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雲龍”伏擊日軍觀摩團,原型部隊16團是支什麼樣的部隊?

作者:兵說

作者:相忘于江湖

在《亮劍》中,有很多讓軍迷興奮不已的橋段。

劇中最高潮的部分之一,是李雲龍伏擊日軍“戰地觀摩團”的一幕:日軍山本特工隊偷襲八路軍總部,為了近距離檢視觀摩效果,派出了大量前衛部隊開路。同時,129師急調獨立團保衛總部。

李雲龍讓政委趙剛帶領2、3營到陳家峪執行任務,自己則帶領1營留在原地摸清日軍動機,不能“哭了半天,還不知道誰死了”。沒想到,這次誤打誤撞居然幹掉了日軍一個180人的戰地觀摩團,包括1名旅團長,8名聯隊長,還有10餘名少佐,李雲龍賺了個盆滿缽滿。

李雲龍的好運,讓現場觀戰的晉綏軍358團團長楚雲飛豔羨不已。

“李雲龍”伏擊日軍觀摩團,原型部隊16團是支什麼樣的部隊?

這一橋段在軍史上确有類似戰例,那就是王近山的韓略村伏擊戰。

在奔赴陝甘甯邊區途中,王近山即興發揮打出了“韓略村伏擊戰”。但是,真實的洪洞縣韓略村戰鬥和《亮劍》還有不少出入:如王近山是旅長不是團長,當時參加戰鬥的也不是獨立團而是16團。

而16團的前身就是新1團,也是《亮劍》中李雲龍口中的“程瞎子團”。

曆史上真實的16團,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八路軍129師386旅新1團,成立于1938年7月。當時飛速發展的129師已經建立了太行、太嶽和冀南根據地,而為了建立平原的冀南根據地,129師也是下了血本,先後有三批隊伍下太行:

第一波是由孫繼先、胥光義帶領的129師先遣隊,第二波是陳再道、宋任窮帶領的東進縱隊第1團和津浦支隊,第三波是129師副師長徐向前親自帶領的129師東進縱隊4個主力團。

1938年8月,東縱1團、2支隊、東進支隊合編為386旅新1團,團長程啟光(徐帥紅軍時的妻子程訓宣的哥哥),政委夏祖盛。程啟光後任3分區司令員,解放時到了東北,1993年去世享年91歲。

夏祖盛後任6分區副司令員,1943年5月在棗強縣郭莊村犧牲,時年36歲。

“李雲龍”伏擊日軍觀摩團,原型部隊16團是支什麼樣的部隊?

王近山夫婦

1938年9月,772團1營營長丁思林任新1團團長,程悅長任政委。

丁思林是湖北黃安人,土地革命時期任紅31軍93師的營長。長征中任274團參謀長、271團團長。全面抗戰爆發後,任129師386旅772團1營營長。新1團政委程悅長也是湖北黃安人,曾任紅93師組織科科長、供給部政委,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後,任772團1營教導員。

1939年2月,129師386旅在香城固設伏,戰鬥由副旅長許世友指揮。

“李雲龍”伏擊日軍觀摩團,原型部隊16團是支什麼樣的部隊?

在這次“模範平原伏擊戰”中,騎兵連誘敵深入,韋傑344旅688團1營正面阻擊,主力在張家莊西翼側擊;韓東山、周希漢的補充團在莊頭村東翼側擊;丁思林、程悅長新1團1個營在西孝固戒備曲周日軍,主力在馬洛堡切斷日軍退路。東縱3團、先遣支隊3大隊等部配合。

此戰殲敵250餘人俘虜8人。新1團三軍用命表現出色,被朱老總親自授予“模範青年團”榮譽稱号。而團長丁思林、政委程悅長的大名,也因為香城固伏擊戰而很快傳遍了太行山區和太嶽山區。

1939年7月8日,新1團在晉東南抗日根據地的雲族鎮同掃蕩的日軍109師團107聯隊激戰竟日,團長丁思林帶領少數戰士殿後掩護團主力部隊撤退,不幸被即日件狙擊手擊中壯烈犧牲,年僅26歲。

“李雲龍”伏擊日軍觀摩團,原型部隊16團是支什麼樣的部隊?

