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41 作者:時間魔法師
制圖:聽風者 音頻:辛迪夫
在中學時代的地理學習中,西歐國家普遍是白人的天下。然而近二十年,許多去過西歐的人發現,西歐國家的黑人越來越多。其中法國的黑人比例更是高達15%,超過了當年接收大量黑人奴隸的美國。短短幾十年的時間,法國為什麼會憑空多出如此多的黑人?
法國街頭相擁的黑人。來源.Pexels
法國的黑人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原先法國的殖民地。大航海時代開始後,法國也和西班牙、葡萄牙一樣,走上了海外殖民擴張的道路。
早在16世紀時期,法國就在西非沿海地區占據了一些殖民據點。但由于當時的科技水準比較低下,歐洲的殖民者難以深入非洲内陸的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氣候區。這時歐洲的殖民者對于非洲大陸内部并沒有太大的興趣,隻是占據非洲的沿海地區,以獲得黑人奴隸和象牙。
這個時候法國的殖民擴張目标和英國一樣,都是土地肥沃、物産豐富的北美大陸以及印度。但18世紀中期以後,法國在海上競争中不敵英國,喪失了大片北美殖民地和印度的殖民地。
19世紀中期以後,随着科技發展,西歐人擁有了深入非洲腹地的能力。而法國為了維持其資本主義發展,掠奪廉價的原料和獲得商品傾銷地,法國将殖民擴張的目标轉向了非洲腹地。20世紀初,法國已經成為西非第一大殖民帝國,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
在法國人的眼裡,法屬西非的殖民地是法蘭西本土的延伸,是法國領土的一部分。西非殖民地的黑人也是法國人,隻不過由于曆史文化的原因,這些黑人不能享有法國公民的權利。是以法國主要采取的是直接統治的方式。殖民地由法國中央派去的總督進行管理,殖民地的政府機構也基本照搬法國本土的省制,法國本土的大部分法律也在殖民地可以通用。
為了更好地将這些殖民地牢牢地攥在手裡,法國在其非洲殖民地區推行同化政策。為此法國在西非開辦了大量的學校,進行殖民教育,試圖把法屬非洲的人民教育成“精神法國人”。
不僅要“精法”,還要讓非洲的上層精英成為真正的法國人。1912年法國政府頒布了《入籍法》,該法律規定”凡出生在法屬西非殖民地的人,無論血統,隻要他能效忠于法國或任公職10年以上,并能閱讀或書寫法文,擁有一定的生活資料,就可以獲得法國公民權“。
通過這項法律,有部分的西非黑人知識分子獲得了法國公民權。雖然最終通過這種方式獲得公民權的黑人并不多,但法國在西非推行的法國式教育,确立了這些地區法語官方語言的地位,為後來西非黑人移民法國奠定了語言基礎。
作為引進黑人的“先行者”,5月20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宣布了其新一屆内閣成員名單,其中教育部長由帕普·恩迪亞耶(Pap Ndiaye)擔任,這一任命可謂将教育系統的“百年使命”推向巅峰。來源.Pexels
哪怕是後來這些殖民地脫離了法國,成了獨立國家,其教育的基礎還是法國人在殖民時期打下的。法國為了繼續保持自己的影響力,對于前殖民地國家的人給予留學上的優惠政策,加上前殖民地的黑人本身就會說法語,使得他們留學法國更加友善。是以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非洲黑人前往法國留學。
在80年代以前,這些留學法國的非洲黑人都會傳回母國。但在80 年代以後,非洲地區自然災害頻發,加上政局不穩,這些留學法國的學生在學成之後,大多選擇留在法國定居,這便是法國黑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法國雖然是以白人為主的國家,但是在20世紀初,法國政府就感到白人,尤其是成年白人男性的數量已經不足以支撐法國的發展。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大量法國白人男性被送上了戰場,許多的戰場工事以及軍工生産不得不依靠外籍勞工。于是這一時期,法國開始和一些南歐國家一樣引進移民。
