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寬衣博帶、蜜漬梅子:魏晉人士的生活美學什麼樣

作者:澎湃新聞

李旭東 x 澎湃問吧

真實的漢末魏晉六朝,一面是為人熟知的魏晉風流、南朝金粉,另一面則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苦痛的時代” 。頻繁的政權更疊,尖銳的社會沖突,漢族與外族、士族與寒門、官僚與皇權的紛繁糾葛,構成魏晉南北朝時期一段紛擾混雜的畫卷。而也正因苦難的環境,催生了當時士人們以追求不朽為動機的主動精神,以各種方式重新塑造自我來獲得自我确認,在玄思、談邊、吟詩、作文、揮弦、書法等活動中展示自我才能與風采。

魏晉人士的吃穿用度中,如何展現自成一派的生活美學?後人癡迷的“魏晉風度”究竟是什麼?名士風流之外,真實的魏晉什麼樣?澎湃問吧邀請文史學者李旭東,一起聊一聊曆史上真實的魏晉南北朝。

寬衣博帶、蜜漬梅子:魏晉人士的生活美學什麼樣

魏晉人士的吃穿用度

@無名之輩nobody:魏晉時期的服飾是什麼樣的呢?

李旭東:魏晉南北朝時期老莊、佛道思想成為時尚,“魏晉風度”也表現在當時的服飾文化中。寬衣博帶成為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的流行服飾。男子穿衣袒胸露臂,力求輕松、自然、随意的感覺,魏晉的名士們多光身着寬大外衣,或者外衣内着一件類似今天吊帶衫的奇特内衣,并不穿中衣,此衣式僅見于這一時代;女子服飾則長裙曳地,大袖翩翩,飾帶層層疊疊,表現出優雅和飄逸的風格。

魏晉的名士們多光身着寬大外衣,或者外衣内着一件類似今天吊帶衫的奇特内衣,并不穿中衣,此衣式僅見于這一時代,款式參見《北齊校書圖》。或許受北方遊牧民族的影響,中原男子在這一時代也開始流行上衣和褲裝。绔、褲互稱。由于南方的濕熱氣候,高齒木屐開始流行。袿衣(雜裾)是魏晉女服中的禮服。魏晉時期衣冠承于東漢,一秉東漢追求繁華、奢麗的風格,袿衣即是衣兩側有尖角的款式,魏晉時,人們将尖角加長,敝屣旁邊加以垂飾飄帶。服裝看起來異常飄逸,這便是彼時辭賦中的“華袿飛髾”。

寬衣博帶、蜜漬梅子:魏晉人士的生活美學什麼樣

采桑圖畫像磚 魏晉 高台縣博物館

@子非魚嗎:請問魏晉時期的人都吃啥喝啥?

李旭東:吃的東西很多,下面僅以水果為例進行詳細解析。根據《博物志》《齊民要術》《藝文類聚》等文獻記載,可以發現魏晉南北朝時期不僅水果品類比前代豐富,而且每一種水果的品種也愈加多樣。其中常見并被多部典籍提及,流傳地域較廣的水果約有近40種。包括:瓜、桃、櫻桃、李、葡萄、梅、杏、梨、柰、柿、林檎、石榴、桑椹、荔枝、木瓜、楊桃、柑子、橘子、橙子、柚子、甘蔗、給客橙(盧橘)、橄榄、枇杷、龍眼、槟榔、蘡薁(yīng yù)、椰子、枸橼、餘甘、沙棠、芭蕉、莓、棫(白桵)、槃多、枳櫃(拐棗)、山楂、古度(無花果)。

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還喜歡食用幹果,文獻中記載的常見幹果有榛、栗、棗、核桃、橡子、胡桃六種。其中多種果品有多個品種。從文獻中記載的每一種水果的品種多寡可以看出,李和梨在魏晉南北朝時代是較為常見的水果。究其原因,一是這兩種水果都出自本土,已經曆經千年的繁殖孕育,種植栽培技術比較成熟。二是考慮到經濟實用的原則。比如同樣是成活率高的果樹,與桃樹相比,李樹生命周期更長,老李樹即使有枯枝果實也不會變小,是以李樹成了更為普遍的選擇。

