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白鷹墜落:諾曼底頭号王牌飛行員之死

更多硬核,有趣,好玩的文章和資訊,請點選上方 芬裡爾戰史研究 關注擷取!

白鷹墜落:諾曼底頭号王牌飛行員之死

王牌之死

本文作者:夏夜(編著有《西線空戰:二戰德國空軍第26戰鬥機聯隊戰史》,《帝國落日:見證德國軍隊的最後時刻》,《勇敢的人——從第一線士兵的眼中看二戰》等。)

曆數二戰德國空軍王牌飛行員,除去耳熟能詳的哈特曼、巴克霍恩、諾沃特尼、加蘭德、馬爾塞尤等人,埃米爾·朗(Emil Lang)雖然未能跻身第一梯隊,卻也堪稱戰功赫赫,宣稱擊落173架敵機,橡樹葉飾騎士十字勳章加身。他的飛行生涯從漢莎航空持續到德國空軍,據說從沒發生過一起事故,更從未被敵人擊中過,堪稱吉星高照。但運氣是有盡頭的,他在戰争最後一年随着德國空軍的潰敗而殒命,一如許許多多的同僚那樣。這是一個典型的戰鬥機飛行員的結局,但因為戰事的激烈與混亂,他的陣亡格外撲朔迷離、迷霧重重,究竟是誰終結了埃米爾·朗這位擁有173架驕人戰績的德國王牌飛行員,至今莫衷一是。本文要呈現的,就是那場神秘蹊跷的事件,結合德國、美國、英國三方檔案,梳理和最大程度還原當年的戰鬥場景。

白鷹墜落:諾曼底頭号王牌飛行員之死

埃米爾·朗(1909年1月14日—1944年9月3日),德國空軍橡樹葉飾騎士十字勳章獲得者。在403次作戰任務中宣稱殲敵173架,其中東線144架,西線29架(9架“噴火”戰鬥機、9架P-51“野馬”戰鬥機、6架P-47“雷電”戰鬥機、4架P-38“閃電”戰鬥機),他還憑借1943年11月3日宣稱擊落18架蘇聯飛機,創造了空戰史單日最高擊墜紀錄。

一、敗走諾曼底

比起哈特曼等少年英才,朗大器晚成的成長經曆和職業生涯在德國空軍更具代表性。他早年是田徑運動員和民航飛行員,1939年參軍,3年後從運輸機部隊轉到戰鬥機部隊,1943年進入著名的第54戰鬥機聯隊“綠心”聯隊,此時他年屆34歲,對于體能要求極高的戰鬥機飛行員而言已屬高齡。但早年職業生涯帶給他過硬的身體素質和豐富的飛行技術,朗在東線這個激戰正酣的廣闊戰場進步神速,當年年底其戰績就邁入百架大關,1943年 11月3日尤其是他的高光時刻——四次出戰,總共宣稱擊落18架蘇聯飛機(Il-2強擊機九架、La-5殲擊機三架、Yak-9殲擊機二 架、Yak-7殲擊機三架,另有一架機型不明),打破了一年前“非洲之星”馬爾塞尤創下的單日擊墜記錄,由于大規模空戰已成為曆史,這個記錄保持至今。

1944年6月6日,諾曼底戰役打響,德國空軍在諾曼底的主要任務是支援陸軍,對抗英國皇家空軍第二戰術航空隊和美國陸軍第九航空隊。當月月底,已經累積到159架戰績的埃米爾·朗上尉被調到第26戰鬥機聯隊(JG 26),任第二大隊大隊長。JG 26聯隊是德國空軍在西線的老牌勁旅,自二戰爆發時起就一直對抗英美盟軍,一度是盟軍空軍最敬畏的對手。在JG 54擔任近1年中隊長後,朗沒有辜負這來之不易的晉升,幹勁十足,将自己從東線帶到西線的強勢勁頭一直延續下去,從6月6日至8月底共取得28架空戰戰績,在諾曼底戰場獨占鳌頭。

然而,德國空軍兵力相差懸殊,制空權盡失,隻能被動挨打,苦苦支撐,掩護地面部隊且戰且退,即使有像埃米爾·朗那樣的王牌飛行員能取得漂亮的戰績,但對戰局于事無補,而廣大普通飛行員淪為對手捕獵的對象,德國空軍也蒙受了慘重而難以彌補的傷亡。8月下旬開始,德軍大勢已去,JG 26聯隊随之逐漸撤離法國,月底暫時撤到比利時布魯塞爾附近,第一大隊駐赫林貝亨機場,第二大隊駐梅爾斯布魯克機場(Melsbroeck)。

