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廟十哲中供奉的10位頂級武将都有哪些戰功,為何供奉的是他們

作者:曆史影視小迷弟

唐朝開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李隆基為表彰并祭祀曆代名将特地建立了一座廟宇,以周朝姜子牙為主祭,漢朝張良為配享,并以曆代名将十人從之。

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這座寺廟改名為武成王廟,簡稱武廟,仍是以姜子牙為主祭,張良為副祀,左右各五人。左列是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蜀漢丞相諸葛亮、唐尚書右仆射衛國公李靖、司空英國公李勣,右列是漢太子少傅張良、齊大司馬田穰苴、吳将軍孫武、魏西河郡守吳起、燕昌國君樂毅。本文以時間順序跟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這10位的戰功。

1、齊大司馬田穰苴

田穰苴(ráng jū),又叫司馬穰苴,春秋末年齊國人,他是繼姜子牙之後承上啟下的一位軍事家。齊景公時期,田穰苴臨危受命,領軍擊退了晉國和燕國的進攻,因功被封為大司馬,是以後代也稱司馬氏。

武廟十哲中供奉的10位頂級武将都有哪些戰功,為何供奉的是他們

田穰苴

田穰苴在治軍方面也非常嚴格,是以也保證了齊軍的戰鬥力,而他本人以及田氏家族在齊國的地位也是蒸蒸日上,于是引起了齊國大夫鮑氏、國氏、高氏的不滿,于是他們聯合向齊景公進讒言,田穰苴被罷黜,最終抑郁而死。

因其年代久遠,所流傳下來的事迹不多,但是他的軍事思想卻影響巨大,其著作《司馬法》入選武經七書,後世很多武将也深受他的影響。

2、吳将軍孫武

孫武,春秋末期齊國人,尊稱兵聖或孫子(孫武子),又稱“兵家至聖”,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公元前512年,在伍子胥的七薦之下,吳王阖闾接見了孫武,當初在隐居是孫武就寫完了《孫子兵法》,于是他帶着自己的著作來見吳王,吳王對其大加贊賞并任命他為吳将。柏舉之戰,孫武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占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

武廟十哲中供奉的10位頂級武将都有哪些戰功,為何供奉的是他們

孫武

孫武給後世最大的影響便是他的著作《孫子兵法》,被譽為“兵學聖典”,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軍事學術史和哲學思想史上都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哲學等領域被廣泛運用。被譯為日文、法文、德文、英文,該書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3、魏西河郡守吳起

吳起,戰國時期衛國人,早年在魯國時受命指揮魯軍大敗齊國軍隊,後來到魏國,得到魏文侯的重用,指揮魏軍屢次擊敗秦國,占領河西之地,為首任西河郡守,同時改革兵制,建立魏武卒,“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

武廟十哲中供奉的10位頂級武将都有哪些戰功,為何供奉的是他們

吳起

後來吳起遭到魏文侯的猜忌又到了楚國,被楚悼王任命為令尹,進行變法。經過大刀闊斧的改革,在短時間内成功增強了楚國國力,使楚國出現“南平百越,北并陳蔡,卻三晉,西伐秦”,一度大敗魏國,“馬飲于大河”的強盛局面。

因變法吳起得罪了楚國内部的守舊貴族,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後,吳起也被殺害。吳起曆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法、儒三家思想,在内政及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與孫武并稱“孫吳”。其所著《吳子》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4、燕昌國君樂毅

樂毅,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和戰略家,魏将樂羊的後裔,先後在中山國、趙國、魏國生活。當時燕國地處偏遠,國力弱小,燕昭王禮賢下士,招攬英才,樂毅就是在這個時候到燕國的,被燕昭王拜為亞卿。

武廟十哲中供奉的10位頂級武将都有哪些戰功,為何供奉的是他們

樂毅

樂毅到燕國後,也開始一心一意的輔佐燕昭王,公元前284年,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七十餘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争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後,樂毅遭到了新即位的燕惠王的猜忌,無奈之下離開燕國投奔到趙國,最後死于趙國。

5、武安君白起

白起,戰國時期秦國人,他熟知兵法,善于用兵,輔佐秦昭王,屢立戰功。伊阙之戰,大破魏韓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伐楚之戰,攻陷楚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坑殺趙國軍隊40餘萬人。

武廟十哲中供奉的10位頂級武将都有哪些戰功,為何供奉的是他們

白起

白起擔任秦軍主将30多年,攻城70餘座,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封為武安君。然而他功高震主,得罪了應侯範雎,接連貶官。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白起被賜死于杜郵。

