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遼闊平坦的大草原上,一隻負鼠遇上一隻郊狼,吓得撒腿就跑,可它哪裡跑得過郊狼!眼看郊狼就要追上負鼠了。負鼠又急又怕,突然一個踉跄,猝然倒地,雙眼緊閉,口吐白沫,四肢僵直,“死”了過去。
郊狼追了上來,警惕地檢視負鼠,發現它已經停止呼吸,心髒也不再跳動了,并且散發出一股腐肉的臭味,隻好掃興地走了。
誰知,郊狼走後十幾分鐘,負鼠悠悠地醒了過來,見已經沒有威脅,趕緊起來溜之大吉。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剛才隻是負鼠進入了假死狀态。當動物受驚擾或受襲擊時。會靜伏不動,或者跌落到地面如同死物,借此來躲避敵害,這種現象叫做“假死”。
負鼠是一種比較原始的有袋類動物,它有許多天敵,包括郊狼、猞猁、狗、野貓等,這就迫使它練就了特殊的生存高招--假死。這一招幫助它欺騙了許多強大的敵人,剛才它在郊狼面前突然“死去”,隻不過是故技重演。
為什麼負鼠假死能夠騙過狡猾精明的郊狼呢?原因就在于負鼠裝死的手段太高明了。當它意識到自己即将被擒時,會立即倒在地上,臉色突然發暗,嘴巴張大,肚皮鼓脹,身體還會不停地劇烈抖動,表情十分痛苦。
這種突發狀況會使追捕者産生一種恐懼的心理,以為有特殊情況發生,便不敢輕舉妄動。如果對方不上當,緊接着負鼠會使出第二招--從肛門旁邊的臭腺排出一種散發出惡臭味的黃色液體,這種液體能使對方更加相信它已經死了,而且腐爛了。而大多數捕食者都喜歡吃新鮮的獵物,是以它們會放棄“死負鼠”。
鲨魚也裝死
鲨魚雖有“海中霸王”的稱号,但海中也有讓它聞風喪膽的勁敵--虎鲸。虎鲸的牙齒鋒利,捕獵時喜歡幾十頭一齊出動,基本上每戰每勝。遇上如此強勁的對手,鲨魚的第一反應是馬上逃跑,如果來不及逃跑,它就會将腹部朝上裝死,以求躲過一劫。因為經驗告訴它們,虎鲸是從不吃死東西的。
其實,自然界裡像負鼠這樣會裝死的動物還有很多,它們通過這種行為來捕食或者自我保護。
例如,有人曾經看到,一隻饑餓的猴子為了捕食樹上的烏鴉,裝成奄奄一息的樣子,然後雙手捧腹,“掉”到地上,就地打幾個滾之後,竟然雙腿一蹬,脖子一歪,仿佛死過去了。
等上當的烏鴉飛落下來想啄食“死猴”時,猴子突然躍起,閃電般地抓住離自己最近的一隻烏鴉,然後美美地享用起來。
與猴子為了捕食裝死不同,豬鼻蛇隻有在遇到強敵時才會施展這一招:忽然渾身痙攣,接着肚皮朝天就地而卧,如果有人把它的身體翻轉過來擺正,它會立即又過去,表示它确實是一條死蛇。此外,猞猁、鳄蜥、穿山甲、狐狸等也善于裝死。
關于動物裝死的現象,長期以來一直衆說紛纭。有人說,有些動物并不是在裝死,而是受到外界的驚吓後出現的奇特的生理反應:心跳減慢,出現幾分鐘到幾小時的休克。
研究人員曾經對負鼠進行研究,他們發現,負鼠裝死時會出現許多有違正常的生理現象,比如:它的呼吸和心跳中止,體溫急劇下降,渾身散發出一種腐臭。
因而他們認為,負鼠不是裝死,而是被吓得休克過去了。不過,這種看法遭到了質疑。
有些科學家認為,動物的大腦細胞能夠不斷地發出脈沖,形成一種生物電流。根據大腦生物電流的特性,完全可以判斷出動物是睡覺,還是麻木,是昏迷,還是清醒。基于以上認識,他們用一種儀器對幾隻裝死的負鼠進行檢測。
儀器記錄下來的電流圖表明,負鼠在裝死時,其大腦細胞一刻也沒有停止活動,甚至比平時更為活躍。顯然,它們在裝死時肯定也在緊張地等待逃命的機會,它們既沒有昏迷,也沒有休克,而是真的裝死。
穿山甲以“死”誘食
穿山甲找到螞蟻窩後,就躺在蟻窩附近一動不動地裝死。此時,它的鱗片大張,皮肉在太陽光的照射下散發出難聞的異味,以引誘螞蟻上前。當螞蟻傾巢而出,爬滿它的身上時,穿山甲便将鱗片全部合緊,滾入水中,使螞蟻全都浮在水面上。接下來,它開始享用美餐。#最會裝死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