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俄總統普京的頭号心腹,曾被普京提名為下一任接班人,在位18年,他的強硬作風讓美國聞風喪膽,常常将西方國家怼得無話可說,卻又多次為其他國家仗義執言,他就是俄最霸氣的外交部長謝爾蓋·維克托羅維奇·拉夫羅夫。
拉夫羅夫的戰熊式外交早已在國際舞台上聞名,尤其是面對傲慢的歐美時,他從沒給過好臉色。對待西方媒體,他從來不講什麼情面。某次新聞釋出會上,本該輪到中國記者提問,美國記者卻要求插隊先說,直接遭到拉夫羅夫的嘲諷。某次采訪,英國記者打斷了拉夫羅夫的發言,于是他當場質問,“BBC都是這種做派嗎?”2022年3月,西方記者就烏克蘭問題陰陽怪氣地提問拉夫羅夫,拉夫羅夫則反問,“當初伊拉克和利比亞有數十萬平民死亡的時候,你有沒有這樣悲傷的報道過?”當記者被怼得說不出話後,他又繼續怒斥,“我不跟你們玩這種語言遊戲,我隻希望你們記住,每個記者要有點良心。”
其實,早在拉夫羅夫上任初期,他就展示了自己強硬的外交作風,從1999年到2004年這十餘年裡,俄羅斯正處于一個低谷期,是以不會輕易動用在安理會的否決權,但拉夫羅夫一上任就因塞普勒斯局勢投出了關鍵的反對票,這在當時被外界認為是俄羅斯重制超級大國風範的舉措,拉夫羅夫也是以被稱為“蘇聯風格的外交官”。
2000年在讨論巴爾幹局勢的會議上,作為主角的南斯拉夫被禁止出席,拉夫羅夫知道後直接憤然離席,強行停止了這場單方面的霸淩。2008年格魯吉亞戰敗後,在背後操控的美國想通過國際壓力迫使俄羅斯退兵。拉夫羅夫提出撤軍的三大條件,表示缺一不可,美國不得不吃下這個虧,同意了俄羅斯的要求。2018年,烏克蘭軍艦故意闖入俄羅斯領域,拉夫羅夫知道後公開表示,俄羅斯本不準備對烏克蘭開戰,但若是他們再敢挑釁,俄羅斯必會進行反擊。最後,他還留下了對烏克蘭總統的經典回應,“波羅申科會遭到我們的回擊,到時候他會笑不出來,這一點我會向大家保證的。”烏克蘭方立馬尋求和解,對此,普京曾在開會時調侃,“我不得不提醒下拉夫羅夫,你是外交部長,而不是國防部長。”一時間全場大笑。
面對西方國家及媒體的抹黑,拉夫羅夫總能“精準狙擊”,但對于朋友,他也從不吝啬援助之手。2011年,叙利亞爆發内戰,拉夫羅夫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強烈譴責美國與北約幹涉别國内政,并呼籲讓叙利亞人自己決定命運。在俄羅斯的堅持下,美國與北約不得不放棄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叙利亞政府得已在較少幹預下收複大部分土地。2019年,委内瑞拉受到美國不正當制裁後,為了防止其變成第二個叙利亞,拉夫羅夫隔空喊話,“我鄙視你們将西半球,作為自己的後院,美國政治家是否喪失了所有的羞恥感?”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美國不僅糾集各路媒體大肆宣傳中國病毒論,還揚言要向中國索賠。拉夫羅夫知道後,馬上站出來痛斥美國。
拉夫羅夫如此強硬的性格源自于他的生長環境,1950年3月21日,拉夫羅夫出生在莫斯科一個幹部家庭。他的父親來自格魯吉亞的第比利斯,是亞美尼亞人,是以拉夫羅夫自稱“我的根在格魯吉亞,但血管中流淌着亞美尼亞的血”。拉夫羅夫的母親是俄羅斯人,在俄羅斯外貿部工作,他也随母姓。從小受到愛國教育熏陶的拉夫羅夫長大後便考入了培養外交人才的莫斯科國際關系大學。讀書期間,拉夫羅夫熟練掌握了好幾門外語,一畢業就被蘇聯的斯裡蘭卡大使館選中,開始了自己的外交官生涯。莫斯科外交部、聯合國常駐代表,拉夫羅夫一路高歌猛進。據統計,在他任職期間,俄羅斯在聯合國的支援率達到了曆史最高點。
2004年,普京看中了拉夫羅夫的強硬與經驗,直接将他任命為外交部長,正式開啟了俄羅斯“戰熊外交”的新階段。除了直接駁斥傲慢無禮的西方媒體外,拉夫羅夫絕大多數更喜歡用幽默的語言貶損對方。2018年,特朗普想要炫耀自家新造的飛彈,于是在推特上向俄羅斯喊話,“我們漂亮又聰明的飛彈就要來了哦。”對此,有記者問拉夫羅夫有何看法,他無語地回答,“我的了解就是美國總統發了個推特而已。”2022年美國到處發制裁令,當拉夫羅夫聽到記者說他也被納入制裁範圍後,拉夫羅夫詫異反問,“你說的是什麼意思?難道我不配被制裁嗎?”逗得台下的記者都笑出了聲。美國國務卿蒂勒森曾公開表示,“跳探戈需要兩個人,與俄羅斯共舞有着非凡的意義,但我本人不想和您拉夫羅夫一起跳。”拉夫羅夫聽後隻是淡定回複,“我媽媽也禁止我和男人跳探戈。”
強硬與幽默并存,不愧是普京非常信賴的功臣。2015年拉夫羅夫生日這天,普京還授予他一等祖國功勳勳章。2021年6月,普京還主動提名他為下任俄羅斯總統的候選人。隻是,拉夫羅夫比普京還要大兩歲,能否競選成功、順利上任還是個未知數。如今,這位外交部長已經迎來人生的第72個年頭,但他依然奮戰在俄羅斯的外交前線。回顧拉夫羅夫上任初始,西方各國都對俄羅斯虎視眈眈,恨不得下一秒就對其開炮,但他始終臨危不亂,該嚴肅時霸氣,該幽默是風趣。拉夫羅夫在國際政治舞台上展示了自己的強勢外交風格,成為世界官僚機構殿堂裡活生生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