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視訊加載中...
人物檔案
姜少政,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濟鐵旅行服務公司青島高鐵餐飲管理分公司副總經理。他帶領團隊不斷豐富高鐵餐食品種,推出17項技術革新和小發明,榮獲全國鐵路優秀共産黨員、勞動模範,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及局集團公司最美工匠、勞動模範等多項榮譽。
從瓜子、花生、火腿腸,到大蝦、肥牛、鳗魚飯,中國高鐵實作“從追趕到領跑”,高鐵餐飲也不斷疊代更新,悄然改變着人們的旅行生活。
他為旅客傾心送上美味餐食,積極攻關高鐵餐食課題,用心守護旅客用餐安全;他參與并精心打造青島“高鐵中央廚房”,使所在企業成為全路首家獲得國際食品安全風險管控體系HACCP品質認證和ISO22000認證的食品企業。他就是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濟鐵旅行服務公司青島高鐵餐飲管理分公司副總經理姜少政。
精鑽細研“家”的味道
10月21日12時許,G206次列車上,旅客呂女士用手機在“掌上濟鐵”小程式下單的“海珍品套餐”被送到座位。揭開包裝,鳗魚、腰果蝦仁、紅焖牛肉等菜品香氣撲鼻,呂女士先拍了照片發朋友圈,然後惬意地品嘗起來。
這款廣受旅客歡迎的“網紅套餐”正是出自姜少政團隊之手。近年來,他們堅持精品理念,精鑽細研,不斷豐富餐食品種,滿足旅客多樣需求。
姜少政帶領團隊立足青島美食特點,深入青島各大菜品銷售市場、各大線路高鐵動車調研,對旅客餐飲需求及當地菜品銷售情況、季節餐料變換情況等要素進行分析。
着眼提升高鐵餐飲生産工藝,他們潛心推出特色套餐、時令套餐、營養套餐、普通套餐四大套餐,極大豐富了旅客的餐食選擇,打造出高鐵餐飲“家的味道、家的感覺”。
“開發新菜其實是個不斷試錯的過程。”姜少政說,當初嘗試研發紅燒排骨便當,結果把排骨全都炖爛脫骨了,根本沒法用。後來經過反複嘗試,采用先“蒸”後“淋汁”的方法,才将排骨完好無損地放進飯盒。
“試錯”也常有意外之喜。一次,姜少政在涮火鍋中得到靈感,打算嘗試研發肥牛便當。一開始團隊并不看好,但在姜少政的堅持下,肥牛便當試吃版出爐,大家品嘗後都贊不絕口。随後,他們豐富湯汁種類,研發出金湯肥牛、麻辣肥牛等多種口味,一經推出便廣受旅客喜愛,成為高鐵餐飲的主打産品。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高鐵餐飲關乎中國高鐵的聲譽和形象,不能有半點馬虎。”姜少政從食品安全的源頭抓起。食材通過正規管道向社會招标,采用優質原材料。他們還專門建設了品控室,對原料農殘進行化驗,同時對便當進行抽樣檢驗,把好食品生産安全關。
姜少政緊緊抓住周末、暑運、小長假等黃金期,特别是打響“兩堅守兩實作”攻堅戰以來,他帶領團隊結合線路地域特色,研究優化配餐方案,進一步豐富配餐品種,提高餐品銷量,努力增收創效。
他帶領團隊先後研發出鳗魚飯、麻辣大蝦、醬牛肉、熏鲅魚、海帶面等36種特色美食,口味從鹹鮮、麻辣拓展到金湯、酸菜、咖喱等,融合川菜、湘菜以及日式料理的特色,讓旅客在高鐵列車上就能飽嘗天下美味。
“精心精細精緻、品味品質品牌”和“食品安全大于天”的管理理念,讓青島高鐵餐飲管理分公司成為一流餐飲管理企業的标杆。該公司連續保持了“食安山東”年度示範企業稱号。姜少政因在行業内表現出色,被授予“中國飯店協會”食品安全管理師、中國美食營養師等稱号。
創新提升餐食品質
做好高鐵餐飲是門大學問。與平常做飯不同,在高鐵動車上,便當經過微波爐二次加熱後,要保持營養和色彩不流失,這是一大難題。
為此,姜少政将食材搬進研發室,邀請100多名體驗者對菜品進行品嘗和投票,根據食客的切身體驗,對高鐵營養餐使用的菜品和工藝進行改進。
與此同時,姜少政帶領團隊積極破解“鎖綠”難題,通過速冷方式鎖住食品的營養和色彩,進一步提升套餐的色香味。由此,食材選用的範圍大大擴充,高鐵旅客的菜單中又多了西藍花、莴苣等綠色蔬菜。