9月2日,英軍裝甲部隊兵臨布魯塞爾城下。次日中午,JG 26聯隊再次向着德國本土撤退,第二大隊經杜塞爾多夫去到基希黑倫,大部分轉場相安無事,僅有的幾例損失後果卻是災難性的。

大約13:00,最晚離開赫林貝亨的第一大隊第2中隊出發了,彼時雲層厚重,空中能見度度不佳,8架Fw 190次第起飛,自西向東平緩轉彎并爬升到1500米。進入聯隊不到兩周的卡爾-海因茨·奧森科普少尉(Karl-Heinz Ossenkop)作為迪辛下士(Düsin)的僚機排到最後起飛,随即發現起落架無法收回,便轉到機場南端,焦頭爛額地檢查起落架收放杆。美軍第55戰鬥機大隊第38中隊的“野馬”突然從上方200米迎面沖出,Fw 190毫無還手之力,肯普夫少尉(Karl-Heinz Kempf,總戰績65架)領銜的四機小隊頃刻被全殲,僅有一人帶着中彈的腿部跳傘生還,包括肯普夫在内其餘三人被擊斃于飛機内。

奧森科普見勢不妙,用力向左閃避,并放下襟翼迅速着陸。4架友機在他眼前墜落,煙火和巨響在3公裡外的東邊騰空而起。美軍進而掃射了機場方才揚長而去。奧森科普就在2架“野馬”眼皮底下滑進第2中隊機庫,停妥後急忙拉上機場外場保養組組長以及三名士兵,驅車趕往墜機地,他們在附近救回一名跳傘生還但重傷的戰友。

回到機場,奧森科普從地勤那裡得知自己的飛機一切正常,起落架無法正常收起是因為他電路斷路器在滑跑階段震松了,若非如此,殿後的他本該是“野馬”首當其沖的攻擊目标,後來奧森科普慶幸地自嘲“無知和生疏反而保住我一條小命和1架Fw 190A-8”。

作為美軍第八航空隊曆史最悠久的P-38大隊,第55戰鬥機大隊過去一年多次和JG 26狹路相逢、大打出手,雙方互有勝負,可謂冤家路窄,該大隊最近剛從P-38換裝P-51D野馬式戰鬥機,9月3日上午護送轟炸機轟炸路德維希港,12:35返航至法國沙隆(Chalons)附近時兩個中隊退出護航,改去比利時掃蕩地面目标。13點,第38戰鬥機中隊“地獄貓”的麥考利·克拉克上尉在3000高度發現了10餘架敵機在低空活動,向中隊長報告後便率領自己的小隊沖下去,中隊長帶領另一支小隊緊随。“野馬”以650km/h的高速俯沖到赫林貝亨機場,轉大彎減速,清理掉座艙蓋凝霜,來到毫無察覺的2./JG 26中隊身後,克拉克逼近機場北面一架飛在隊伍左後方的Fw 190,先拔頭籌,另外幾架Fw 190試圖回擊,但随即也被克拉克的小隊解決掉2架,中隊長擊落了第4架。

白鷹墜落:諾曼底頭号王牌飛行員之死

麥考利·克拉克上尉滿意看着自己的“田納西美女”号P-51戰鬥機被添上第5個戰果标志。克拉克被據信擊落了JG 26的肯普夫。

二、埃米爾·朗之死與德軍、美軍記載

在10公裡外的梅爾斯布魯克機場,埃米爾·朗也正帶着他的第二大隊指揮部轉場飛行,他們同樣遇到起落架故障,結果卻是滅頂之災。時任聯隊長的約瑟夫·普裡勒中校戰後撰寫的聯隊史中記載了這一過程:

3日,因故障原因,第二大隊指揮部三架飛機推遲到13:20最後出發。作為大隊長的兩名同伴,阿爾弗雷德·格羅斯少尉(Alfred Gross)擔任埃米爾·朗的僚機多年,從JG 54追随到JG 26,漢斯-約阿希姆·博雷克下士(Hans-Joachim Borreck)是一名嶄露頭角的新人。

