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簽署20周年!親曆者講述《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出爐秘聞

作者:海外網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 邢曉婧 曹思琦】今年是《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以下簡稱“《宣言》”)簽署20周年。在由中國外交部邊界與海洋事務司主辦,武漢大學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中國南海研究院協辦的一場紀念研讨會上,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高棉副首相賀南洪、馬來西亞外長賽夫丁·阿蔔杜拉、緬甸外交部常秘千埃等來自中國與東盟國家的政要官員發表重要講話,肯定了20年來《宣言》為維護南海和平穩定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環球時報》記者全程見證這場别開生面的研讨會,傾聽親曆者回憶20年前《宣言》的出爐過程,感受老一輩外交家們孜孜不倦的奉獻與努力。現場沒有劍拔弩張,彼此在歡聲笑語中坦率交流。與會中外嘉賓一緻認為,《宣言》道出了各方的共同心聲,同時表示了對早日達成“南海行為準則”(以下簡稱“準則”)的殷切期待。

“榮幸且自豪”!簽署人:《宣言》守護着南海的和平與穩定

20年前,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時任外交部副部長兼特使,親自參與、見證了《宣言》從無到有,并作為中方代表簽署《宣言》。王毅在研讨會上發表視訊緻辭稱,《宣言》是中國與東盟國家在南海問題上簽署的首份政治檔案,确立了各方處理南海問題的基本原則和共同規範。20年來,我們恪守《宣言》規定,攜手維護了南海的和平與穩定,保持了南海的航行自由與安全。20年來,我們通過《宣言》平台,積極開展涉海對話合作,實作了衆多領域的“早期收獲”。20年來,我們借助《宣言》架構,鞏固了中國東盟政治互信,推動了中國東盟關系蓬勃發展。

在當天的研讨會上,還有5位《宣言》的簽署人和親曆者,泰國前副總理、前外長素拉傑·沙田泰就是其中一位。“非常高興今天能見到這麼多朋友,尤其是還有一些東盟國家的同僚!”一開場,素拉傑輕松地跟老朋友們打招呼。

素拉傑在曼谷以視訊方式參會,他回憶說,最開始進行關于《宣言》的磋商時,簽署國之間持有不同觀點。但各方表示願意通過對話,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共同維護南海的和平與穩定。正是基于這種共同的心願,在經過多年讨論和談判之後,最終簽署了《宣言》。

“這釋放出一個重要信号:地區國家有強烈的意願保證南海真正成為和平、自由和繁榮的海洋。”素拉傑說,20年間,國際局勢波詭雲谲,《宣言》經受住重重考驗,至今仍具有現實意義,守護着南海的和平與安全。作為參與到這一曆史程序中的一員,他感到“榮幸且自豪”。

寮國前副總理兼外長宋沙瓦·淩沙瓦是出席當天研讨會的另一位親曆者,代表寮國政府簽署《宣言》,他的感受是“既高興又光榮”。宋沙瓦說,《宣言》的簽署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代表東盟國家和中國做出的集體承諾,願意共同維護南海地區的和平、穩定,增進互信,推進合作。

宋沙瓦提到,回首過去20年,東盟國家和中國之間在政治、經濟、安全、社會、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合作均取得重大進展,這些都離不開《宣言》所奠定的重要基礎。

時任印尼外長的哈桑·維拉尤達2002年代表印尼政府簽署《宣言》,他在視訊連線中透露說,簽署《宣言》不僅僅是政府之間的談判結果,長期以來,由政府官員、學者以及各界代表共同參與的“1.5軌對話”同樣起到重要作用。哈桑還稱,關于“準則”的談判十分重要,“1.5軌對話”或将繼續發揮功效。

此外,高棉副首相、時任外長賀南洪以及越南前外長阮怡年同樣作為《宣言》的簽署人,各自講述了對這段經曆的獨特記憶。聽了老朋友們的發言,中國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傅瑩的思緒也跟着回到20年前。時任外交部亞洲司司長的傅瑩,與東盟國家有着不解之緣,也參與了《宣言》磋商和落實的過程。