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法國在戰争中遭到了巨大的破壞,也造成了大量人口傷亡。戰争結束後,法國極度缺乏精壯勞動力。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法國設立了“國家移民署”,開始大規模地招募外來勞工。
戰後巴黎街頭。來源.Pexels
但這一時期法國招募的外來勞工以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臘等地的白人為主,來自原法國西非殖民地的黑人勞工隻占其中不到3%。但随着南歐國家的經濟發展,這些國家的白人開始不再前往國外打工,而是留在國内工作。60年代中期後,進入法國的南歐國家的勞工逐漸減少。
在南歐勞工減少的同時,來自法國前非洲殖民地的勞工數量逐漸增多。法國在允許非洲殖民地獨立的同時,為了保持與這些新獨立國家的聯系,對于這些國家的人入境法國持開放政策。60年代的法國經濟仍然處于高速發展狀況,依舊需要大量的勞工,于是大批來自前法國殖民地的黑人在這個時候湧入法國。
傳統藝能大罷工,也讓法國資本家對”任勞任怨“的非洲黑人青睐有加。來源.Pexels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新興國家經濟不景氣,也是黑人在60年代大量湧入法國的原因。雖然這些殖民地國家脫離了法國獨立,但是它們與法國之間仍然存在着千絲萬縷的聯系。而且這些新獨立的國家經濟發展普遍落後,為了生計,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許多原法國殖民地的黑人紛紛外出打工。而法國正是他們最理想的打工地。
60年代的法國經濟仍然處于上升期,依舊需要大批的外籍勞工,對于這些會說法語的黑人勞工自然來者不拒。最初大部分人在法國賺了錢後,會傳回自己的家鄉。
但70年代後,局勢的變化,使得這些黑人放棄了傳回家鄉的想法。
70年代中期後,法國的經濟增長放緩,甚至個别年份還出現了負增長,許多的法國本土白人都失去了工作。經濟發展的停滞,使得法國不再需要如此多的黑人勞工。于是法國政府改變了政策,不再歡迎外來勞工,收緊移民政策,并鼓勵之前在法國工作的非洲勞工,尤其是黑人離開法國傳回家鄉。
但法國不再歡迎外來勞工,使得在法國工作這些黑人勞工更加不想離開法國。他們擔心一旦他們離開法國,可能以後就再也不能到法國打工。是以法國鼓勵非洲勞工傳回母國的政策,反而起到了反效果。
法國經濟增長放緩的同時,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的許多國家都陷入到自然災害和内亂的雙重打擊,許多人不得不淪為難民。那些在法國工作的黑人勞工當然清楚自己的家鄉是怎樣的情況。是以在法國工作的這些黑人不僅不願意離開法國,還想把自己的妻兒老小全都帶到法國來。除了原有在法國黑人勞工的家屬,法國政府本着大國風範和平等博愛的态度,接納了大批黑人難民。
法國的這些限制移民的政策雖然擋住了大量合法的移民,但也使得湧入法國的非法移民的數量劇增。
法國警方與非法黑人對峙街頭。來源.Pexels
除了越來越多的黑人移民來到法國,法國原先本國的黑人也在逐漸增多。70年代大批黑人勞工的家屬來到法國後,法國黑人的生育率大增。法國對于新生兒的補貼政策又進一步地刺激他們的生育欲望。在黑人生育率逐漸上升的同時,法國本土的白人土著的生育率卻越來越低。
撒哈拉以南非洲流行疾病鐮狀細胞症在法國新生兒患病風險比例,從中可以窺見法國黑人新生兒分布狀況。
