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佩洛西竄台深觀察

作者:華夏經緯網
佩洛西竄台深觀察

作者 蕭衡鐘

(華中師範大學台港澳與東亞研究中心研究員)

對于美國政壇第三号人物、聯邦衆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率領多位議員所組成的代表團于本月2日晚間飛抵中國台灣地區一事,今年初曾以封面故事将台海稱之為“世界最危險的地方”的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志發表評論,痛批佩洛西此行突顯了拜登(Joe Biden)政府在面對中國大陸這個“地緣競争最大對手”時,于的戰略與政策上的步調混亂、缺乏方向感。

同時,《紐約時報》(NYT)知名專欄作家佛裡曼(Thomas Friedman)也譴責佩洛西此行“無比魯莽、危險且不負責任”,佛裡曼指出“台灣地區不會因為這種純粹象征意義的通路而變得更加安全或者更加繁榮,還可能是以招緻許多惡果”,并認為美國此時在台灣問題上、用這樣的方式來測試中國大陸的底線與紅線恐怕格外危險,隻會讓中美關系、兩岸關系與區域情勢更加緊張。

事實上,美國就是造成中美關系、兩岸關系與區域情勢更加緊張的元兇,因為美國一直都是用“一中政策”為借口跟中國大陸的一中原則玩文字遊戲,雙方一來一往,但此次美國是玩得過火了,公然地以佩洛西竄訪台灣為手段,意圖制造台海沖突、使兩岸“擦槍走火”,殊不知玩火者必将引火上身。

美國欲在台海複制俄烏沖突

我們若回溯俄烏沖突的緣起,即知是美國一手導演的了,現在,美國又要在台海如法炮制,想要複制俄烏沖突成為台海沖突。因為拜登政府表面上說不是其主導佩洛西竄訪台灣的,稱這是其“個人意志”、“議長職權”與“私人行程”,但是,佩洛西搭乘的是軍機、是有美國國旗的專機,還有美軍戰機挂彈伴飛護航,是以骨子裡就是拜登政府與佩洛西演出的一出戲。

同時,若說佩洛西此趟是以“議長職權”來“因公出訪”東亞地區,那麼更應審慎以對,而不是在其公務行程中夾雜了近乎兩天一夜的“私人行程”;并非“因公出訪”就不能有“私人行程”,畢竟衆議院議長也是人、是人難免有其“私事”,但作為全球知名公衆人物與政治領袖,以其代表美國政壇第三号人物、總統接班第二順位之姿,所謂的“私人空間”實在有限,不是她想去哪就去哪的。

更何況,佩洛西以美國聯邦衆議院“議長身份”拜會了台灣地區立法議事機構、由佩洛西與台灣地區立法機構負責人遊錫堃及各黨團領袖會談,還有佩洛西在蔡英文辦公處所會見台灣地區上司人蔡英文,全程媒體公開、更舉辦國際記者會,這哪能說是私人行程呢!拜登政府對此回應“美國行政體系與立法權分立”更是推托之詞,既凸顯西方三權分立的弊端,也代表拜登與佩洛西已套好招了。

是以說,佩洛西此行就是“公私不分”,就如同日前賴清德赴日本參加“好友”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家祭一樣的“公私不分”,雖然蔡英文辦公室方面低調、台灣地區外事部門發言人也表示賴清德此行也是“私人行程”,日本方面也定調如此,但奇特的是,台灣大多數的新聞媒體卻高調以“外交突破”為名來下标和報導,台灣多數媒體在報導佩洛西此行時也是以“外交突破”為名,顯然有人刻意引導。

佩洛西竄訪台灣地區,是為經貿發展嗎?是為賣武器嗎?是為賣波音飛機嗎?還是為了其他“私事”呢?凡此種種,大可搭乘民航客機,何需美軍軍機護航?何況現在視訊這麼發達,中美上司人已數次通過視訊談話來表達立場,佩洛西完全可借由視訊完成“私事”,何需大費周章的把新加坡、日本、南韓、馬來西亞當成幌子,掩護她到台灣地區竄訪的目的呢?很明顯地,佩洛西此行就是在制造台海兩岸的緊張,意圖制造擦槍走火的兩岸沖突。

美國的“戰略模糊”已成了“戰略混亂”

佩洛西此行的一大問題是時機,美國面對中國大陸,雖然有時就是要確定自身利益、争取自身權利、捍衛自身價值,就美國自身而言似乎無可厚非,但也必須慎選時機,避免沖突一發不可收拾,須知台海的問題則涉及到了美國的霸權能否維系的問題,也涉及到了美國在第一島鍊的圍堵戰略跟盟友承諾。

除了軍事戰略層面外,在經濟貿易面向上,台海本身不僅涉及到了全世界前二十大的貿易體,而且關系到全球ICT産業供應鍊,同時當然也涉及到日本跟南韓之間、以及台灣海峽周遭的能源運輸命脈,一旦台海發生沖突,其影響力對全球的震撼一定是數倍于俄烏沖突之上的。

俄烏沖突到目前為止,西方各國是否願意真心承擔助援烏克蘭的重責是存在疑問的,就算西方國家真心援助,但西方國家也并未全心投入,同時顯然有所取舍,使烏克蘭陷身于長期沖突、人民與産業淪為“炮灰”。是以,西方國家絕對無法成為烏克蘭的“救星”,西方國家的“介入”隻是将戰事繼續延長,并非終結沖突妥善之計。

對于俄烏沖突既是如此,那麼,西方國家在台海問題的态度上自然也是可以預見的了,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美國的“一中政策”,以及在國務院網站更新的對台表述清單中,對于“不支援台灣獨立”字句的删除後再出現。是以當拜登被問及佩洛西的出訪計劃時,便托詞軍方說“現在這不是一個好主意”,但計劃已經曝光,拜登隻能冒着不惜與中國大陸發生沖突的風險,為佩洛西此行背書。

美國對台海軍事沖突長期抱持“戰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的政策,拜登卻一再表明會在中國大陸武統之際協助保衛台灣,盡管這樣的“戰略清晰(strategic clarity)”傾向也在美國得到不少支援,但每一回拜登的幕僚都會在事後踩煞車、澄清是“口誤”,展現的是美國政治功能的失調,佩洛西此行更是暴露了拜登政府對于台海政策的“戰略混亂(strategic confusion)”。

以這次佩洛西竄訪台灣來看,美國意圖制造沖突、觸碰中國大陸底線與紅線,日本與南韓則是隔岸觀火,中國大陸也極力克制,反而是台灣民進黨當局“打蛇随棍上”的似乎欣喜若狂、給人一種“抿着嘴笑”的感覺,甚至為了預先布局與鋪陳美國“引戰”後的“出招”,民進黨當局竟讓日本議員石破茂在台灣公然宣稱“釣魚島是日本領土”而不予以駁斥或抗議,實在讓人想不透。

中美大國對抗的格局還在持續,短期幾年看不出有大幅度的緩解,而台海兩岸也在美國與民進黨的刻意操作下,難以在兩岸缺乏政治互信的目前維持台海的和平穩定,台灣民進黨當局是否還要再繼續“聯美親日、抗中保台/獨台”跟“寄望美日來援”下去,實應思之再三,中國大陸不會開第一槍,就看美國或台灣誰敢先開第一槍,台灣老是自己往火坑上跳,不難總有一天真的會被美國給完殘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