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出生時沒米粒大,3年内暴長1萬倍稱霸海洋,這種魚為何如此蠻橫?

作者:科學知更鳥

陸地僅占地球總面積的29%,而海洋則占到71%。與此相對應,海洋中的生物種類也要比陸地上多得多。科學家推測,僅海洋中的微生物種類就有可能多達1000萬種,喝一口海水就相當于吞下了1000種微生物。

在海洋生物世界中,有三種天生“自帶武器”的魚類,在充滿危險的大海中橫行無阻,被稱為“海洋三劍客”,分别是槍魚、劍魚和旗魚。這其中,尤以旗魚最為傳奇!

出生時沒米粒大,3年内暴長1萬倍稱霸海洋,這種魚為何如此蠻橫?

旗魚是一種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海域的上層魚類,它的形體巨大,一般能長到三米,最多至五米。旗魚身披細鱗,它的嘴的上颌猶如一把鋒利的長劍,十分突出,我們可以把它叫做劍吻。旗魚的第一背鳍又長又高,前端上緣凹陷,豎展起來的時候就好像船上揚起的一張風帆,又像是扯着的一面旗幟,故此得名旗魚。

旗魚營養價值很高,蛋白質、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碳五烯酸(EPA)、鈣、鎂和維生素D等成分含量極其豐富,魚油的含量也很高。

出生時沒米粒大,3年内暴長1萬倍稱霸海洋,這種魚為何如此蠻橫?

成年的雌性旗魚一般在夏季産卵,每次産卵量能達到數百萬枚。剛剛孵化出來的小旗魚直徑不足2毫米,體型還沒米粒大。然而,它們隻需要三天的時間,就能夠長到3厘米左右,在短短兩三年的時間内就能夠長到3米甚至5米長。旗魚的生長速度為何如此逆天呢?

這可能主要源于它的不挑食。剛孵化的旗魚主要以海洋中的蜉蝣類生物為食,等到體型稍大一點後就開始吃小魚小蝦,之後逐漸過渡到甲殼類動物、鱿魚和硬骨魚等,後期則開始圍獵沙丁魚等群體性魚種。

出生時沒米粒大,3年内暴長1萬倍稱霸海洋,這種魚為何如此蠻橫?

有時候為了獲得足夠多的食物,旗魚甚至還會自相殘殺,吃自己的同類。自然界中的弱肉強食就是這麼殘酷,對于旗魚來說,好在它們的産卵數量夠多、生長速度夠快,總是能夠確定一部分成員活下來長到成年。

為了擷取食物,旗魚還會和軍艦鳥進行合作。軍艦鳥猶如布置在海面上的探測器和雷達,負責探測發現魚群所在。旗魚則負責對魚群發起攻擊,魚群受驚後來到海洋表面,也使得軍艦鳥有了捕食魚群的可能性。

旗魚除了生長速度快,它還被認為是短距離内速度最快的魚類,堪稱海洋中的遊泳冠軍。在美國佛羅裡達州朗基漁村進行的一系列速度測試中,一條旗魚在3秒内遊出了91米的距離,這相當于109千米/小時的速度。實際上,旗魚的最高時速能達到190千米/小時。

出生時沒米粒大,3年内暴長1萬倍稱霸海洋,這種魚為何如此蠻橫?

旗魚為什麼會有如此之快的行進速度呢?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旗魚凸起的背鳍會産生較大的阻力,影響旗魚的行進速度。但實際上,旗魚在進行高速沖刺的時候,它的背鳍是收進去的。此外,旗魚的身體結構比較特殊,它扁平的身體呈流線型,在遊泳時受到的阻力較小。旗魚如長劍般的吻突,能迅速将水向兩旁分開。旗魚通過不斷擺動尾柄尾鳍,能産生向前的推力,就像船舶的推進器一樣。

出生時沒米粒大,3年内暴長1萬倍稱霸海洋,這種魚為何如此蠻橫?

總之,旗魚流線形的身軀,發達的肌肉,巨大的擺動力,能夠讓它像離弦的箭那樣飛速地前進。

速度夠快,通常也意味着巨大的殺傷力,這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旗魚成為海洋霸主。在捕獵時,旗魚以極快的速度沖進魚群,将長長的劍吻深入其中攪動揮舞,造成巨大的殺傷力。旗魚還會攻擊體型較大的獵物,比如灰鲭鲨,它的劍吻砍向獵物,有時能夠使獵物瞬間陷入昏迷,然後讓自己飽餐一頓。科學家曾不止一次發現灰鲭鲨被旗魚襲擊,有些灰鲭鲨的屍體漂浮到岸邊,它們的身體上還插着旗魚的劍吻。

出生時沒米粒大,3年内暴長1萬倍稱霸海洋,這種魚為何如此蠻橫?

在海洋中,旗魚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天敵,即便是遭遇人類,它們也毫不畏懼。幾年前,一名常年生活在夏威夷海邊的漁夫,蘭迪·蘭尼斯,駕駛着自己的漁船出海捕魚,結果不幸被一條旗魚洞穿胸口,上岸後因搶救無效死亡。

2016年,39歲的莉娜和丈夫以及朋友在印度尼西亞丹戎卡朗海灘潛水。正當大家玩得起興的時候,突然從遠處閃過一道黑影,以極快的速度沖向人群。莉娜不幸成為受害者,鮮血很快染紅了海水,她在被送醫後不治身亡。

出生時沒米粒大,3年内暴長1萬倍稱霸海洋,這種魚為何如此蠻橫?

二戰期間,一艘名為“巴爾巴拉”号的英國輪船滿載着石油行駛在大西洋上,突然一條巨大的旗魚撞向輪船,它尖銳的劍吻輕松刺穿了輪船的鋼闆。輪船上的從業人員頓時亂作一團,他們還以為是受到了德軍的魚雷攻擊。在船長的指揮下,船員們很快鎮定下來。他們來到輪船被撞擊的部位,發現原來是一條旗魚在“搗亂”。

這條旗魚刺穿輪船鋼闆之後并未作罷,它繞着輪船遊了幾圈後又猛烈地撞向船舷的另一邊。這一次,由于用力過猛,劍吻直接被折斷,它自己也被船員們給捉上了船。經過測量,這條旗魚總長約5.28米,重量達到驚人的660公斤。

#旗魚##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