相較于三口之家的法國白人家庭,黑人家庭的成員之多令人瞠目結舌。來源.Pexels
法國政府便陷入到了一個尴尬的境地:自己國内的這些黑人怎麼都趕不走,而且還繁衍得越來越多,外來的黑人也在不斷增多。放開移民政策,合法的黑人移民會增多,收緊移民政策,又會導緻非法素質低下的黑人移民劇增。
這些移民到法國的黑人雖然會說法語,但是他們的受教育水準低下,隻能在法國境内從事簡單的體力勞動。大部分的黑人為了盡可能早找到工作,都集中在巴黎大區。但因為法國的經濟增長放緩,哪怕是簡單的體力勞動,也沒有足夠多的崗位提供給黑人。加上同等條件下,法國本土白人優先就業,是以法國黑人的失業率居法國各族裔之首。
這些黑人從事的工作收入本身就極其微薄,隻能住得起最簡陋的房屋。甚至很多的黑人,連最低的房租都付不起,隻能流落街頭,或者在一些沒人管的空地搭建棚戶。這些黑人也要生存,沒有了合法穩定的工作,許多黑人隻好走上偷竊、詐騙和搶劫的道路。這就造成了法國最繁華也是黑人最集中的大巴黎區的治安水準越來越糟糕,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法國的旅遊業發展。
居無定所的法國黑人。來源.Pexels
法國政府當然注意到了黑人的處境。既然無法将這些黑人趕出法國,那麼隻好通過扶貧的方式讓他們的生活穩定下來,以減少黑人的犯罪率。為此法國政府給已經獲得法國居留權的黑人各種補貼,讓他們可以在法國生存下來。而且法國政府還親自出面,替這些黑人出面租廉價較高價的電梯大廈。
就物質生活而言,法國政府已經盡可能滿足了這些黑人的最低需求。但是黑人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受到了本土白人的一系列歧視。而且黑人也很難融入法國本土白人的社群當中。
總的來說,大多數黑人在法國居于社會的最底層,而且備受本土白人歧視,處于一種被社會邊緣化狀态。但相對于他們母國的動蕩和自然災害來說,他們在法國起碼不會因為戰亂和饑荒而死。
自90年代以來,黑人問題一直困擾着法國政府。左翼或者中左翼政黨主導下,法國政府對這些黑人還比較寬容,而且想辦法實行一系列政策,好讓這些黑人盡可能地融入法國社會。但由于受教育程度差、收入低,加上固有的認知,黑人難以在短時間内融入法國主流社會。而許多黑人隻領福利而不工作,又令法國本土白人厭惡。
曆來在黑人問題上比較寬容的馬克龍總統甚至與光着膀子的黑人合照,但這卻惹怒了白人,此舉在法國引起了軒然大波。來源.Pexels
随着黑人的增多以及法國經濟的下滑,法國本土白人對黑人的厭惡感與日俱增。而對黑人厭惡感的增加,使得法國右翼甚至極右翼勢力擡頭。主打“法國人優先,反對外國移民”的法國國民陣線的支援率逐年升高,是法國本土白人厭惡黑人情緒的表現之一。
有了黑人的“助力”,法國國民陣線上司人勒龐(左)甚至一度角逐總統寶座。來源.Pexels
作為現代民族國家和民族主義誕生地之一的法國,在過去數百年間一直是以高盧白人為主的國家。但最近幾十年的發展,法國已經快變成和美國一樣的移民國家。哪怕是右翼政黨上台執政,也無法徹底将這些黑人驅逐出法國。如今黑人已經成為法蘭西民族的一部分,如何處理法國本土白人與這些外來黑人之間的關系,将關系到法國未來幾十甚至上百年的國運。
參考資料(向下滑動):《被騙往法國的黑人》竹珊;《法國“移民問題”的形成及其根源(1980-2005)》張娜;《法國移民問題》汲淑豔;《法國在非洲的文化戰略》陳振铎;《從民族國家到現代移民國家—論法國的移民曆史程序》宋全成;《法國的非洲移民研究(1973-1999 年)》孫冉;《非洲通史》阿杜.博亨主編;《法國現當代史》金重遠
*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緣谷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