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書|危機真正出現在面前時,他們并沒有任何準備……

讀書|危機真正出現在面前時,他們并沒有任何準備……

《災難、風險與啟示》

[紐西蘭]史蒂夫·馬修曼 著

李玉良 王麗 譯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

災害已成為當今世界的時代綜合征,它揭示了社會的運作機制及其缺點、承受度、應對能力,是導緻人類安全感缺失和生存焦慮産生的原因。本書将災難研究和社會學相結合,聚焦大規模的事故和災害,并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産方式帶來的災難性後果。馬修曼收集了各種災害相關資料,并結合最新的研究成果,進一步分析災害産生的原因及造成的後果,并對未來怎樣規避災害風險提出了建議。

>>内文選讀

災難降臨幸福島:一個不幸之地

歐洲航天局的“重力場和靜态洋流探測”(GOCE)衛星接收到了大地震所産生的低頻聲波。動力傳遞效應引發了全球範圍内的小型地震。地震引發的海嘯撼動了覆寫在南極大陸上的蘇茲伯格冰架。兩米高的海浪撲向智利海岸。印度尼西亞沿海房屋被摧毀。俄羅斯千島群島低窪地區一萬多人被疏散。在巴巴新幾內亞,勃蘭姆醫院宣布,由海嘯造成的損失高達400萬美元。整個地球頓時處在放射性同位素的團團包圍當中。一片長達3000多千米的地震海嘯殘骸漂浮在北太平洋洋面上。在網際網路上,要求冷靜的呼聲和官方的否認被指控為陰謀論和對事實的掩蓋。據報道,加拿大不列颠哥倫比亞省出現了碘化鉀片搶購潮。在邊境線以南的美國,防毒面具、蓋革計數器和生存工具包的銷量激增。路易斯安那州的一家卡車生産廠倒閉。芝加哥活牛期貨價格創曆史新高。瑞士再保險公司股價暴跌。專業油漆顔料喜樂瑞克全球斷供;鋁電容器、雙馬來酰亞胺-三嗪樹脂、矽晶片、關鍵汽車部件供應也愈加短缺。許多歐洲國家宣布對本國能源政策進行徹底改革。世界市場鈾價急劇下跌,液化天然氣價格卻陡然飙升。南澳洲的鈾礦開采被擱置。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些鈾礦推遲開采,原來計劃進行的鈾礦合并和收購提議被取消。英國的瓦斯發電陷入虧損。一個從日本運往蓋亞那的集裝箱被牙買加海關退回,理由是裡面的貨物具有放射性。英國第一家商業海藻農場開業。

以上所述均為媒體對一場災難所引發的後果及其應對措施進行的報道,盡管災難發生在遙遠的地方,其影響卻波及各大洲乃至外太空。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海岸發生了裡氏9.0級的大型逆沖區地震。這是自現代科學儀器開始測量地震以來日本所經曆過的最大地震,後來被稱為東日本大地震。這場地震使日本本州島向東移動了2.4米,地球自轉軸是以發生位移。地震引發了局部高達40米的大海嘯。海嘯激起的水牆威力巨大,吞噬了世界上海嘯預防措施最完備的海岸線之一。在仙台地區,海浪沖入内陸10千米。在福島第一核電站,海浪沖垮了海堤,引起爆炸。核電站冷卻系統失靈,三台反應堆機組熔毀。随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放射性物質排放到海水中。國際原子能機構宣布,按照國際核與輻射事件分級表(一種類似于地震學家衡量矩震級所用的分級模式)的分類,福島核洩漏事故等級為7級,是最嚴重的核洩漏事故。