起飛不久,朗察覺起落架故障,不過十分鐘後他們還是在200米高度進入航線,這時博雷克呼叫後方有“雷電”,朗朝左上方爬升規避,格羅斯向右前方規避,博雷克被兩架敵機追擊,隻能向下躲,很快他的機翼和發動機中彈,滑油糊滿了座艙蓋,博雷克向左急轉,稍微甩開了追擊者。視線受阻的他隻看到了大隊長的座機一頭栽向地面,起落架還沒收回。

博雷克迫降在另一處機場。格羅斯身負重傷,在醫院填寫了作戰報告,陳述自己躲開首輪襲擊,反擊擊落了1架“噴火”,他最後看到朗的Fw190燃燒着沖向地面,然後急躍升。格羅斯被擊落時毫無察覺,跳傘逃生。這位擁有52架殲敵擊落的騎士十字勳章獲得者進入JG 26不到一個月後離隊,他宣稱擊落的那架“噴火”未能通過軍方稽核确認。

博雷克下士和格羅斯少尉的報告中存在諸多疑點和沖突,襲擊他們的究竟是“雷電”還是“噴火”?布魯塞爾一帶沒有P-47部隊與Fw 190發生過交戰,可以排除掉“雷電”的存在。一個年輕下士驚慌失措之下認錯敵機機型大有可能。巧合的是,美軍第338戰鬥機中隊的“野馬”和英軍第41中隊的“噴火”大緻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都宣稱攻擊過3架Fw 190,是以究竟是誰擊落了埃米爾·朗這位擁有173架驕人戰績的德國王牌飛行員,目前存在兩種說法:美軍第338戰鬥機中隊的達雷爾·克拉默少尉(Darrell Cramer)和英軍第41中隊的特裡·斯賓塞上尉(Terry Spencer)

第338戰鬥機中隊“橡樹果”和第38戰鬥機中隊“地獄貓”同屬美軍第55戰鬥機大隊,當天完成護航後,一後一前飛在2700米高度前往比利時掃蕩。前方的38中隊呼叫布魯塞爾附近有Fw 190在低空活動——如前所述,它在赫林貝亨攻擊了2./JG 26中隊。約翰·麥金少校(John McGinn)也率第338中隊俯沖,穿過900米高度的雲層,他看到“3到6架敵機躍出近地面,以松散的隊型向東飛”,便和僚機達雷爾·克拉默少尉(Darrell Cramer)從敵機編隊一左一右包抄過去。13:00麥金瞄準對方右後方那架Fw 190先拔頭籌,13:20克拉默少尉在布魯塞爾東北擊落第2架Fw 190,10分鐘後他們的隊友赫爾曼·紹南伯格少尉(Hermann Schonenberg)也命中一架Fw 190,令其從30米低空俯沖,但沒有看到對方墜毀。克拉默少尉的戰鬥報告記述道:

對方速度并不快,我憑借俯沖時積累的大量動能,高速逼近,向左急轉的Fw 190開始右轉,從我右邊突然沖出另一架P-51,穿過我和敵機之間,開火後向下脫離,但它速度太快,且Fw 190在急轉彎,他的子彈射過了。

我繼續逼近,Fw190仍在向右急轉,增大了我的射擊偏轉角,于是我略微左轉,拉大距離和減小偏轉角,再向右急轉彎,以75度偏轉角和大約300碼的距離開火,僅僅一串短點射後相距已不到200碼,由于我拉的角度,敵機消失在我前下方。

我再度右轉時它又出現在我視野:機身翻轉,筆直墜毀于地面,猛烈的撞擊産生的沖擊波仿佛石塊落在水面蕩起的漣漪,飛機又滑了幾碼,四分五裂,最後爆炸成一團火球。

美軍第338戰鬥機中隊的戰報與德方(JG 26聯隊)記錄大部分吻合,美國曆史學家唐納德·考德威爾在其著作JG 26聯隊史中分析指出,麥金少校和克拉默少尉同時攻擊了埃米爾·朗,最後由後者真正擊落;博雷克從紹南伯格少尉手中逃過一劫。考德威爾進而推測,現場有6架Fw 190,組成2支三機編隊,而非普裡勒寫的3架,朗和博雷克飛在前方那支編隊,第二支Fw 190編隊由身經百戰的格羅斯帶領,飛在上方掩護。也許發現P-51襲來時,格羅斯抛棄了他的長官,他多年的好友,帶領自己的三機編隊向上躲進雲層,然後遭到英國皇家空軍第41中隊攻擊,格羅斯擊落了彼得·查廷準尉(Petter Chattin),随後也被查廷的兩名隊友共同擊落。