傅瑩介紹說,冷戰結束之後,中國開始與東南亞一些國家恢複或建立外交關系。在此過程中,針對南海一些島、礁、灘、沙及相關權益的分歧和争議成為分歧比較大的問題。如果沒有一個好的處理辦法,這些問題就會總懸在我們頭上,幹擾推進合作關系的努力。《宣言》的簽署使得這些問題被納入合理管控的架構内,讓中國與東盟國家能夠放手在各個領域開展合作,這也為中國與東盟國家實作這20年跨越式的發展建構起堅實的基礎和保障。

喝啤酒,打高爾夫……“非傳統外交方式”派上大用場

讓11個簽署國照顧各方關切,最大程度凝聚共識并非易事。在此過程中,“非傳統外交方式”起到關鍵作用。菲律賓前副外長勞羅·巴哈在當天的研讨會上率先發起關于“非傳統外交方式”的話題,他說,之是以将《宣言》的談判稱之為“非傳統”是因為這并非傳統意義上的雙邊會談,而是東盟國家和中國之間的談判,涉及範圍廣泛,既有11方間的磋商、會晤,也有雙邊或三邊會談。

巴哈曾于1998年至2003年間擔任菲律賓副外長,親曆《宣言》談判全過程,除肯定《宣言》的豐碩成果以外,他在當天的研讨會上詳細“揭秘”了《宣言》簽署背後的故事,稱有些細節至今曆曆在目。

有一次,巴哈和傅瑩共同參加一場活動,他們站在會議室的角落裡“聊開了”。讨論了《宣言》、“準則”還有很多其他話題,不知不覺聊了一個半小時。談判并不僅僅發生在談判桌上,在一些看似随意的場合,東盟國家和中國的代表們可能會進行深度交流和商談,也會互相交流看法,詢問彼此的觀點和意見,這便是《宣言》遵循的“非傳統外交方式”。巴哈說,“談判時保持輕松自由的氛圍至關重要,‘非傳統外交方式’可以帶來這種效果,幫助各方增進了解,推動關系取得積極進展。”

巴哈透露說,經過多年磋商,東盟國家和中國終于拟定一份《宣言》草案,有了草案之後才開始正式的外交談判。但是,如何在措辭方面讓各方都能接受也着實考驗了地區國家的智慧。他舉例說,比如《宣言》第五條中提到的,“包括不在現無人居住的島、礁、灘、沙或其它自然構造上采取居住的行動”,沒有使用“占據”這種帶有強制色彩的表述方式,而是使用了“采取居住”的客觀描述,這讓《宣言》的措辭更具有中立性。《宣言》條文的措辭看似普通,實際上每一句話、每一個詞都經過多次磨合,東盟國家和中國的談判人員努力在“語言叢林”裡搜尋,找到準确表達出各方意願、同時各方又都能接受的表達方式。

“為什麼我們遇到那麼多困難,陷入那麼多僵局,走進那麼多死胡同,最後都能走出來?”巴哈給出了自己的回答,“因為我們彼此尊重、平等相待,有着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聚焦合作與發展的共同願望”。

聽了巴哈的這番話,曾任駐菲律賓大使的傅瑩感歎說,“那時确實有很多艱苦的交涉和談判,但同時也有很多美好的記憶”。

這位“外交鐵娘子”流露出她感性的一面說,中國與東盟國家交往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有時在回程的飛機上感到沮喪,覺得事情可能要陷入僵局,但正如巴哈所言,彼此的共同願望促使各方将磋商談判繼續下去。與此同時,随着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交往的增多,互相的信任不斷增進,大家更容易從宏觀視野看問題,這些都為《宣言》的最終達成積累了條件。

“角落長談”讓傅瑩收獲了關于東盟國家“非傳統外交方式”的寶貴經驗。“在會場上,遇到分歧的時候很容易談崩。而東盟國家多種多樣的‘非傳統外交方式’,往往能夠幫助制造氣氛、打破僵局。”傅瑩稱,比如白天争論了一天,晚上一起吃飯喝啤酒,或者轉天一起打場高爾夫球,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事情都能聊開,一些問題也就釋然了,這種“非傳統外交方式”對中方頗有啟發。

