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類與我們最親近的親戚,大猿類有着根本的不同。大約250萬年前,同質屬的第一批種群出現在非洲。他們已經能夠直立行走,但他們的大腦隻有現代人類大腦的一半大小。非洲最早的智人種群與猿類的大腦相似,就像它們已滅絕的祖先南方的猿類阿科一樣。那麼,典型的人類大腦是在何時何地進化而來的呢?

由蘇黎世大學(UZH)人類學系的Christoph Zollikofer和Marcia Ponce de León上司的一個國際團隊現在已經成功地回答了這些問題。"我們的分析表明,現代人腦的結構僅在150萬至170萬年前出現在非洲的智人種群中,"Zollikofer說。使用計算機斷層掃描,研究人員檢查了100萬至200萬年前生活在非洲和亞洲的智人化石的頭骨。然後,他們将化石資料與類人猿和人類的參考資料進行了比較。
除了大小之外,人腦與類人猿的大腦不同,特别是在每個大腦區域的位置群組織方面。"典型的人類特征主要是額葉的那些區域,負責規劃和執行複雜的思維模式,并最終導緻語言,"該研究的主要作者Marcia Ponce de León說。"由于這些區域在人腦中明顯更大,是以相鄰的大腦區域向後移動。
非洲以外的第一批智人種群,現在是格魯吉亞的德馬尼西,擁有與非洲表親一樣原始的大腦。由此可見,早期人類的大腦直到170萬年前才變得特别大或特别現代。然而,這些早期人類具有相當大的能力來創造許多工具,以适應歐亞大陸的新環境條件,開發動物食物來源,并照顧有需要的群體的成員。
在此期間,非洲文化變得更加複雜和多樣化,各種石器的發現證明了這一點。研究人員認為,生物和文化的進化可能是互相依存的。人類學家龐塞·德·萊昂(Ponce de León)說:"最早的人類語言形式可能是在這一時期發展起來的。在爪哇島上發現的化石提供了證據,證明新種群非常成功。他們在非洲首次露面後不久就遷移到了東南亞。
以前的理論對缺乏可靠資料幾乎沒有提供任何支援。"問題是,我們祖先的大腦沒有被儲存為化石。他們的大腦結構隻能通過石骨内表面的折痕和凹槽留下的褶皺和痕迹來推斷。該研究的首席研究員Zolikofer說。由于這些标記因人而異,是以直到現在還無法确定智人化石的大腦是否更像猿類或更像人類。研究人員現在已經能夠通過分析一系列頭骨化石的計算機斷層掃描首次填補這一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