白鷹墜落:諾曼底頭号王牌飛行員之死

達雷爾·克拉默少尉,他的P-51戰績在第55戰鬥機大隊排名次席

白鷹墜落:諾曼底頭号王牌飛行員之死

達雷爾·克拉默(頭戴飛行帽者)與他的地勤們

三、英軍記載

皇家空軍第41中隊屬于部署在本土的大不列颠防空軍(Air Defence of Great Britain,1943年在戰鬥機司令部基礎上組建,主要負責英倫三島的防空任務)。這時裝備噴火XII型戰鬥機,當天12:35該中隊8架噴火XII組成兩支小隊,攜帶副油箱從肯特郡的利姆基地飛往比利時魯汶遊獵,13:30在比利時蒂勒蒙(Tirlemont,位于魯汶和聖特雷登之間)東邊發現3架Fw 190向東飛在300米低空。于是一支小隊掩護,另一支俯沖發動進攻,長機特裡·斯賓塞上尉突襲了中間的Fw 190左舷,2号機彼得·查廷準尉攻擊右邊那架,左邊那架Fw 190右轉規避後迅速反咬住斯賓塞,子彈擊中斯賓塞的右機翼和升降舵,斯賓塞不得不停止攻擊,向左急轉規避。卻看到自己那架本該逃過一劫的獵物同樣在左轉,他沒有放過對方這個緻命的錯誤,再次追上去,以1.5倍瞄準鏡光圈的提前量開火并命中,Fw 190起落架掉下,速度驟降,再遭斯賓塞第二輪火力後,引擎罩右側竄起火焰,一頭栽向地面爆炸。

這時查廷呼叫“認為自己打掉一架”,随即又聲稱準備跳傘,卻沒給出理由,這是他留下的最後訊息,斯賓塞看見一架飛機“順利迫降在蒂勒蒙附近,未放下起落架,随後着火”,認作查廷的“噴火”,但隊友帕特裡克·科爾曼準尉目睹了“第二架在格鬥中擊落彼得,還擊傷了特裡的機尾”。

科爾曼和另一名隊友一齊追擊“第二架”德機,科爾曼從大約160米距離持續開火,德機進入俯沖後大角度拉起,然後在科爾曼眼前不足30碼距離失速,最終墜地爆炸,一朵降落傘出現在科爾曼和斯托視線内。“噴火”飛行員們樂觀地認為查廷最壞不過被俘,于是開始返航,于14:45降落回英國基地。斯賓塞和科爾曼各入賬1個空戰戰果,但被他們彙報為跳傘生還的查廷長眠在了歐洲大陸。

白鷹墜落:諾曼底頭号王牌飛行員之死

噴火XII是在噴火V機體結構上安裝1735馬力的羅爾斯·羅伊斯“獅鹫”發動機,在5500米高度最快能達到630km/h,1944年裝備了大不列颠防空軍的第41中隊和第91中隊,原本用作低空攔截,但這時德軍除了發射幾枚V1飛彈,根本無力威脅到英國本土,于是兩支噴火XII中隊也開始掃蕩西歐沿海。圖為皇家空軍第41中隊的噴火XII,拍攝于1944年4月。1944年9月3日特裡·斯賓塞上尉和戰友帕特裡克·科爾曼準尉駕駛照片中呼号為EB-B和EB-D的戰機掃蕩魯汶,各宣稱擊落1架Fw 190

埃米爾·朗的“綠色1号”Fw 190A-5于13:30墜毀在一個叫上赫斯彭(Overhespen)的村莊附近,距離蒂勒蒙以東約10公裡,而與美軍第338戰鬥機中隊的交戰地布魯塞爾相距40公裡,此外美國飛行員戰績的時間也與朗被擊落的時間不相符,是以另一派觀點認為特裡·斯賓塞才是擊落朗的功臣。阿爾弗雷德·格羅斯攻擊斯賓塞不成,轉而擊落了查廷,也救了博雷克一命,但随後被帕特裡克·科爾曼擊落。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作為前P-51飛行員,斯賓塞确信至始至終未見過一架P-51。

