廠(旺旺的前身),将它扔給已辍學的蔡衍明,成天醉心玩樂的他,起初腦子裡的東西對做生意而言完全不夠用。

蔡衍明曾在采訪中這樣回憶他的第一次創業,“我賬也看不懂,人也不認識,我又不敢問,損益表是賠是賺,我也不知道。”

接手廠子後,他将廠子的業務從魚、蘆筍等罐頭等食品代工與外銷,轉型為生産内銷品牌“浪味鱿魚絲”,結果是賠了1個億, 這是蔡衍明第一次“吃癟”。

外界的看不起激起年輕人的不服輸,要拿掉敗家子的帽子,隻能是把虧了的錢賺回來。

20世紀七八十年代,台灣稻米資源過剩,價格便宜,蔡衍明看到了商機,如果把大米做成零食利潤可翻數倍。當時日本流行用大米高溫膨化、再加入調味料做的零食,即米果。

蔡衍明在1980年開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創業,尋求與日本三大米果廠之一的岩冢制合作,希望拜師學藝,多次被拒絕的他在“死纏爛打”了兩年後,終于如願拜師從日本引入米果制造技術。

1983年,蔡衍明正式創立旺旺品牌和産品旺旺仙貝,并親自設計了吉祥物“旺仔”,據說是以二公子蔡旺家為原型。

台灣“花花公子”的首富生意經

深谙台灣濃厚的祭祀文化,蔡衍明又親自操刀為旺旺打造了一系列祭祀方向的廣告,不僅吸引了消費者,還成功打入祭祀食品市場。

1989年,勢不可擋的旺旺在台灣市場的占有率達到95%,将其他食品品牌,如義美打得落花流水。

“是大陸這個偉大的市場造就了旺旺。”

1992年,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提出,為想要發家緻富的企業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空間。

早在80年代末,蔡衍明就已為旺旺進軍内地做了準備,1989年,旺旺成為首個在内地申請注冊商标的台商。

1992年,蔡衍明帶着旺旺來内地建廠。他放棄更開放發達的沿海城市,選擇了大米供應更有優勢的湖南,更重要的是,因旺旺是湖南第一家台企,是以能拿到很多優惠政策。

台灣“花花公子”的首富生意經

同年,台灣食品另外兩大巨頭康師傅、統一也好似與旺旺約好了這般,一起來到内地建廠。

當時的内地零食市場是廣闊的藍海。不過旺旺在湖南投産之後還是遇到了困難,品牌知名度沒打開,在推銷産品時面臨賒賬問題,因廠子偏遠、交通還不便利,回收賬款極為麻煩。

蔡衍明看着産品即将過期,随即決定與其看着産品被銷毀,不如免費送給上海、廣州等地學校,此舉不僅打響了旺旺的知名度,還為旺旺拿下了第一批忠實消費者。

這也讓蔡衍明決定将旺旺的内地廣告以兒童、青少年為目标使用者。他親手策劃了“你旺我旺大家旺”“再看我,我就把你喝掉”“給我O泡,給我O泡”……魔性的廣告,逗趣的音樂讓旺旺很快變得家喻戶曉。

搭乘政策的春風,旺旺不僅在越發開放的内地市場站穩腳跟,賺得滿盆缽,而且也激活了内地的米果零食。豐厚的利潤引來200多家廠子撲向這片藍海,米果價格驟降,毛利率一路下跌。

久經沙場的蔡衍明決心用快刀斬亂麻政策,擴大規模的同時,通過推出低價副品牌的米果食品,用以降低成本,同時,掀起一輪又一輪的價格戰,此舉逼退了諸多對手。

當時,全國為了加速市場開放,各地招商引資如火如荼。為了擴大經濟規模的旺旺積極向各地政府自薦,傳聞蔡衍明為此寫了1000多封信。蔡衍明曾回憶,“給各地政府寫信說去投資,希望政府出資蓋好廠房出租給我。”