從傳世文獻中可知,随着物質生活的不斷豐富與生産技術的持續發展,無論王公貴族抑或平民百姓,都已經不滿足于直接食用水果,人們不懈地嘗試水果加工的無限可能,并成功開發了多種食用方式。新鮮水果容易腐爛,難以儲存。為了不受時令限制吃到新鮮水果,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人們采用了鹽淹、蜜漬、曝曬等方法。《齊民要術》中記載了收藏棗、柰、葡萄、栗子、柿子、木瓜、楊梅、李子、梅子、橄榄等水果的方法,每種水果都要根據含水、含糖量的不同而差別處理。

最簡單的加工方式是曬成果脯,如棗脯,隻需要“切棗曝之”這兩道程式。另一種棗的加工儲存方式則比較複雜,《食經》中稱之為“幹棗”,需要在曬幹之後加酒封存。幹葡萄需要加蜜和油,煮沸後陰幹;楊梅則是“鹽淹,曝令幹熇,取杬皮二斤,煮取汁漬之,不加蜜漬”。先用鹽腌,水分析出後再曬幹,不易腐壞,再用汁液浸泡,能保持水果的水潤度,展現了古人在有限的生産生活條件下充分利用一切資源的智慧。

李子、梅子、木瓜、橄榄、小梨等水果有酸澀的味道,直接食用口感不佳。《三國志》:“使黃門至中藏取蜜漬梅”記載了蜜漬梅子的食用方法。用蜜漬加工法在鹽腌析出汁液後曬幹,或者直接熏幹,浸在蜜中封存。既保持了水果的新鮮度,又提升了味覺體驗,在當時流傳極廣,頗受歡迎。水果有糖分,果仁有香氣,可以與主食一起食用,提升主食的風味。

魏晉食譜中水果常在主食清單中作為配料出現。杏仁可以和大麥調配煮粥,《食次》中提到糯䊦(yè)的做法:“以棗栗肉上下著之遍,與油塗竹箬裹之。爛蒸。”糯䊦是一種粽子類的食物,糯米粉過篩加水和蜜調和成硬面後,捏成條狀,把紅棗肉栗子肉貼上塗滿,裹上箬葉蒸熟,用果品增加甜度和香氣。

魏晉風骨,究竟為何

@飛馳而過:請問怎麼了解魏晉風骨,當時的名士是真風流,還是用風流來掩蓋消極避世的心理?

李旭東:魏晉南北朝,始于東漢建安年代,迄于隋的統一,曆時四百年。這個時期的特點,一是全國長期分裂;二是政權更疊頻繁;三是社會動亂。在這個時期,同時并立的政權之間互相征伐,新舊王朝的更替也多是通過戰争實作。

即使沒有戰争,上層統治集團的權力之争同樣充滿殺氣。這個時代的基調又因文人的政治處境而染上了悲劇的色彩。許多上層知識分子卷入政治鬥争而遭到殺戮。現實的苦難使世人發出了“天道有疊代,人道無久赢”的悲歎。社會失序,人生靡常,但人又不能脫離現實去生活。對家族、人生的執著追求并未因沉重的苦痛有所消退。追求個性的不朽和永恒,成為士人們共同的心聲。以才藝取聲揚名、垂史不朽自然成了他們實作個體價值的标準之一。上至帝王、下至一般士族,都表現出一種曆史的主動精神。曹丕曾不無激情地說:“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唯立德揚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在以追求不朽為動機的主動精神中,人們以各種方式重新塑造自我來獲得自我确認,在玄思、談邊、吟詩、作文、揮弦、書法等活動中展示自我才能與風采。

魏晉時期所标榜的“名士”,為“風流名士,海内所瞻”。魏晉所追求的“風流名士”風尚,正是這種灑脫活潑、自在适性的精神自由和個性表達,甚至許多與儒家禮教相悖逆的縱情率性行為,往往成為魏晉名士風度的标志。譬如《世說新語》載王孝伯所說:“名士不必須奇才。但使常得無事,痛飲酒,熟讀《騷》便可稱名士。”

誰是名士?