6、漢太子少傅張良

張良,戰國末年南韓人,秦末漢初傑出的謀士,是劉邦的三傑之一。張良曾力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儲存實力,并疏通項羽季父項伯,使得劉邦順利脫身。 憑借着出色的智謀,協助漢王劉邦赢得楚漢戰争,建立大漢王朝,後來幫助呂後之子劉盈成為皇太子,被冊封為留侯。

張良是劉邦身邊最重要的謀士之一,曾評價他說:“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于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

武廟十哲中供奉的10位頂級武将都有哪些戰功,為何供奉的是他們

留侯張良

7、漢淮陰侯韓信

韓信,漢初三傑之一,劉邦身邊最重要的戰将之一。是“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後人奉為“兵仙”、“神帥”。韓信先是在項羽手下任職,但是沒有得到項羽的重用,後來轉投劉邦,在蕭何的保薦之下,韓信被劉邦封為大将軍,從此開始建功立業。

武廟十哲中供奉的10位頂級武将都有哪些戰功,為何供奉的是他們

韓信

韓信率部先後平定楚、魏、代、趙、燕、齊等國,漢五年(前202年),韓信率領大軍在垓下之戰中圍困項羽,項羽兵敗戰死。而韓信則因功被封為楚王,後來因人誣告,被貶為淮陰侯。 前197年,韓信與陳豨勾連反叛,被呂後與蕭何合謀誘殺于長樂宮鐘室并夷滅三族。

8、蜀漢丞相諸葛亮

諸葛亮的大名已經是人盡皆知了,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堪稱是後世臣子的典範。自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出山,一直是勤勤懇懇的輔佐劉備父子。

諸葛亮向劉備提出占據荊州、益州,聯合孫權共同對抗曹操的“隆中對”策,劉備根據諸葛亮的政策,成功建立蜀漢政權,與孫權、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武廟十哲中供奉的10位頂級武将都有哪些戰功,為何供奉的是他們

諸葛亮

劉禅即位後,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事必躬親,前後五次北伐中原,最終積勞成疾,病逝于五丈原。

此外,諸葛亮還是個發明家,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并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

9、唐尚書右仆射衛國公李靖

李靖,大唐“戰神”,早年曾在隋朝任職,後來投靠了李淵,在唐朝統一天下的戰争中,李淵輔佐趙郡王李孝恭平定了蕭銑和輔公祏,并招撫嶺南諸部。

李世民即位後,李靖開始了滅國之戰,貞觀三年(629年),李靖以定襄道行軍總管的身份統領諸将北征,以精騎三千夜襲定襄,使颉利可汗部驚潰,又奔襲陰山,一舉滅亡東突厥,而李靖也因功升任尚書右仆射,封代國公。貞觀九年(635年),李靖又率軍大破吐谷渾,後改封為衛國公。

武廟十哲中供奉的10位頂級武将都有哪些戰功,為何供奉的是他們

李靖

貞觀十七年(643年),李靖名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貞觀二十三年(649年)病逝,終年79歲。李靖除了自己的軍事能力封神外,他教的徒弟也非常厲害,蘇定方學到了李靖兵法的精髓,征西突厥、平蔥嶺、夷百濟、伐高麗,“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

此外,李靖也寫了很多優秀的軍事著作,他的《李衛公兵法》曾是後世曆代武将們學習的經典,不過後來這部著作失傳了。

10、唐司空英國公李績

李績,大唐名将,與“戰神”李靖是同一個時期的人物,不過年齡要比李靖小得多。說李績可能沒有那麼多人知道,但是一提起瓦崗寨的徐茂公,肯定很多人就知道了,其實李績就是徐茂公。

武廟十哲中供奉的10位頂級武将都有哪些戰功,為何供奉的是他們

李績

李績先是投身于瓦崗寨,後來投了大唐,曆仕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的重用。随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兩擊薛延陀,平定碛北。後又大破東突厥、高麗,成為唐朝開疆拓土的主要戰将之一。

唐太宗時期,李績名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高宗時期,擔任過尚書左仆射、司空等職。總章二年(669年)病逝,終年76歲。

小結:

武廟十哲并不是固定的,後來有人被遷出武廟,有人也被新添加到武廟中,如白起就曾被宋太祖趙匡胤下令移除武廟,郭子儀也曾入選武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