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微信的最大對手,今天死了...

作者:科技狐

飛信真的要消失了?當有朋友跟老狐聊到這個事情的時候,老狐還有點不相信。

飛信要消失,老狐這幾年也聽過不少,但很快就看到中國移動“辟謠”,次數多了,就和“狼來了”差不多。

微信的最大對手,今天死了...

如今,和飛信業務公告的發出,謠傳“死了”很多次的飛信,這次是真的要壽終正寝了?

微信的最大對手,今天死了...

說到飛信,就要說到飛信出現的 2007 年。

2007 年的通訊手段,主要依靠語音通話和短信,尤其是發短信,是人們最主要的即時通訊方式。

微信的最大對手,今天死了...

隻不過,短信收費,并不便宜,發一條短信,要收一毛錢,如果發送短信的号碼不是同一個營運商,收費還要更貴。

當時,營運商也會推出一些“短信套餐”。其中,每個月 500、1000 條的短信套餐很受歡迎。

微信的最大對手,今天死了...

但對于很多“短信達人”,每個月 1000 條短信,依舊是杯水車薪。一不小心,話費就得破百。

就在使用者都在為如何“低價”發資訊而發愁時,飛信出現了。

微信的最大對手,今天死了...

中國移動于 2007 年推出了即時通訊服務“飛信”,融合語音、GPRS、短信等多種通信方式。

借助其中國移動的背景,飛信可以直接從 PC、WAP 或手機用戶端,向好友免費無限量發送手機短信。

微信的最大對手,今天死了...

對于過慣“窮日子”的使用者,這不亞于天上掉下一張五百萬彩票。

在微信還沒有出現,其他通訊應用還不完善的時候,飛信的出現,完全可以填補市場的真空。

巅峰時期的飛信,高峰期活躍使用者接近 1 億。快速發展的飛信,中國移動甚至宣稱,要搶走 QQ20% 的使用者。

微信的最大對手,今天死了...

接下來的飛信,卻沒有然後了。風光過後,是急劇的萎縮。

微信的出現和發展,不斷沖擊着飛信的業務,飛信使用者量流失嚴重。

相比微信的沖擊,真正讓飛信使用者量起不來的,恰恰是創造它的中國移動。

微信的最大對手,今天死了...

在飛信誕生的那一刻開始,中國移動就宣布,隻有移動使用者才能使用飛信,電信和聯通使用者無緣該應用。

以中國移動的角度考慮,算得上是個“妙招”。

想用飛信的使用者,自然就會選擇中國移動,這對擴大中國移動的市場佔有率,是有幫助的。

微信的最大對手,今天死了...

但從軟體使用者數的角度來看,是徹頭徹尾的昏招。

中國移動的做法,等于把飛信和自己徹底捆死,中國移動一旦出現波動,飛信就會被“殃及池魚”。

即使後來中國移動放開了營運商限制,飛信的使用者數,也始終上不去。

使用者數被限制,使飛信始終未能成為一款真正的“大衆化”應用。

微信的最大對手,今天死了...

飛信之是以被這樣“糟踐”,源于中國移動的戰略方向錯誤。

飛信剛出現的時候,發展得很快,絕對是一個很有前景的業務模式。

但飛信的發展,會沖擊短信的收入。如果使用者都轉去使用飛信,短信的收入必定減少,中國移動的營收也會受到波及。

微信的最大對手,今天死了...

一個能擴大使用者規模,但可能會導緻收入減少,要在數年後才能貢獻價值的産品。

而另一個,則是現在正在産生收入和利潤的産品。

免費 or 付費,使用者量 or 經營業績,要選哪個?

微信的最大對手,今天死了...

中國移動的選擇是,拒絕花大力氣維護飛信,勢要保護自己的短信業務。

而騰訊在擁有 QQ 的情況下,依然花費巨量的人力物力去開發微信。

微信的最大對手,今天死了...

面對相似的情況,騰訊和中國移動,做出了不同的選擇。

這也導緻了兩款産品的不同結局。

說到開發維護,這是飛信的短闆,因為無論是研發還是營運,飛信都是外包的。

飛信這個項目,主要由神州泰嶽等第三方開發商來完成,中國移動僅僅是項目經理。

微信的最大對手,今天死了...

外包制作軟體,通常比不上自家制作,飛信的使用體驗,也就讓人一言難盡。

飛信的使用體驗很不好,最讓使用者诟病的是資訊收發延遲。

老狐當初使用飛信,就發現網絡延遲問題非常嚴重。經常是老狐發短信,對方收不到,對方回信,老狐也收不到。

微信的最大對手,今天死了...

即時通訊,“即時”才是核心,你搞個“延時”通信,那還玩個屁啊!

另一方面,在收費方面,打着“免費”旗号的飛信,也顯得不清不楚。

飛信發送資訊免費,但直接回複短信是要收費的,導緻很多使用者在不知不覺中被飛信扣除了費用。

微信的最大對手,今天死了...

甚至有的時候,飛信還會同時扣取短信費和 GPRS 流量,在扣取費用方面顯得很混亂。

不過,亂扣錢可是中國移動的老傳統了,飛信這種扣費方式,隻能說很移動。

捆綁使用者數,不用心維護,資訊延遲,亂扣費......飛信最終被市場淘汰,是再合理不過。

微信的最大對手,今天死了...

回顧飛信的開局,坐擁天時(即時通訊軟體空白),地利(背靠中國移動,使用者數有保證),人和(人們對免費資訊的渴望)。

神仙開局的飛信,原本能打出一片天,卻因為種種原因,最終落到這樣的田地。

此情此景,讓老狐想到了一句話:

“我猜中了開頭,卻猜不中結局。”

參考資料:

白犀牛通信:以飛信為例,看看中國移動的 KPI 是怎麼扼殺掉一個創新産品的

發條橙子:飛信終于死了?并沒有,但好像差別不大

養發有方:飛信,為什麼沒有取代微信

編輯:陳展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