我們有時會用“福島”這一名詞來代表這一系列事件。有時我們稱之為“3·11”,以便人們與“9·11”事件相關聯。“9·11”事件被認為是21世紀足以影響世界格局的事件。福島(意為幸福之島、幸運之地)的系列事件頗為與衆不同。世界銀行将其認定為地球上第一場“四重”災難:地震、海嘯、核反應堆事故與世界範圍的供應鍊中斷結合在一起。福島事件也使我們預見到了21世紀的風險和危害。今天的風險以其複雜性為特征,并因我們的互相聯系而加劇。現代工業生産技術(包括核能)的不确定性和潛在影響力增大。小說家道格拉斯·庫普蘭寫道:“輻射是永遠存在的。我認為,作為一個物種,我們同輻射的對話才剛剛開始。”放射學家戴維·J.布倫納在書中寫道:“此外,雖然我們評估了低劑量輻射對健康的影響,但評估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不了解風險,就意味着我們對‘什麼是合理疏散區域、需要疏散誰、何時疏散或何時允許人們傳回’這些事情一無所知。”

21世紀的災害呈現出許多新的特點。首先是破壞的規模大。它們破壞的基礎設施更多,影響的人也更多。福島事件中,日本宮城縣、岩手縣和福島縣受到的影響最大,2萬人喪生,而流離失所的人數是死亡人數的1000倍,100萬棟建築物被毀。僅僅清理受災現場的費用就已經超過10億美元——而放射性污染究竟能否被“清理”,仍是一個頗有争議的問題。這次核洩漏被廣泛認為是迄今為止最複雜的核事故。此外,“供應鍊中斷所造成的間接損失可能與直接損失同樣嚴重,甚至更嚴重”。福島事件還導緻了大範圍的停電和數百萬人的供水中斷(這也是為什麼隻提“四重”災難很可能低估了它的破壞力)。其次,這些新的災難在分布上要複雜得多。它們的影響範圍太廣,以緻對它們的處理變得極其困難。幸福島上發生的事情并沒有被控制在幸福島上,而是擴散開去。無論是放射性廢物還是海嘯殘骸,都無法控制在日本的主權領土範圍内,供應鍊的影響也波及全球。第三,在事件發生前,這些新的災難是“不可想象”的。正如福島的一項調查所揭示的那樣,工廠的營運者“陷入了一個安全謬見,認為諸如核心熔化這樣的嚴重事故是不可能發生的,是以,當危機真正出現在面前時,他們并沒有任何準備”。

正如福島在各種地球系統(大氣、陸地和海洋)中發揮作用一樣,它也在許多人類系統(通信、經濟、能源、衛生、技術和政治)中發揮作用。當然,這兩個系統是緊密聯系着的。構造力、海浪、洋流和風與定居模式、股價和商業慣例混合在一起。這些過程顯示出多重空間性:地面零點、250千米外(太空邊緣)、13000千米外(在南極洲)。它們融合了自然、人類和社會技術等方方面面,顯示出不同的時間性。一場災難可以是同一時間發生的許多事件,也可以是不同時間發生的許多不同僚件。雖然現在日本的遊客數量與災難發生前相當,但福島仍然人煙稀少。日本汽車工業現在正常運轉,但是,即使核反應堆能夠被清理,清理工作也将持續一代人或更長的時間,而疏散區将在幾十年内保持禁區狀态。有些事情永遠不會回到最初的狀态,相反,我們必須做出調整來應對新常态。人類的結局和命運也會因所處的環境和所從事的職業變化而發生變化。對于那些直接受影響的縣來說,福島事件的情況很糟糕。它使日本經曆了戰後最嚴重的危機,将核工業從業人員推入谷底。但這個事件又為從事抗癌藥物、頁岩氣田和液化天然氣銷售的人帶來生機。在英國,它還催生了一個全新的商業企業——海藻農場。

這使我們不得不考慮福島事件的影響。我們必須考慮能源、政治和經濟領域的損失。福島事件破壞了日本公衆對當局的信任。在全球範圍内,要求将核電從國家能源政策組合中剔除的壓力越來越大,也動搖了商界對“即時”生産系統的信心。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日益凸顯,主要是提高企業透明度和政治透明度的要求、對清潔的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以及供應鍊安全問題等。

作者:史蒂夫·馬修曼

編輯:金久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