旺旺的全方位布局,讓規模和資金不夠的廠家敗下陣來。在淘汰諸多對手後,旺旺穩坐米果食品老大之位。

同時,旺仔牛奶、O泡果奶、旺仔小饅頭、旺旺碎碎冰、旺仔QQ糖、旺旺小小酥等明星産品将旺旺在内地的優勢擴大,後者市場占有率一度達85%。

消費市場穩定後,旺旺的資本化之路也被提上日程。

1996年旺旺先是在新加坡上市,但讓蔡衍明始料不及的是這個市場并不活躍,相較于同年在香港上市的康師傅,高達40倍PE,讓蔡衍明坐不住了。

即便程式複雜、風險很大,他也決心要讓旺旺從新加坡退市繼而轉投H股。2007年,蔡衍明以私人名義向銀行财團借貸近10億美元,買下新加坡股市流動的旺旺股票,一番折騰,旺旺成功從新加坡退市。

這一年,中國旺旺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次年,蔡衍明将食品飲料業務單獨剝離,在香港挂牌,股票名“中國旺旺”,蔡衍明的情懷和立場十分鮮明。自此内地也取代台灣成為旺旺最重要的市場。

轉投港股後,旺旺股價一路震蕩上漲,2014年4月14日,創下11.392港元的曆史峰值。同時,旺旺2013年的營收236億元也創下當時新高。

改革開放的曆史機遇、市場經濟的進一步開放成就了旺旺,而蔡衍明也很好地抓住了這一時機,旺旺一步步跨越巅峰,直至2013年。

拐點通常來的是那麼猝不及防。

旺旺此前傳統的生産型思維,在如今新消費市場的玩法下稍顯吃力。

三隻松鼠、百草味、良品鋪子等新興食品品牌來勢洶洶,“中年”旺旺亟需新鮮力量補充彈藥。

近年來,蔡衍明的三個兒子蔡紹中、蔡旺家、蔡旺庭逐漸走入前台,在産品更新疊代、線上營銷、線上管道上積極創新,為父分憂。

江湖傳言,長子蔡邵中是前妻所生,蔡衍明和前妻離婚後,未再婚,但他有多位女朋友,且相處和諧,蔡旺家、蔡旺庭出身神秘,是否為一母所生是個謎。

言歸正傳,社會大學出身的蔡衍明始終信奉,“街頭一年,更勝讀書三年”,孩子跟在他身邊學習勝過念商學院。

大公子蔡紹中比蔡旺家更早進入旺旺,目前負責集團的金融和資本方向,掌管傳媒業務。

2008年11月,蔡衍明斥資204億新台币(約46億人民币),收購台灣的中國時報媒體集團。近年來他通過旗下報刊和電視台,宣傳内地發展、兩岸一家親思想。

二公子蔡旺家同其父一樣高中肄業,目前負責旺旺的食品闆塊,擔任旺旺集團首席營運官、乳飲事業群副總裁,在微網誌上十分活躍;三公子蔡旺庭擔任旺旺集團飲二事業部副總經理,也是個“逗比”。

台灣“花花公子”的首富生意經

蔡旺家近年來一直利用線上平台維持品牌活躍度和宣傳品牌動向,并大力推進旺旺的創新。

這也與旺旺近年來不甚景氣的現狀有關。

旺旺在2014年創下曆史峰值後便一路走跌,2016年1月18日盤中一度跌至3.382港元,644天,股價跌了70%。

與此同時,旺旺的業績也不斷下滑。據财報,2014-2016年營收連續三年下滑,分别為231億元、223億元、197億元。

其實自2015年開始,為了扭轉頹勢,旺旺在原有産品盤的基礎上,針對産品、管道、營銷等做了一系列的創新和調整。先後推出旺旺黑皮、哎喲、那多利等新品牌,乳酸菌、苦苦茶、邦德咖啡、健康零食FixXBody、酒飲産品等。

除了核心的食品飲料,旺旺堅持多元化布局,成立醫院,涉足保險、酒店、金融、養老、傳媒等,将其與旺旺品牌IP進行整合。蔡旺家還在微網誌透露,今年将打造旺旺觀光工廠和旺旺博物館。

此外,旺旺還大玩跨界和網際網路營銷,不僅推出旺旺牛奶洗面乳、面膜,還推出聯名美妝、潮牌、公仔,開設家居、主題門店,售賣旺仔周邊,加強旺旺線上上管道的營運。

功夫不負有心人,從2017到2020财年,旺旺營收下滑的勢頭得以扭轉。而在一個月前的2021财年财報中,蔡衍明表示,(營收)相較來大陸投資前成長超過100倍。

這個曾經的頑主,暫時艱難地将他的公司拉回到了正軌。

*題圖購買于視覺中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