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暴漲再暴跌,市值一度超阿裡騰訊,誰在指使尚乘數科“作妖”?

作者:酒死了

記者 | 李京亞

編輯 |

8月3日,美股開盤後,異軍突起的“妖股”尚乘數科終于停止了瘋漲,盤中跌幅一度達到41%,觸發熔斷,最低報975美元,市值一夜抹去1000億美元。

暴漲再暴跌,市值一度超阿裡騰訊,誰在指使尚乘數科“作妖”?

截至8月4日美股收盤,尚乘數科收跌34.48%,報1100美元/股,市值為2035.5億美元。一天之前,其市值一度超過了3100億美元,不僅超越了阿裡巴巴,也将京東、中石油、拼多多、網易等一衆熱門股遠遠甩開,接近特斯拉市值的三分之一。

無論從何種角度看,剛剛于7月15日在紐交所上市的尚乘數科都平平無奇。招股書顯示,截至2022年2月28日的十個月内,尚乘數科的營收為1.68億港元,淨利潤為1.87億港元,去年同期營收為1.62億港元,淨利潤為1.13億港元。

但半個月以來,這家公司的股價已從每股7.80美元最高瘋漲至2100美元,市值最高點超過了3900億美元,跻身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引發各界關注。

半個月狂漲250倍,締造了“中概股神話”的尚乘數科像極了資本遊戲的産物。

一個被廣泛注意到的事實是,尚乘數科的成交量很小,上市後每日交易量隻有幾十萬股,流通股占比隻有10%上下。在8月3日,尚乘數科的成交量為11.68萬股,換手率僅為0.06%。

一般而言,流通市值意味着做空的最大獲益上限,而總市值意味着做空的最大成本。尚乘數科的現狀之下,并沒有引來任何做空機構入場。知名做空機構香橼研究認為,尚乘數科并非一家散戶抱團類股,該股8月2日僅成交33.9萬股,顯然并未像遊戲驿站那樣獲得散戶的關注度。對該公司股價走勢不予置評。據悉,尚乘數科采用的是配售上市,未做公開認購,一般散戶确實不能認購。

股本集中度高,股價卻呈火箭式蹿升,表明這家公司身上出現了類似A股遊資炒作的迹象。但炒作往往還需要一個主題,對于全年營收不足2億港元的尚乘數科來說,東南亞金融科技就是這家公司標明的目标。

根據招股書,尚乘數科号稱旗下擁有或政策投資了亞洲稀缺的金融牌照,連接配接東南亞與大中華區,提供一站式數字金融服務。東南亞金融科技基本面強勁,該地區科技行業的蓬勃發展正在掀起一場造富運動,尚乘數科顯然希望搭上這次東風。

但具體資料表明,這塊主題業務在尚乘數科的總營收中占比不多。

成立于2019年的尚乘數科具體業務為四個闆塊:一是金融牌照業務闆塊,主要為企業申請其他國家的金融牌照。在招股書中,尚乘數科提到其擁有亞洲最稀缺的數字金融牌照,但目前尚乘數科真正拿到手的有香港和新加坡兩張保險經紀牌照,确有炒作之嫌;第二是數字媒體内容及市場推介闆塊,主要為客戶提供媒體平台服務;第三塊是一個關系網絡平台,名為蛛網生态系統解決方案。從營收資料看,這才是該公司的主營業務,主要向一家虛拟銀行天星銀行提供金融服務資源,近兩年營收占比都在90%以上;第四部分則是一個私募股權基金闆塊,用來投資高成長性的科技企業,賺取投資收益。

此前尚乘數科出品過電影《拆彈專家2》、收購了針對亞洲讀者的數字金融媒體DigFin。

截至目前,這場資本遊戲背後的操盤手并沒有浮出水面,但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與小米關聯頗深。

作為尚乘數科向上兩層的控股母公司,尚乘集團本身與小米集團的合作很多,二者在2018年合資成立了洞見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小米占比90%,尚乘集團占比10%。

洞見金融科技在2019年獲得了香港金融管理局頒發的虛拟銀行牌照,同年7月更名為天星銀行,早期走得是大部分虛拟銀行采取的“高息攬存”路徑,2020年實作總收入為1557.2萬港元。

去年6月29日,天星銀行宣布,雷軍由于要專注于小米集團業務,退任了天星銀行董事會主席一職,由林世偉接任。有分析指出,目前全香港的持牌銀行達到162家,要想從中突圍并非易事。

此外,尚乘數科的主題概念上也與小米集團有重要交集。由尚乘數科牽頭與小米等組成的聯合體曾于2020年申請新加坡數字銀行批發業務牌照,但并未獲批。在小米集團港股上市時,蔡志堅執掌的尚乘集團正是聯席牽頭經辦人之一,可見二者關聯頗深。

小米集團之外,給這家公司站台的明星股東亦為數不少。

招股書顯示,尚乘數科控股股東為尚乘集團,還引入大灣區共同家園基金、亞洲最大的獨立資産管理公司之一,也是于港交所上市的唯一一家資産管理公司惠理、由前阿裡巴巴CEO衛哲創立的嘉禦基金、貓眼娛樂、風投和私募基金公司500Startups等。尚乘數科的董事會則囊括了香港的政商學三界精英。

在2022年年初,尚乘數科被尚乘國際斥資12億美元收購,收購完成後,尚乘國際擁有尚乘數科97.1%股權。此後其于2019年8月登陸紐交所,2020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二次上市,是新加坡第一家同股不同權的上市公司。本次尚乘數科股價瘋漲,也引發母公司尚乘國際股價一路攀升。

在赴美上市之前,尚乘國際進行了Pre-IPO輪融資,股東清單中除小米集團,還包括貓眼娛樂、同程藝龍、彙量科技和蔡文勝建立的隆領投資。

而尚乘數科和尚乘國際,都脫胎于尚乘集團。尚乘集團由李嘉誠的長江實業集團和和記黃埔在2003年創立,是亞洲最大的民營獨立投資銀行。不過,經過多輪股權稀釋變遷後,這家公司表面上已跟李嘉誠關系不大。

長江和記實業也于8月4日下午發表澄清聲明稱,長江集團于接近10年前已經出售絕大部份持有的尚乘集團權益,現在僅剩餘當時未一并出售的不足4%極小量權益,目前正洽談出售這些股份。該公司還強調,尚乘集團董事局沒有長江集團的代表,與尚乘數科無任何業務往來,對其業務及計劃一無所知。

現在站在尚乘數科和尚乘國際兩家上市公司背後的,是44歲高調而備受争議的香港投行家蔡志堅。

蔡志堅曾于普華永道、花旗、瑞銀等金融機構履職。根據公開報道,其在2014至2015年于瑞銀工作時的兩個項目,由于存在利益沖突及資訊披露問題,曾遭香港證監會調查。

2016年加入尚乘集團後,蔡志堅牽頭了尚乘國際的重組,當時李嘉誠家族的持股降至5%以下,蔡志堅已成為尚乘集團的實際控制人。

另據财新報道,2019年,蔡志堅曾在香港被深陷财務困境的内地民營金融集團中民投追債,更被指控金融詐騙,今年疑似為躲債而離開香港,2022年3月至4月期間,曾身處新加坡。

尚乘數科目前員工隻有50名,實體業務與營收資料顯然不足以支撐如此高的估值,但其市值陡峭前行半月有餘,達到了2000億美元高點,也就意味着存在高點變現的空間。

在此過程中,尚乘數科能否找尋到真正撬動收入和經營資料增長的因素,會成為此後走勢的關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