工藝流程的優化更是高鐵餐飲美味的保證。“熟練工1分鐘可以處理近30條小黃花魚,平均每條魚不到3秒。”姜少政介紹,他們針對小黃花魚、海昌魚等海鮮特點,規範剪魚時的下剪位置、下剪深度、處理标準。
此外,他還根據食材特點規範食品加工工藝流程标準,推出三步焖米法、分裝定量勺、分揀台等17項技術革新和小發明,解決了封膜技術參數校訂等問題,極大提高流水線生産效率。
與供應高鐵用餐的冷鍊不同,熱鍊要保證餐品溫度,對出餐、配送的速度要求極高。2017年,中國衛生資訊技術交流大會在青島國際會展中心召開,27000份熱鍊便當訂單落在了姜少政等人的肩上。“必須在便當裝好之後2個小時内送到客戶手中。”對此,姜少政團隊專題攻關,完善熱鍊套餐的生産模式,攻克了熱鍊便當生産工藝、生産品類、生産流程等難關,順利完成會議配餐任務,邁出了走向社會市場的第一步。
“高鐵中央廚房”冷鍊便當的生産工藝,需在冷卻區使用YW300隧道式網帶單體速冷機和SW150隧道式網帶單體速凍機。職工每日在低溫環境中工作,雖然配備了暖手套、護膝、棉衣等保暖用品,但仍然治标不治本。
姜少政決心進行技術革新,在確定安全生産的前提下,保障職工身體健康。他成立攻關小組,經過多次試驗,在兩台冷卻機隧道口處加裝封閉裝置,減少冷氣外洩,給現代化流水線戴上一個有科技含量的“口罩”,既解決了冷氣直吹的問題,又極大減少能源消耗。
2013年,姜少政所在的公司通過了QS(現稱SC)認證,之後又順利通過國際食品安全風險管控體系HACCP品質認證和ISO22000認證,成為全路首家獲得此認證的食品企業,69項營養套餐生産标準被山東省衛生廳定為“調理便當”行業标準。
傾力打造“高鐵中央廚房”
10月18日,在青島“高鐵中央廚房”内,生産線穩步流轉——海昌魚炸酥出鍋、米飯焖熟備用,烹饪好的食材經過分裝、打包、檢驗、速冷等環節進入冷庫。
姜少政跟其他員工一樣,包裹在嚴實的防護服裡,隻露出一雙眼睛,熟練地複查流水線上的便當,做入庫前的最後抽檢。
“别看我們這條流水線僅30多人,日産量最高能達到16000份。”從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出來,46歲的姜少政介紹道。
2017年,青島“高鐵中央廚房”在營運投産4年後迎來首次擴能改造。施工時間僅有1個月,任務繁重,姜少政始終盯控在現場,協調大型裝置入場及現場施工作業,對包裝套餐冷卻隧道進行優化改裝。雙胞胎兒子打來視訊電話:“爸爸,你啥時候回家?想讓你陪陪我們……”看着視訊裡的孩子,姜少政忍不住哽咽。
擴能改造也帶來了該公司餐飲産品的全面更新。他們不斷拓展團餐熱鍊配送市場,陸續承辦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日蘭高鐵日曲段開通、濰萊高鐵開通等重大活動的配餐服務,熱鍊業務逐漸成熟。
2020年下半年,嚴防境外輸入成為戰“疫”重中之重,姜少政團隊承擔起青島市區入境人員隔離餐的熱鍊供應服務。為保證疫情防控萬無一失,他們配置了臭氧離子發生器等消毒裝置,每天晚上利用臭氧進行二次殺菌,為高鐵餐飲上了雙保險。
如今,青島“高鐵中央廚房”每日套餐産量從2013年公司成立之初的2000份攀升至8000份,最高時可達到12000份,推出的各類套餐得到廣大旅客和社會團體的高度認可。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姜少政榮獲全國鐵路優秀共産黨員、勞動模範,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及濟南局集團公司最美工匠、勞動模範等多項榮譽。
“我會始終站在高鐵餐飲第一線,為旅客提供更多的美食美味,不斷提升旅客出行品質和幸福感,為旅客出行更溫馨、更美好貢獻力量!”姜少政說。
姜少政用心探索“家”的味道
創新打造“舌尖上的高鐵”
一道道美食
為旅途增色
讓體驗更新
素材:《人民鐵道》報業有限公司山東記者站(濟南局集團公司融媒體中心)
文字:李錫秉 崔茹峰
圖檔:崔茹峰 侯慶文
視訊:佟盟 崔茹峰 孔玲霞 喬靖博
編輯:孫曉遠