持第二種觀點的人中有著名英國航空史學家兼作家克裡斯托弗·肖爾斯(Christopher Shores)、克裡斯·托馬斯(Chris Thomas)。比利時曆史研究人員後來的尋訪和調查也許進一步證明了他們的觀點:上赫斯彭的村民聽見槍聲大作,來到室外看見兩架Fw 190先後墜地,不久有降落傘飄落,最後是一架噴火盤旋着試圖迫降,飛行員沒有跳傘。而跳傘而出的Fw 190飛行員(格羅斯)在半空遭到不明就裡的德國士兵槍擊,傷痕累累落在村子的教堂旁。查廷很可能死于迫降過程中的頭部重傷,屍體連同降落傘包被德國士兵從墜機現場搬走的一幕也被村民看見。

白鷹墜落:諾曼底頭号王牌飛行員之死
白鷹墜落:諾曼底頭号王牌飛行員之死

1944年9月3日交戰區域圖示

博雷克擠在另一架Fw 190裡回到了杜塞爾多夫,他戲劇性的出現和經他之口傳出的大隊長死訊引起轟動和震驚。在同僚眼中,埃米爾·朗一直吉星高照,然而吉祥也好,輝煌也好都成為過去,他的故事停留在了1944年9月3日,和他的生命一起劃上休止符的,是曾經被對手敬畏地稱為“阿布維爾小子”的施拉格特聯隊稱霸西歐四年的曆史,接下來它将在本土的天空走完最後一段路。

白鷹墜落:諾曼底頭号王牌飛行員之死
白鷹墜落:諾曼底頭号王牌飛行員之死

特裡·斯賓塞(1918年—2009年),畢業于伯明翰大學工程專業,入伍加入皇家工兵部隊。1941年志願轉到空軍填補不列颠空戰中的飛行員損失,當年晉升為軍官。1943年初駕駛野馬戰鬥機掃蕩西歐德占區的地面及海面目标,1944年5月初進入皇家空軍第41中隊,随隊防守本土,期間至少駕駛噴火XII宣稱擊落7枚V1飛彈。9月3日斯賓塞帶隊掃蕩比利時任務中擊落1架Fw 190,取得軍事生涯唯一一個空戰戰果。11月底斯賓塞帶領中隊先頭部隊提前進駐比利時基地。1945年1月4日轉到同一聯隊(第122聯隊)的第350中隊(比利時中隊)。2月26日,他在賴讷-林根地區因噴火XIV被德軍防空炮擊中而跳傘被俘,然而一個月後他抓住看守疏漏的機會成功越獄并歸隊。4月初擔任第350中隊中隊長,4月19日他在維斯馬地區摧毀1架停在地面Ju 88,但座機被艦載火箭炮擊中,斯賓塞脫離熊熊燃燒的噴火XIV,在距離海面9.1米的超低空跳傘而奇迹般生還,創造了成功跳傘高度最低的吉尼斯世界紀錄,雖然因傷再次被俘,但随着戰争步入尾聲,兩周後就在醫院被解救,随後被授予傑出飛行十字勳章。戰後斯賓塞轉行成為一名成功的攝影師,作品既涵蓋了剛果危機、越南戰争、中東戰争和古巴飛彈危機等軍事和國際事件,還有披頭士樂隊、皇後樂隊、鮑勃·迪倫、格蕾絲·凱麗、凱瑟琳·赫本等文藝界明星。

白鷹墜落:諾曼底頭号王牌飛行員之死

阿爾弗雷德·格羅斯(1919年—1947年),1944年8月下旬他受好友埃米爾·朗的邀請從JG 54第11中隊加入了JG 26第二大隊指揮部。9月3日負傷後再也未能回到戰鬥崗位,次年4月被授予騎士十字勳章,總戰績為出戰175次,擊落52架敵機。1947年8月19日死于肺結核

白鷹墜落:諾曼底頭号王牌飛行員之死

彼得·查廷準尉,他的飛行日志終止于1944年9月3日,隊友科爾曼為他填補上:“掃蕩列日——1:40pm在蒂勒蒙跳傘”。查廷被德國士兵就地葬在上赫斯彭村的教堂邊。1947年遷至安特衛普的海爾(Geel)戰争公墓。

(全文完)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芬裡爾戰史研究獲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