其一,名士至少須為貴族,或為貴族的附庸。這種動蕩的年代,純粹的學問是不能維生的,《新語》中的名士每個都有赫赫的出身。

其二,名士要善飲,不但飲,而且要大飲方可。飲酒,很能展現出名士不問世事的态度。比如,王子猷答恒溫的問話時說不知道自己居什麼官位,似乎是“馬曹”,也不知道自己管多少匹馬,更不知道他們的生死。簡言之,名士就是不管事,在野最好飲酒,在朝也不可憂國。他們推崇老莊、莊子的“塵垢秕糠,将尤陶鑄舜堯也”可以作為名士這種行為的“理論依據”,雖然很明顯他們是曲解了莊子的《逍遙遊》。這裡引發了“名士”的第三個特征,即談玄,談老莊。《道德經》的許多章節是治世之術,老子在很多時候更像一個願為帝王之師的人,而且他在很多時候也會談及自己的社會理想。而魏晉談玄的人是極少談及治世之道的,《新語》中不過有26則政事的記錄,而且多是一些個人行為而言及大義,關乎國家的少之又少。

寬衣博帶、蜜漬梅子:魏晉人士的生活美學什麼樣

南朝竹林七賢磚畫

@MagicWaltz:曆史上十分有名的竹林七賢,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李旭東:《世說新語》中所描述的魏晉名士有各種不同的風貌,其中有一組人真正能代表這時期士人狂放的新人生觀,他們就是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鹹、向秀、王戎等七人。由于他們常在竹林聚會,縱情暢飲,是以世人稱為“竹林七賢”。

七賢的才學、聲譽甚高,他們種種任性荒唐的行為,成為西晉以後貴族子弟争相仿效的模範,後代也将晉代的淫逸之風歸咎于七賢。其實七賢種種狂妄的行徑,并非無所為而為,以下且舉阮籍為例,了解其所有放蕩越禮的行為,其實都隻是要表達對世界的反抗。

阮籍是個自我意識強烈、非常自傲的人,年少時曾度過一段遊俠式的浪漫生活,年長之後,“或閉戶視書,累月不出;或登山臨水,經日忘歸。”出身仕宦之家的他,也曾對未來有一番遠大的期許,他飽讀詩書,滿懷濟世之志,但世局的變化使他看透了政治的黑暗,不願卷入權力鬥争之中,每次被迫上任不久,就稱病辭官,一連換了許多官職,都不久留。有一次他辭退大将軍曹爽所委任的參軍一職,一年多後曹爽兵敗被殺,手下也受株連,大家都佩服阮籍有遠見而免遭殺身之禍。從此阮籍在心有餘悸之餘,更是對政治徹底失望。

在司馬氏得權後,為了籠絡人心,拉攏名士成為當務之急,而阮籍便成為他們物色的對象之一。雖然司馬家内鬥不斷,但阮籍始終是司馬家的僚屬,因為他們都看重阮籍的文名,不忍殺他,但也不許他離開。而阮籍為了自保,也采取十分微妙的态度來逃避險惡的政治風波——那就是“混”。他從不管事,每天隻顧着喝酒,每當司馬昭的親信鐘會拿政事來詢問意見,企圖從中找出構陷他的把柄時,阮籍總是喝得醉醺醺,随便敷衍了事,說起話來言不及義,卻也沒被套出什麼口實。

司馬昭也曾派人向阮籍提親,要他把女兒嫁給司馬炎,顯然這是一樁政治色彩鮮明的聯姻,阮籍不想答應又難以拒絕,隻好大醉六十天,拖得司馬昭無可奈何,隻好作罷。阮籍從不品評别人,可見身處惡劣的環境中,他的言行是多麼小心謹慎,這對自傲的他而言,無疑是生命的一段悲劇。

寬衣博帶、蜜漬梅子:魏晉人士的生活美學什麼樣

《竹林七賢》 傅抱石作品 20世紀50年代

為了平衡政治生活上的苦悶,阮籍在日常生活中,是以蔑視禮法出了名。據說他在家中喝酒常常披頭散發,赤身裸體盤膝而坐,當遇到衛道人士時,他就會翻白眼瞄人家,正眼也不看一眼。阮籍曾說:“禮豈為我輩設耶!”是以他與要回娘家的大嫂話别、在母喪時喝酒吃肉這些舉動都是為了在維護自我和保全生命之間取得平衡,以舒坦政治上的壓抑。阮籍經常獨自駕車毫無目的地在野外漫遊,而每逢窮途末路時,他便大哭一場再掉頭回家,仿佛象征着他随時在找一條生路卻無法得到的悲痛,唯有借着一些怪誕不經之舉,來表現他對當權者的嘲諷和不滿。

