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炎炎夏日,懷念故鄉的酸梅湯

作者:周到用戶端

夏日裡的一場雨,讓天地如一軸水墨淋漓的倪瓒山水。屋後楊梅樹枝斜倚牆頭,似古畫,留白寫意,自生風雅。

炎炎夏日,懷念故鄉的酸梅湯

梅雨淅瀝,楊梅溜圓,形如枇杷,通體長滿纖細小刺。日漸成熟後,細刺變得柔軟綿滑。枝幹虬曲,樹姿孤高峻挺,一顆顆或紫或紅、晶瑩透亮的楊梅,映射陽光,凝翠流碧,玲珑誘人,賞心悅目。

楊梅肉豐質糯,酸甜可口,汁多味甜,果核細小,入口清香。淋幾場透雨,新鮮成熟的楊梅紅裡透黑,遠望去總是讓人浮想聯翩,惹人垂涎。輕風吹拂,酸甜青澀的香味撲面而來。滿目的楊梅果,在青色天幕下呈現透明質感,構成一幅渾然天成的水墨畫。

故鄉的楊梅不打農藥,不加催熟劑,吸吮飽滿陽光和自然甘露,自在生長。我喜歡駐足凝望,禁不住摘一顆楊梅入口,輕輕一嚼,齒頰間頃刻彌漫一股甜汁。酸澀清甜的滋味堪稱一絕,爆漿的果汁讓味蕾陷入鮮美的沼澤中。酸甜之間,仿佛聞到楊梅花的清香,陽光的味道,河畔芳草的氣息,讓人回味無窮。

炎炎夏日,懷念故鄉的酸梅湯

楊梅又稱聖生梅、白蒂梅、樹梅,為果中珍品,具有很高的藥用和食用價值。楊梅素有“果中瑪瑙”之稱,文人墨客對楊梅情有獨鐘。北宋蘇東坡曾雲:“客有言閩廣荔枝何物可對者,或對西涼葡萄,予以為未若吳越楊梅。”比起荔枝,蘇東坡更愛楊梅。“未愛滿盤堆火齊,先驚探颔得骊珠。”陸遊把楊梅喻為龍颌下的明珠,可見楊梅為宋代夏日首選佳果。“筠籠帶雨摘初殘,粟粟生寒鶴項殷。”宋代方嶽把楊梅豔如丹頂鶴鮮紅肉冠之色描摹出來,令人拍案叫絕。“舊裡楊梅絢紫霞,燭湖佳品更堪誇。”明人孫陛借楊梅傾訴心中的縷縷鄉愁。

黃梅天,燠熱悶濕,南方人易犯風濕、腳氣病症。《本草綱目》載:“楊梅可止渴、和五髒、能滌腸胃、除煩愦惡氣。”雨後初霁,暮色清涼而歡悅,庭院中置桑木桌,楊梅疊放青花盤裡,圓潤青碧,村姑一樣,内斂且憂傷。取一捧色澤光鮮的楊梅,做成酸甜爽口的冰鎮楊梅湯,生津止渴又健脾開胃。鄉野生活,缱绻溫馨,雅緻而有禅意。

炎炎夏日,懷念故鄉的酸梅湯

楊梅除了鮮吃、冰鎮,還可腌制成酸甜可口的楊梅幹。母親喜歡把楊梅洗淨放在竹匾裡,曝曬數日,再配以白糖,蒸透晾幹,便制成楊梅幹。母親做的楊梅幹味道甜美,有一種醉人心田的滋味。

炎炎夏日,懷念故鄉的酸梅湯

楊梅醬也是鄉間的佳馔。作家鄭逸梅贊之:“梅醬為家廚隽品,塗面包啖之,味絕可口。”村婦采來青梅,鹽水浸泡後,在土竈上柴火熬煮,去核攪拌,果醬由黃綠轉深褐,完成蛻變。涼拌黃瓜或蕃茄時,淋上新制楊梅醬,美味可口。靈動的蔬果,如幅幅水墨獨幕喜劇,隐逸着一份輕盈和厚重,令人頓生不知今夕何夕之感。

炎炎夏日,懷念故鄉的酸梅湯

梅子釀酒,十裡清歡。楊梅浸于米酒,兌少量紅糖,堪稱消暑佳釀。抿上幾口楊梅酒,令人氣舒神爽。喝楊梅酒,嚼塘鳢魚,嘬青螺蛳,最是暖心熨帖,頓覺天地甯靜,不由忘卻喧嚣塵事。梅酒入胃,甜潤的果肉頃刻化作酽酽汁水,滿口酸甜,沁人肺腑,心曠神怡。

炎炎夏日,懷念故鄉的酸梅湯

楊梅,亮豔于庸常生活裡,溫婉清美,恣意安然。啜一口故鄉的冰鎮酸梅湯,嘗一口青梅佳釀,一如東坡眼中雪沫乳花、蓼茸蒿筍,都是清歡。

而我更喜歡故鄉的酸梅湯,鄉愁缭繞中,塵世漸遠,歲月綿軟而悠長,心中彌漫着田園生活的清蒼疏曠和平和恬淡。

炎炎夏日,懷念故鄉的酸梅湯

閱讀更多好文,

請登陸“上海嘉定”APP“彙龍潭”闆塊

來源:上海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