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守護秦嶺山水好風光 鄠邑生态美産業興

作者:中國經濟網

來源:中國經濟網

鄠邑區位于關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嶺,北臨渭水,區内秦嶺生态環境保護區面積753.34平方公裡。近年來,該區統籌山水城鄉,全力推動“詩畫鄠邑、品質新區”建設,在守護好秦嶺生靈草木、萬水千山的同時,也推動了全區社會經濟高品質發展,一幅生态美産業興的綠色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守護秦嶺山水好風光 鄠邑生态美産業興

綠色鄉村美麗出圈

初秋時節,走進秦嶺腳下鄠邑區石井街道蔡家坡村,白牆黛瓦的房屋坐落在蔥茏的翠色之中,正是秦川風景怡人、葡萄收獲的豐碩時節。近幾年,蔡家坡村已經從秦嶺腳下的小山村,變成群衆興業安居、市民遊客向往的“世外桃源”。

“我們背靠秦嶺,有依山傍水的生态資源,我們就想把生态環境保護起來,再探索一條路子帶群衆發展緻富。”石井街道蔡家坡村黨支部書記秦衛東介紹。近年來,蔡家坡村持續加大村莊綠化美化、生活污水治理、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為全村生态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夯實了環境基礎。

良好生态環境是農村發展的最大優勢和寶貴财富,更是實作産業興旺、打造宜居環境的前提。位于秦嶺北麓、栗峪河畔的栗峪口村堅持“生态+文旅+産業”融合發展的理念,以勞動教育基地為載體,對村内閑置土地進行整合利用,通過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流轉群衆閑置土地104畝,聯合陝旅東方嘉禾共同打造西安市中國小生研學旅行及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蔬菜大棚、葡萄科普長廊、玻璃溫室、避雨大棚、開心農場、景觀田地等設施,實作了農作物生長全周期的教學設定,吸引了大批中國小生前來旅遊觀光和勞動實踐,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态理念向社會全面傳送,激發群衆廣泛參與生态環境治理的意識。2021年村集體經濟收入29.4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6800元。

守護秦嶺山水好風光 鄠邑生态美産業興

目前,鄠邑區全區美麗鄉村81個、美麗庭院13000戶,八裡坪、栗峪口、蔡家坡等村榮獲省級美麗宜居示範村稱号。

生态加持“美麗蛻變”

近年來,鄠邑區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全力建構高品質生态文明體系,綠色發展的鄠邑畫卷正在繼續鋪展。

8月9日下午,“美麗中國•網絡媒體生态行——綠動陝西新畫卷”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走進天橋湖國際生态區,感受“詩畫鄠邑”。天橋湖國際生态區位于西安市鄠邑區,靠近秦嶺北麓,是西安市近幾年修建改造的28個湖泊最西南方向的一組群湖,因湖光山色,景色秀美,被稱作秦嶺腳下的“藍寶石”,已經成為市民打卡的網紅地。

“原來這一片是個廢棄的采石場,基本沒有人過來遊玩。”西旅集團行政管理部員工趙文斌說。

近年來,鄠邑區紮實推進全域治水,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全區河湖水環境顯著提升。2016年,鄠邑區啟動了天橋湖和澇河河道綜合治理建設工程,通過河道整治、生态防洪護岸建設等,不斷提升澇河的景觀環境及防洪能力,調蓄澇河洪水,涵養天橋湖水源、淨化水質、保護生物多樣性。如今的天橋己是湖中有島,岸邊有廊,波光山影,飛鳥成群,廊橋鬥拱,綠樹成蔭。遊客點贊道:“不是西湖卻是西湖一樣的風光;不是仙境卻堪稱人間天堂。”

保護秦嶺,就是保護秦嶺的生态空間,更是維護關中可持續發展。鄠邑區在西安市率先建成秦嶺保護“一站三中心”,完成黃柏峪礦生态修複和7座小水電站拆除整治工作,2021年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264天,同比增加5天。秦嶺北麓32個行政村垃圾集中收集、有效治理、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生态優勢正在成為鄠邑區最核心的競争力。

守護秦嶺山水好風光 鄠邑生态美産業興

資料顯示,近三年鄠邑區國家珍稀瀕危植物翅果油樹種群數量劇增10倍,先後發現秦嶺羚牛群、川金絲猴,并首次發現荞麥葉大百合和秦嶺薤,印證了秦嶺生态環境持續好轉。

同時,秦嶺生态環境的提升也讓綠水青山既有顔值、也有價值,促進鄠邑區生态、生産、生活深度融合,推進秦嶺生态環境保護和高品質發展。2021年實作生産總值266億元,同比增長8.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22元,同比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72元,同比增長11.2%。(中國經濟網記者 楊秀峰 秦佳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