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視訊緻辭中還提到,《宣言》凝聚了協商一緻、照顧各方舒适度等東亞文化的精華,展現了地區國家在南海問題上的最大公約數。傅瑩說,當她第一次看到“照顧各方舒适度”的表述時反複琢磨其中含義,後來發現,簡而言之就是“各方想說什麼和想做什麼時,也需要考慮到别人的感受”。傅瑩強調,這是《宣言》的内涵之一,在“準則”磋商中也應被高高舉起。

相約達成“準則”那天,一起喝酒慶祝

在研讨會上,與會中外嘉賓表達了對早日達成“準則”的殷切期待。高棉副首相賀南洪表示,東盟國家和中國之間基于共識簽署的《宣言》,在過去的20年起到重要作用。高棉作為2022年東盟輪值主席國,希望東盟國家和中國能夠在遵循《宣言》的基礎之上,早日達成“準則”。他認為,“準則”應該是一個實質性的,由直接當事方達成的協定,它可以保證本區域享受持久的和平、安全、穩定和繁榮。

馬來西亞外長賽夫丁在視訊緻辭中表示,“準則”是《宣言》的自然演進,雖然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但今後仍将緻力于“準則”的談判和推進。賽夫丁強調,全面有效落實《宣言》,早日達成有效和實質性的“準則”至關重要。

外交部邊界與海洋事務代表、落實《宣言》聯合工作組中方組長檀勍生多次參與“準則”的談判與磋商,他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準則”并非新生事物,而是在《宣言》架構下,建構南海地區規則和秩序的延伸,《宣言》和“準則”的聯系密不可分。

上世紀90年代,為管控南海局勢,中國與東盟國家開始着手探讨如何共同維護南海和平穩定。最初的想法是要制定一份“行為準則”,後來根據各方共識改成《宣言》。檀勍生說,雖然尚未達成“準則”,但在過去20年中,《宣言》起到了重要作用,促進了本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現在中國與東盟國家也在為盡早通過“準則”而共同努力。

檀勍生對《環球時報》記者介紹說,“準則”的磋商程序雖然複雜,但在各方努力下已經取得不少積極進展。2013年9月,在蘇州舉行的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第六次高官會和第九次聯合工作組會議上,各方認為随着《宣言》的成功落實,啟動“準則”磋商的時機已經成熟,各方随即确定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磋商方式。之後幾年間,中國與東盟國家形成兩份共識檔案和重大複雜問題清單。2017年,“準則”架構達成,磋商進入了快車道。2018年,案文磋商正式啟動,單一磋商文本草案達成。一年之後,2019年案文第一輪審讀提前完成。2020年初,疫情打亂了原有的計劃和節奏,但中國與東盟國家早日達成“準則”的決心沒有動搖,繼續保持接觸,不斷鞏固磋商良好勢頭。2021年6月,中國與東盟國家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第19次高官會在重慶舉行,這也是疫情以來首次線下高官會。會議就“準則”下步磋商安排達成共識,同意盡快恢複案文第二輪審讀,争取早日達成“準則”。

2022年5月,中國與東盟國家在高棉暹粒舉行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第36次聯合工作組會,此次系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各方首次線下舉行工作組會,以面對面的方式繼續推進案文審讀,标志着磋商迎來一個新的開始。

制定“準則”是各方的共同願望。檀勍生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準則”磋商是中國與東盟國家11方平等參與、平等磋商的過程,各國各有各的利益和主張,磋商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疫情仍在持續,面對面的交流受到一定限制。來自域外國家的影響或幹擾也成為磋商當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他強調說,中國與東盟國家制定“準則”的意願是真誠的,堅定的,中國願與各方共同努力,推動“準則”磋商盡快達成。

在研讨會的茶歇期間,《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與會中外嘉賓三三兩兩聚到一起,如老友般親密交談,暢聊參會感受。席間,一位中方人士舉起手中的咖啡開玩笑說,“看,這就是‘非傳統外交方式’”,另一位來自東盟國家的嘉賓大笑回應稱,“等達成‘準則’那天,再一起去喝啤酒慶祝!”早日達成“準則”,進一步實作南海的和平與穩定,無疑是中國與東盟國家的共同心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