究其原因,魏晉當時的政治現狀使士人的群體意識得到消除,而個人主義得到張揚。魏晉名士都主張要張揚人格特性,反對虛僞的禮教,實作人的天性,沖破世俗,投身自然,縱情山水,注重生活情趣的享受。其中,以竹林名士和王羲之等為代表。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就是當時審美情趣的代表之一。

寬衣博帶、蜜漬梅子:魏晉人士的生活美學什麼樣

《褚摹蘭亭序》卷(局部),故宮博物院藏

何晏、王弼算是一個轉折點,他們開始大談老莊,不能說這個轉折是壞的,因為他們的寫作帶有更多的個人色彩。何晏的母親嫁給了曹操,他是曹操的繼子,地位是尊崇的,如果不是後來司馬氏擊敗了曹氏,何晏也許還不能成為這個标志性的轉折點。何晏至少是兩件事的标志性人物:其一,他是玄學興起的标志;其二,他是服藥的祖宗。服藥可能是秦代的方士所“發明”的,也許是漢代,但毫無疑問“五十散”的配方肯定不會是何晏個人所創,而且在何晏之前肯定有不止一個人吃過這種“藥”,為什麼何晏一吃竟然能成為一種流行?還有魏晉玄學的興起,在何晏之前研究《道德經》《南華經》的大約是大有人在,但為什麼何晏之後這竟成為一種風氣?這和他的地位幾乎沒有什麼關系,他的官位頂多不過是“吏部尚書”罷了。等到了完全是竹林七賢的時代,建安派完全式微,大家服藥的服藥,談玄的談玄,飲酒的飲酒。幹什麼的都有,好在沒多久陶淵明出來了,算是魏晉文章一條漂亮的豹,但陶氏是完全獨立于政治之外的标準的隐士,在他身上很難找到所謂“名士風度”的痕迹,他是一個值得中國文化慶幸的人物,同時他的出現也是有其合理性的。竹林七賢出現後, 魏晉最重要的學術特征“玄學”完全興起了。這時魏晉名士的時代特征完全凸顯了出來,所謂的“名士風度”成熟了。

最風流,還是最混亂

@澎湃網友7FnAji:魏晉南北朝亂世差不多四百年,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哪些曾影響時代的走向?

李旭東:後趙明帝石勒、前秦天王苻堅、劉宋宋武帝劉裕、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這四個人絕對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排在前幾位的英雄,其中石勒差點統一北方。苻堅不僅統一了北方還拿下了益州。劉裕統一了南方,順便拿下了關中和淮河流域,巅峰時期地盤非常大,中原古都長安、洛陽都在他手裡,這些可都是戰略要地。拓跋焘統一了北方且差點打過江。四位君主中,最接近一統天下的那位就是宋武帝劉裕了。要不是他的後勤部長劉穆之早逝,劉裕鐵定能收拾北魏,完成統一天下之舉。

寬衣博帶、蜜漬梅子:魏晉人士的生活美學什麼樣

石勒命儒生讀史

@肆條A的_包大人:魏晉南北朝除了社會、軍事上的動亂,還有哪些極為混亂的方面呢?

李旭東:根據史料《南書》記載,魏晉南北朝時期瘟疫集中爆發,天下旱災、水災、蝗災頻發,人民生活艱苦。魏晉南北朝朝代更疊極快,每個政權都對士人進行殺害,天下名士幾近屠戮一半。同時魏晉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發,從魏晉禅讓到八王之亂,每一場戰事都死傷無數。由此可見,天災人禍頻繁,生活環境可謂是惡劣。如果不是天災人禍集中在一起,整個社會也不會動蕩不堪。惡劣的環境也導緻人口數量銳減,百姓流離失所,時代都籠罩在黑暗中。

根據史料《南齊書》記載,公元304年開始塞外衆多遊牧民族,看見西晉爆發“八王之亂”,無暇顧及北方,便乘機入侵中原地區。匈奴、鮮卑、羌、羯、氐五族胡人建立十六國,開啟了長達135年的五胡亂華時代,連年征戰百姓苦不堪言,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魏晉南北朝如此混亂、人民生活如此辛苦、社會處于荒唐狀态,完全是各種問題交織在一起造成的。

責任編輯:鞠文韬

校對:張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