1940年5月,八路軍129師386旅新1團改稱16團。

出任16團首任團長的,是129師挺進支隊兼晉冀豫4分區政委謝家慶,程悅長仍然擔任政委。謝家慶是河南羅山人,紅軍時期任鄂豫皖根據地團長。抗戰時期任磁縣工作團團長、遊擊隊隊長。

16團剛剛改編不到3個月,就趕上了“震驚敵後”的百團大戰。

按照八路軍總部的指令,129師8個團及總部炮兵團一個營負責破襲正太鐵路陽泉至榆次段。而386旅旅長陳赓、參謀長周希漢給16團的任務,是攻擊和拿下正太鐵路非常關鍵的蘆家莊車站。

從旅部靈獸任務以後,謝家慶馬上召集幹部會議,分析敵情研究打法。

蘆家莊車站有一條小河,一座大鐵橋和把四道鐵絲網油庫、兵站圍得嚴嚴實實,守敵是原田大隊吉岡中隊100餘人,配有曲射炮、重機槍、擲彈筒。謝家慶決定:三營1個連牽制冀家垴,1個連牽制榆次、長凝,2個連破路,1、2營主力2個連打堡壘群,2個連夜襲蘆家莊車站。

1940年8月20日晚,謝家慶和16團打響了百團大戰的第一槍。

“李雲龍”伏擊日軍觀摩團,原型部隊16團是支什麼樣的部隊?

百團大戰的陳赓、周希漢

随後,謝家慶和16團又在羊兒嶺阻擊戰立下了大功。

8月30日,為了粉碎日軍1700餘日軍對卷峪溝八路軍總部和129師師部的合圍,謝家慶、程悅長和副團長陳金钰又帶領16團在高坪阻擊日軍2天,然後和回援的38團一起擋住日軍的狂攻。

9月1日,謝家慶16團、蔡愛卿38團在馬坊以北白雲村東山阻擊1天,随後接到周希漢指令16團和38團還要在羊兒嶺抵擋日軍進攻,掩護總部、129師機關、醫院及群衆安全跳出日軍的合圍。

羊兒嶺位于山西省和順縣境内,謝家慶16團在1542.5高地阻擊北面之敵,蔡愛卿38團1個營在紅崖監視南面山溝之敵,主力占領卷峪溝東的昔陽縣大東足,掩護16團撤退。

這一仗打得天昏地暗,面對咄咄逼人的千餘名日軍,兩個團長謝家慶、蔡愛卿赤膊上陣,兩位政委程悅長、劉有光也都上了戰鬥第一線,八路軍指戰員和日軍的白刃戰死死絞在一起,反複拉鋸。

羊兒嶺阻擊戰從淩晨6時30分一直持續到晚上9時30分,16團和38團整整打了15個小時,一直等到129師師長劉伯承部傳來撤退指令,他們才在周希漢帶領下離開,身後丢下300多具日軍屍體。

謝家慶團長給劉伯承和陳赓留下了深刻印象,遺憾的是,這位身經百戰的虎将在百團大戰第三階段的關家垴攻堅戰中,身先士卒帶領16團指戰員沖鋒在前,不幸中彈壯烈犧牲,年僅28歲。

“李雲龍”伏擊日軍觀摩團,原型部隊16團是支什麼樣的部隊?

開國少将程悅長

當抗日戰争進入1943年,敵後戰場的日軍已是日薄西山。

但是,頑軍卻不合時宜地發起了新一輪反共高潮,直接威脅到陝甘甯邊區的安全。

八路軍總部決定120師358旅、獨1旅調入陝甘甯邊區,同時指令晉冀魯豫太嶽軍區386旅旅長王近山率領16團奔赴延安。此時16團團長是湖北省廣濟人陳金钰,也是韓略村伏擊戰的團長。

到達延安後,陳金钰進入黨校學習,解放時期,任東北人民自治軍24旅政委、新四軍3師8旅旅長、遼東軍區獨3師師長、東北軍區獨165師師長、2縱4師師長。1955年,授少将。

副團長袁學凱,湖北黃陂人,後任16團代團長、西野新4旅副旅長、一野6軍17師政委。1950年3月,昌吉騎7師20團、阜康21團叛亂,袁學凱和師長程悅長在平叛中表現突出。1955年,授少将。

政委程悅長則更為傳奇,到達延安後出任新4旅16團團長,後任旅長。解放時期,新4旅改稱17師,師長程悅長,政委黃振棠,副師長袁學凱,16團改稱6軍17師50團,49團則來自771團。

“李雲龍”伏擊日軍觀摩團,原型部隊16團是支什麼樣的部隊?

農6師50團幹部

17師是西北戰場的主力之一,西府戰役中主動在隴東南家李莊抗擊1天,避免了西野更大損失。保衛延安時,17師也出力甚多,50團更是能攻能守屢立戰功,解放大西北常常被老首長程悅長當主攻。

進軍新疆以後,17師改為農6師,50團在團長劉光漢率領下紮根伊犁。

【深耕戰争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