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遠方飄來菇香,韶州山珍初長成

作者:大灣區菜籃子

粵北山區,群山無盡,林海有聲

從遠方飄來菇香

韶州山珍初長成

從遠方飄來菇香,韶州山珍初長成

曆史韻:從千年禅寺中起源

味之美者,越駱之菌

早在先秦時期,百越之地的真菌已成為食材中的上品

浪漫的中國人認為

真菌無根無蒂、無體無形

是采納天地靈氣和日月精華而生

在很長時間裡

人們隻有在野外采集

才能偶爾獲得這種飽含氨基酸的鮮美

從遠方飄來菇香,韶州山珍初長成

300多年前的一天

雨後的曲江南華寺

伴着一股清新的泥土味

一名僧人修習禅定後

無意間在寺廟一隅瞥見了無盡生機

“雨後生蕈,宛如星鬥叢簇競吐,名南華菇”

粵北南華草菇,從此刻寫入曆史

從遠方飄來菇香,韶州山珍初長成

南華禅寺

短短百年間,也許連那名僧人也沒想到

當初的無心發現,會對這座城造成何種影響

清同治年間,《韶州府志》記載:

種菇,以旱稻杆堆積,清水澆之,随地而生,今鄉人效種頗多

南華草菇由此實作了人工栽培

成為當地的特色産業之一

仿佛沾染了千年禅寺的禅心和慈悲

以鮮美的味道和豐富的蛋白質

哺育着這片土地上的人們

從遠方飄來菇香,韶州山珍初長成

南華草菇

産業化:撐起鄉村振興“緻富傘”

在老廣的餐桌上

每品嘗一口杏鮑菇、茶樹菇、真姬菇的鮮香

就有60%的可能性來自于曲江

這一簇簇小小的菌菇

讓曲江從過去的泥濘中慢慢走出來

邁向一條更美好的鄉村振興大道

從遠方飄來菇香,韶州山珍初長成

粵北山珍

過去,南華草菇隻在夏季生長,一年隻能收兩次

如今,借助标準化栽培大棚,草菇的生長環境變得可控

草菇搖身一變,躍升世界第三大栽培食用菌

大陸産量居世界首位

這座青綠之城,也成為名副其實的食用菌之鄉

從遠方飄來菇香,韶州山珍初長成

南華草菇

不要小看一瓶菇的成長

每次都像孕育生命一樣神奇

從遠方飄來菇香,韶州山珍初長成

白玉菇工廠化栽培 林曉岚/攝

在韶關食用菌工廠化栽培的道路上

通過技術更新,規範菇的生長高度、每瓶數量

保證良好的品相與品質

赢得市場的認可和青睐、

目前,曲江區食用菌年産量達5萬噸以上

年産值超過18.4億元

從遠方飄來菇香,韶州山珍初長成

真姬菇栽培工廠中的房間 林曉岚/攝

食用菌保鮮期短、運輸難

市場一旦不穩定就會造成積壓

而随着食用菌深加工水準的提升

食用菌休閑食品、預制菜等産品的上市

為消費者預制一桌“嶺南山珍”

托起“舌尖上的幸福”

韶關食用菌産業的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從遠方飄來菇香,韶州山珍初長成

食用菌預制菜産品

國際範:打造“廣東食用菌之都”

接壤湘贛,連通四方

五嶺樞紐,三省咽喉

曆經歲月沉浮,再看

還是那片綿延千裡的青蔥山色

這片綠,是韶關的農業富礦,亦是生命的希望

從遠方飄來菇香,韶州山珍初長成

韶關曲江區良田如畫

融入灣區,走向世界

善美韶農,揚帆出海

自2003年起,曲江區食用菌就已走出國門

以真姬菇、茶樹菇為主,産能位居華南地區第一

遠銷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印度尼西亞、荷蘭等國家

2021年,出口量超5000噸,出口額達6000萬元以上

小小菌菇,勇闖世界

不搶耕地、無需陽光就能旺盛生長

帶動當地農民緻富增收

成為韶關曲江區鄉村振興路上的“真英雄”

從遠方飄來菇香,韶州山珍初長成

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産品韶關配送中心

乘着RCEP的東風,韶關農業大步邁向更廣闊的國際市場。

7月25日,中國(廣東韶關)RCEP食用菌國際采購中心建設暨“善美韶農”農産品推介出口活動将在韶關市曲江區舉辦。把握RCEP發展機遇,以“12221”市場體系建設為主要内容,堅持打好産業、市場、科技、文化“四張牌”,建設韶關RCEP食用菌國際采購交易中心,帶動韶關農産品遠銷海外市場,推動韶關農業高品質發展。

來源 | 南方+

編排 | 潘榕基

編輯 | 李惠娣

責編 | 黃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