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躺平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
前兩天我看上海的一個本地論壇,有個樓主說親戚家裡有個男孩子,畢業兩年了,211大學畢業,現在一直在家待着,也不去找工作。
他的父母都是211大學畢業,爸爸是搞技術的,媽媽在家全職雞娃,總算把他雞進了211。兒子讀大學的時候,學校安排了機關實習。實習機關還不錯,這男孩子也不好好實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上兩天班,在家睡個懶覺,就請假一天。等畢業了,自然沒能留在實習機關。
校招也沒結果,隻能自己海投履歷。現在工作難找,投了一陣子,高不成低不就的,索性就放棄了,天天在家玩着。
他媽媽當然很生氣,雞娃雞了半天,雞了一隻老母雞,天天蹲在家孵蛋呢!家裡日常雞飛狗跳的。兒子就說了:憑什麼你可以躺平,我就不行。反正爺爺奶奶也有房子,以後給我一套,大不了我賣了房子去三線城市過一輩子。反正我也不打算結婚。
他還吼他媽:你知不知道,我的同學都還沒畢業,父母就安排好工作了。人家畢業就有了一個好前途。我有啥?你還天天做夢想讓我娶個條件好的媳婦。就我這樣,沒人看得上我,我還不如外地人。
這一套組合拳下來,親媽被親兒子打擊得體無完膚。弄了半天,娃選擇躺平,一怨她在家全職,沒起到一個好的帶頭作用;二怨爹媽不給力,不能給他找到一份好工作。總之一句話,他不行,是因為父母不行。
這種兒子當然生來是氣父母的,不講武德,沒有良心,也不想想他媽全職是為了誰。養他還不如養塊叉燒。但是00後,95後像這樣眼高手低,不思進取,隻想躺平的年輕人,确實越來越多了。
比如有人在這個貼下面回,身邊有個女孩子,華東政法學院畢業的,父親是國企員工,母親在基層體制内,快退休了,每天去機關晃悠一圈就可以回家了。小姑娘幹什麼都幹不久,弄弄就辭職了。後來選擇家裡蹲全職考公務員。第一年筆試過了,面試沒過。後來就一直借口準備考試,在家待着了。也沒見她怎麼複習,天天第一要務就是玩手機,打遊戲,刷視訊。
父母還說不得。
還别說,雖然這些小孩自己不努力奮鬥,光知道怨父母,但他們躺平和父母還真是有那麼一丢丢關系。
咱們這代人小的時候,看到的是父母每天上班下班,潛意識裡就把工作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是人就得上班。
等到我們成年之後,自然而然地也将工作視為天經地義的事情。反之,如果父母中有人全職,或者工作看起來很輕松,孩子自然找工作的熱情也不高。
小孩都是有樣學樣的,這是有資料依據的。
哈佛商學院的Kathleen McGinn教授做過一項研究,她彙總了24個發達國家13,326 名女性 和 18,152 名男性就業和家庭情況的資料,發現0-14歲間母親的就業狀況與孩子成年後的表現是存在關聯的,特别是女孩。如果母親努力工作,孩子将來就業率也會更高,收入更高。
就說我在家工作的時候,娃也覺得我好輕松,天天盯着電腦就可以了。她能清楚地看到我在幹什麼,覺得掙錢也不過是這麼回事,還專門向我表達過羨慕之情。(娃要是見過某些人上班摸魚的情況,估計更要羨慕了。)
我就向她解釋,你看我每天至少要寫幾千字的文章,你寫400字都覺得辛苦,你覺得我幹的活你能幹得了嗎?并且我不是光寫就可以,我還得找資料,還得找素材,還得看書,你看我盯着電腦,其實我腦子一直在轉。同時,我還得做飯,收拾屋子,管你,我可一點都不輕松。
話雖然說了,我也沒把握她聽不聽得進去。因為我小的時候,也常常一邊寫作業一邊嫉妒我爸媽吃過晚飯就可以看電視了,而我還得學習。
現代家庭的結構發生了變化,父母是雙職工,且兩邊都努力工作的家庭比我父母那一代少多了。很多家庭是一方全職,或者一方工作輕松,才能兼顧到孩子,還有不少中年失業的。
這可能也給孩子帶來一個信号:人,不是必須工作的;工作,不是必須努力的。
另一方面,整個社會環境,包括價值導向也在改變:明星随便唱首歌,收入就高得離譜;主播坐在手機面前講講話,錢就來了;拆二代拆掉一套房子,立地成千萬富翁……
此外,各種網絡社交平台,也在“努力誤導”着大家:朋友圈的微商,動不動就出國旅遊了,買房買車,像買大白菜一樣簡單;某乎上人均985,年薪百萬,人在美國,剛下飛機;某論壇人均上海三套房,一套自住一套租一套留給下一代,其中自住房人均千萬起,低于千萬的一律都算老破小,出租的那套無論大小,每個月租金都有大幾千……
隻要上網,滿目都是這些東西。你說年輕人還怎麼踏踏實實、心甘情願地去幹一個月幾千塊的工作?事實上,即便在上海,稅前不過萬的工作也還是有很多的,老闆們都是很摳的,像中金那種财大氣粗生怕給少了的老闆畢竟少,大多數老闆能花一分錢招人,絕不肯花兩分錢。
再一看房價,高到天上去了。一年稅後10萬,不吃不喝幹10年也買不起房子。這一代年輕人還普遍有老可啃。就算一分錢不掙,也餓不死他,照樣可以讓他吃香的喝辣的,不幹活,還能玩手機,吹空調。
加上這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光顧着學習,完全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找工作唯一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偏偏物質欲望又不高,沒有那麼渴望賺錢。
難怪年輕人都不想努力了。
不過說到底,最最關鍵的問題還是現在找工作是真的難。投幾十份履歷才能得到一次面試機會都是很正常的。而現在的年輕人,受挫能力根本無法适應這樣的招聘環境。一個211大學的大學畢業生,多數是從國小,國中,高中一路優秀上來的。這輩子遇到最大的挫折大概就是考試不及格。男生别說找工作,就是追女孩子被拒絕個一次兩次,都不會再去碰壁了。
如果求職過程中,再像狗熊掰玉米一樣,起先瞧不上某些工作,拒掉了一些offer,想不到面到後來發現選擇面越來越少,拿到的offer還不如最開始拒掉那些,選擇家裡蹲就很正常了。
可以預見,今後選擇躺平的年輕人肯定是越來越多的。尤其是那些城市裡長大,家庭條件過得去的年輕人,不工作的可能性更大。
這是一杯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共同釀的苦酒,十多年後,父母們将會發現,孩子的學曆高低根本不算個事,唯有孩子願意在畢業後依然努力上進,才是唯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