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收獲國字号榮譽!Ta用滿腔熱忱,把群衆“愁心事”變“順心事”

作者:上觀新聞

朱春雷,金山區楓泾鎮信訪辦主任。他長期深耕信訪一線,是信訪改革的“排頭兵”,是服務群衆的“貼心人”。他把信訪群衆當家人,既有滿腔熱血,也有俠骨柔腸,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着楓泾精神,千方百計辦好群衆心頭事,推動疑難信訪事項化解,把群衆“愁心事”變成了“順心事”。

信訪工作的“門外漢”

今年51歲的朱春雷曾在村裡工作了17年。2017年底,從政府辦公室轉崗到鎮信訪辦工作的他,成了信訪戰線的一名“新兵”。工作如何開展?底數情況是否掌握清楚?應對突發事件怎麼處理?接訪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一個個問題都抛在這位“新兵”面前,讓他感覺壓力很大。

面對新的崗位,為了盡快弄清楚、弄明白、弄透徹信訪工作,朱春雷可以說是用盡了辦法。他“糾纏”着有10多年信訪工作經驗的老同志虛心請教,遇到不明白的問題及時記錄。處理信訪案件的空閑時間,他翻檔案、找資料、學政策……一刻也不敢松懈,為得就是更好的了解群衆訴求。

收獲國字号榮譽!Ta用滿腔熱忱,把群衆“愁心事”變“順心事”

經過半年多的學習摸索,朱春雷漸漸找到了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打鐵還需自身硬,關鍵要把平時功夫下足。隻有自己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弄清楚了,才能幫助群衆協調解決問題。”朱春雷說。為此,他還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提前一個小時到辦公室,以便梳理當天的工作内容——做到心中有數。

上訪群衆的“貼心人”

上訪群衆在接訪大廳,見到最多的就是朱春雷。他總是認真傾聽群衆心聲,維護群衆合法權益。多年前,一位來訪群衆反映自己因病導緻家庭困難,希望得到社會救助。看着面帶病色行動不便的老人,在接訪完成後朱春雷不僅為其安排了午飯,還将他護送到家。為了詳細了解老人的信訪事項,他來到老人所在的村委會,經過認真調查、耐心協調,最終妥善解決了上訪群衆反映的醫療補助問題。

“當群衆反映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時,我們要換位思考、将心比心,很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朱春雷說,來信訪的群衆很多都有自己的理由和委屈,通常還帶着怨氣和怒氣,隻有耐心聽取他們的訴求,才能找到問題的關鍵。

收獲國字号榮譽!Ta用滿腔熱忱,把群衆“愁心事”變“順心事”

作為一名信訪辦從業人員,朱春雷時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帶着感情和責任,不斷踐行“為民解難、為黨分憂”的宗旨。

破解難題的“主攻手”

有人曾對朱春雷說:信訪部門隻有協調、督辦、建議權,費力又不讨好,你都五十多歲人怎麼不想着換個輕松點的崗位!他卻堅定地說:“組織上把我放在這個位置上,這是對我的信任。能為老百姓辦事,解決他們的‘急難愁盼’,我幹得很值!”

收獲國字号榮譽!Ta用滿腔熱忱,把群衆“愁心事”變“順心事”

這兩年,随着楓泾大開發、大發展的步伐不斷加快,新的沖突不斷湧現。針對這一情況,朱春雷自加壓力、想方設法,持續加大對信訪積案的協調化解。

2020年,面對轄區内一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租賃過程中發生違規操作引發的幾十戶租戶集訪沖突,朱春雷來回奔波,一刻不停在政府、開發商、群衆間架起溝通橋梁。經過多番協調溝通,該事件最終通過合力達成了實質性化解。信訪辦從業人員陳林傑說,“朱春雷主任一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隻要有他在,不管遇到什麼疑難複雜的信訪案件,我們都‘安心’”。

收獲國字号榮譽!Ta用滿腔熱忱,把群衆“愁心事”變“順心事”

疫情前拍攝

多年來,朱春雷始終秉持“搶抓機遇、永不服輸、勇往直前、敢争第一”的“楓泾精神”,面對問題不推不躲,解決問題不等不靠。在他的帶領下,楓泾鎮信訪工作于全區信訪考核中排名始終數一數二。他還多次收到群衆的感謝信和錦旗,對他辦事公正、為民解憂的工作态度和作風,表示了高度認可和感謝。

收獲國字号榮譽!Ta用滿腔熱忱,把群衆“愁心事”變“順心事”
收獲國字号榮譽!Ta用滿腔熱忱,把群衆“愁心事”變“順心事”

讓朱春雷頗感高興的是,近日他收到了一份國字号榮譽,被授予“全國信訪系統優秀信訪局長(主任)”榮譽稱号。“這是對我工作的肯定,也是鞭策着我繼續前行的動力。”朱春雷說。

通訊員 | 俞翔

編輯 | 周緻玥(見習)

責編 | 何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